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这道题考砸了,最直接的反应将是中学教育的及时跟进———用题海战术对付高考的新题型,永远是高中毕业班老师的拿手好戏和唯一武器。它改进的不过是考生的某方面的局部的应试能力。更强化了高考对基础教育的统摄和决定性作用———而这,正是应试教育的强心针和素质教育的拦路虎。
“广东考生在语言应用方面的能力太差了!有13万考生在一道语言应用题目上得零分!”———这是广东省高考语文科评卷组组长、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柯汉琳在阅卷工作行将结束时向媒体表达的一个强烈的感慨。(6月23日《羊城晚报》)
一道语文题考倒了全省两成考生的事实,最直接的说明,正如柯院长所言,是考生在相关考察领域内表现出的能力欠缺或低下的客观实际。但是,再往下想,中国高考这种选拔性考试,不是要逮着考生普遍性的能力死角来死磕的吧?这一道让13万考生无从下手的题目中,让我们最直观地看到考生的相关能力的问题,但是,这不过是所有问题的一层表皮, 表皮之下,是高考的命题机制的问题。
一道考题的确定,一定有其合理的分值及目标考察方面的预期,13万人的零分结果,应不在这种预期之内,如何进行这种目标的管理和控制?命题组有否建立一个科学和有效的产品控制机制?毕竟,零分的答题对考生的心理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考察的全面性和真实性的目标也将受到拖累。“零分”表现说明了中学教育在相关领域存在一定的教育盲区,在应试教育的既定背景下,这样的考题又是否有意义?是否公平?
再往深里剥,是中学教育的问题。
一种常见的观点,认为如果类似命题没有超出大纲要求,那么这种大规模零分的出现,说明中学教育确有改进的必要。而这个恰恰涉及了我们基础教育方面的老问题———纵然“素质教育”、“能力培养”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但只要高考还是完全倚重笔下和纸上的表现,知识累积的权重永远凌驾于综合素质之上,中学教育就完全只能被高考牵着鼻子走,应试教育的本质就很难得到真正的改善。今年这道题考砸了,它最直接的反应,就是中学教育的及时跟进———用题海战术,对付高考的新题型,永远是高中毕业班老师的拿手好戏和唯一武器。这样就改进了吧,那它改进的不过是考生的某方面的局部的应试能力。更强化了高考对基础教育的统摄和决定性作用———而这,正是应试教育的强心针和素质教育的拦路虎。
·最燃高中老师杨幼萍鸡汤文:《人生很贵,请别浪费》 (2017-8-29 18:29:30)
·社会热评:重奖状元不如精准帮扶贫困生 (2017-8-24 18:25:18)
·五大关键词解读新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2017-8-23 18:42:06)
·山东:150分以上高考落榜生还可注册入学 (2017-8-23 18:28:06)
·锐评:对“篡改高考志愿案”犯罪者必须严惩 (2016-8-18 11:5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