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2010年高考网络课程免费试听 更多信息请访问:考试吧高考论坛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尽管在这个全民写作时代,没有多少人奢望自己文章能流传千古,但真正的作者应该最能明白自己文章中每一处起承转合的用意,最懂得每个意象包含的深层内涵。
不过,有一篇被选为福建省2009年高考语文阅读题的文章,却让作者觉得很是尴尬。原来,围绕这篇文章设计的阅读题,总分是15分,但作者自己按答题要求试做了一遍,竟只拿了1分。尤其是,一个被作者认为“说出了我内心最真实意图”的选项,参考答案显示却是错的。
这位作者感觉很郁闷,在自己的博客上以激愤的言辞表达着对高考试题质疑。我能理解这种作品“被阅读”的迷惑。事实上,我以前也曾在网上发现几篇自己的散文被做成中考题和高考题,我也曾将之贴在自己博客上。不过,我没有这位作者那么激愤。因为我曾经做过多年高中语文教师,早就习惯这种阅读题作为考试工具时出现的文化偏失。
只要真正熟悉中学语文教育,就一定会明白,作为教学考核工具存在的阅读理解,或是对作品进行过度阐释,或是对文章进行语义阉割。这样的阅读理解,既是一种应试教育的检验工具,同时也承载着特定的价值传播功能。当一篇文章成为高考阅读题,遭遇过肢解切割,再被硬行附加上教育必须负载的价值判断,自然会背离作者本来的价值意旨。
繁杂的技术技巧,既定的价值判断,这是被设置到高考语文阅读题里的必然元素。懂得这样的原因,或许就不会像韩寒那样感叹,“我真弄不明白为什么中国的语文喜欢把别人的文章一字一句加以拆解,并强行加上后人的看法,或者说是出题目的人的看法。”问题是,那些价值判断与思想分析,明明是遵循着高考指挥棒的方向,依据出题者的精神意志的标准化答案,却硬要说成是“作者本义”,这就形成了一种强大的意见捆绑,让人产生话语权被剥夺的感觉,这自然会让人很不爽。
文章成了高考题,作者自己却不会做,这种尴尬寓示着教育界严重缺乏的自由之精神与独立之人格。其实只要想想这些年的许多高考作文,就不难发现在“主题先行”的指引下,曾经制造出怎样千文一面的蔚为大观了。这种标准化的阅读,培养的当然只能是“分数的囚徒”,而不是独立的思考者。
在这样一个讲求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把学生的思维捆绑在某一片狭窄的空间里,不让他们到更为广阔的天地间去自由捕捉诸如时代精神、人文情怀、责任使命、思想价值等等信息元素,其实是一种莫大的悲哀。那些标准化的高考语文阅读题,其实也就是在制造这种人性与文化的悲剧。
相关推荐:原文作者只拿了1分 警惕高考考题驯服思想自由福建高考命题组成员:文章作者答题得1分也正常
中国青年报文章成高考阅读题 原作者仅得1分
·最燃高中老师杨幼萍鸡汤文:《人生很贵,请别浪费》 (2017-8-29 18:29:30)
·社会热评:重奖状元不如精准帮扶贫困生 (2017-8-24 18:25:18)
·五大关键词解读新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2017-8-23 18:42:06)
·山东:150分以上高考落榜生还可注册入学 (2017-8-23 18:28:06)
·锐评:对“篡改高考志愿案”犯罪者必须严惩 (2016-8-18 11:56:43)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202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地理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答案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真题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浙江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广东高考生物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2022年浙江高考政治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黑龙江 | 内蒙古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