问:如果语、数、外分数达到本一、本二线,但有一门选科等级为C,志愿该怎么填?选科权在学校,很多高校非B以上不取,考生有一个C要上本一、本二院校有哪些途径?
答:高校的选科及等级要求,在《江苏招生考试2009计划专刊》中已经全部明确标注,考生应该很方便获悉相关资讯。如果选科中有一个C,则首先应该找出计划表中有哪些院校的门槛是B/C,因为B/B的院校你不符合其要求。选报志愿时,应该在含C的院校中做出选择。此外,在各批平行院校志愿录取结束之后,应该关注征求平行志愿时有没有院校降等级,如果有,则应该抓住征平的机会。
问:有些学校声称在平行志愿模式下只招收A志愿填报本校的考生,这种说法成立吗?若成立,那不是和以前的第一、第二、第三志愿模式一样了吗?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完全是不负责任的误导。在平行志愿模式里,A、B、C(或A、B、C、D、E)志愿都是并列平行关系,不是第一、第二、第三关系。在实际投档中,投给招生院校(无论A、B、C)的考生档案都是根据其成绩、等级和学校投档线等规则投放的,院校接收考生档案时并没有志愿位置的信息标注,因此不存在非A志愿不取的情况。
选择高考志愿的十大指向
核心提示:选择高考志愿不是简单的“拿分数换志愿”,不存在所谓的“浪费考分”或者“用光成绩”;除了成绩、排序、等级等硬指标,考生更应该多想想选择志愿的指向。
经常听到有考生或家长议论志愿选择:考出来的分数不容易,不能浪费了。这实在是一种误区。除了分数、等级、排序等填报志愿的依据,我们还可以从这些“硬指标”上延伸出去,选择高考志愿的大方向。归结起来,大致有十种选向。
一、按优势学科选:即从考生的学科倾向性出发,延伸其学科优势和特长,选择以其优势学科为核心主干课程的专业,或以其优势学科为特色的院校。例如,数学特别强的考生选择精算、金融、财政、应用数学等;历史成绩好的考生选择史学、考古、文物鉴定等;物理、化学占优势的考生选择通信、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化工;化学、生物学科优秀的考生选择医学、生物制药、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等。
二、按兴趣爱好选:即选其所好、学其所爱。该类考生有兴趣爱好的学科未必是其强势学科、也未必具有出类拔萃的考试成绩,但是深得本人的喜爱,有着强烈的自主学习愿望和潜在的个性发展空间。
三、按院校平台选:这种取向的关注点多在目标院校的历史传承、校园文化、名家名师、强势学科、科研水平及其在社会各界和相关行业的影响力等。例如选择在某个学科和产业领域均处在“领头羊”位置的院校,或者选择办学历史悠久、文化传统深厚、名家大师众多的院校;还有的院校虽然整体实力未达一流,但其特色学科却处在一流水平,也可以作为选择的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