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Q吧)试卷命题评价会上指出——
脱离课本易造成知识遗漏
数学
□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 王凤春 行知实验中学 贺秉飞
日前,本市举行了2008年高考上海数学试卷评价会,市教育考试院、市教委教研室的专家、高校教授,以及部分区县教研员和一线骨干教师分析了今年高考数学试卷的试题情况,并提出了明年高考改革的构想。
对试卷的评价
来自各方面的专家老师,从不同的视角对试卷做出了评价,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特点。
1.注重双基,回归教材
填空题的前8道、选择题前3道过渡平缓,没有台阶,前4道解答题也没有设置思维障碍。三分之二的试题来源于教材,直接考对根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以及运算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专家们提出应从四个层面明确学生应该掌握和应用的基本方法:
具体的数学方法——配方法、消元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求函数最值的方法、求动点轨迹方程的方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的方法等。
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函数与方程、等价转换的思想等。
逻辑方法——分析法、综合法、演绎法、反证法等。
实验方法——直接观察、假想试验、类比归纳、统计抽样等。
2.保持稳定,体现差异
“稳中有变”是我市高考命题的一个特点,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既给师生一个适应的过程,也能显示创新的轨迹。今年理科的全市平均分与去年持平,2007年文理科高考均分相差17分,而今年相差12分,显示命题者降低文科的考查要求,缩小文理科分值差异的思想,填空选择题只有7道题相同;六道解答题中,第16、18题相同,其余4题是“姊妹题”,这样的安排,反映文理科的实际差异,以实现“理科保持稳定,文科难度适当降低”的命题设想。 “姊妹题”突出共性,反映个性,体现文理科考生思维层次上的差别。
3.强调通法,考查数学思想
近年来高考命题也更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基础知识全面考,重点知识重点考,淡化特殊技巧,注重通性通法。试卷凸显对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思想的考查要求,如第11题,考生对问题的转化及图形分类标准的选择,区分了考生思维层次的差异。
4.考查应用能力
试卷恰当地考查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应用题的呈现方式既有统计知识,又有解析几何、三角的综合应用。解答题的情景具有公平性,这类问题要求学生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述,建立数学模型,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5.坚持“能力立意”,考查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上海二期课的亮点,也是高考命题的重点,试卷对能力的考查落到了实处。高考命题努力使难度保持在一个理想的范围,又能达到一个较好的区分度,体现选拔功能,做到一种理想的平衡,需要发挥研究性学习试题的功能,发展和完善其考查能效。
第11、15、21题学生的错误解答,反映了学生过多的被动学习,缺乏自主的研究性学习;第21题,考生对以为分类标准的错误理解,说明旧知识发生了负迁移;被动的学习,使得学生遇到问题总是等待老师讲解,长此养成了思维的依赖,对新知识的学习缺少方法和兴趣。
6.与2007年的高考数学卷比较
今年的试卷相比去年,一是在文字叙述上更规范,没有产生歧意的地方,并且语言精练,减少了阅读量,最后3道解答题共520字,而去年有720字;二是更注重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数学语言的转换、数学思想的应用以及概念本质的考查,这些均体现学科特点,试题的设计,更重视思维的深度和严谨性。
高考是遗憾的艺术,许多老师对第21(3)题太难,也提出了各自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