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2高考 > 高考资讯 > 高考热评 > 全部 > 正文

郑风田:积弊重重 为什么高考加分都该取消?

来源:腾讯高考 2009-11-26 8:54:55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我国高考遵循“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录取原则,是我国不同阶层子女向上攀登的重要社会阶梯,但却在权力、金钱面前日渐丧失其公平性,其重要表现之一就是派生出各种奇特的加分现象。

  今年是我国高考加分弊端大暴露年,诸如浙江航模加分乱象、重庆少数民族加分乱象、河北运动员加分乱象等等,已引起全国人民的公愤。我国高考遵循“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录取原则,是我国不同阶层子女向上攀登的重要社会阶梯,但却在权力、金钱面前日渐丧失其公平性,其重要表现之一就是派生出上述各种奇特的加分现象。加分的最初目标可能是校正各种高考分数的相对不公,对特殊情况能够有所纠正,但实际实施的结果却是反向校正,该帮助的却未能获得帮助,不该得到的却获得帮助,高考加分日益沦落为特权俱乐部才能享用的特殊产品。如果这些“权力加分”“腐败加分”“作假加分”不取消,则会造成严重的社会不公,对我国下一代的成长不利,使那些即将参加高考的青年人过早遭受社会不公的污染,对培育祖国下一代有百害而无一利。为了净化空气,建议教育部立即取消高考加分,还高考一片净土。

  高考加分政策该不该取消目前有两派意见,反对者认为加分腐败是社会大环境所致,即使高考加分政策取消了,社会特权还会以其他方式不断地侵犯普遍人的利益。但这个原因好象站不着脚,漏洞就应该发现一个消灭一个,如果明知漏洞却不加制止实质等于助纣为孽,实为同谋。

  欧美名校等高考招生也有加分政策,但基本上都是对来自贫穷家庭、或者拥有教育资源少的家庭学生进行优先照顾加分,使这些孩子不致因为家庭出身不同而提前掉队。但在我国高考加分的执行政策却刚好相反,这些本来应该得到加分贫困家庭学生、教育资源拥有少的学生却得不到任何加分,反倒是权力家庭、富有家庭的学生或者是重点中学,拥有相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学生更容易获得加分,这样的加分不但减缓不了我国本已拉得很大的城乡教育差距,而且还使这种差距人为地拉大。以几个主要的加分项目为例,仔细分析,其都没有应该继续存在的理由:

  为什么少数民族高考加分该取消?以今年重庆的高考文科壮元何川洋为例,他本身已就读重庆市最好的南开中学,比一般的学生获得教育资源不知要优异多少,但他的父亲还要动用关系来为他获得民族政策加分,太令人匪夷所思。其实包括那些就读重点中学的少数民族学生,拥有的教育资源与一般的学生要好很多,又凭什么要加分?而真正需要帮助的偏远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大部分人是上不了高中的,90%以上的学生早在初中还未毕业就辍学打工去了。所以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本来想帮助少数民族,但目前却出现不少成长在大城市,上着重点中学的学生获得这种额外的加分,对参加高考的其他学生来讲不太公平。高考一分就有无数人,一下子加20分,等于20个巨大的台阶。加分的本质是要追求公平,这样的加分其实带来更大的不公平,所以应该取消。如果真要是加分,应该对县以下的乡镇中学的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加分,对那些缺吃少穿,家庭收入低于贫困线一下的少数民族子女进行加分,但实际上他们却永远享受不到。所以还不如整体取消更好。

  体育加分也很不公平,本来如果专业运动员获得了全运会、奥运会等名次,我国已经有诸多的优惠政策了,可以不必参加高考上名校。目前又搞二级三级运动员来加分,又存在那么多的造假,实在看不出有存在的必要。再者高校也没有必要养这种特殊的学生,因为如果他们的水平真好,就应该到专业队去,在学校参加比赛其实反倒是把普通学生参加体育的积极性给打击下去了。

  航模、航空等乱长八糟的加高就更不该了,因为那些能够练得起航模的高考,基本上不是有钱就是有势家庭的孩子,没有一个农村贫苦人家的子女能够有条件从事这种运动。你可以因为富贵去进行练习这些运动,但想因此而凭空在高考中得到20分的加分,实在想不出是出于什么逻辑。

  奥数得获的学生就更不应该加分了,因为本身数学好已在高考数学所占分值极高中占了先天的便宜了,还要因此而再加分,对其他学生也太不公平了。也助长了目前愈演愈烈的奥数歪风。而优秀的数学家并没有人因为奥数而成才。真正那些在国际获得重要名次的获奖者,已经被不少学校的自主招生给招走了,再去搞一个锦上添花的加分,也没有必要。

  高考加分本意应该是对高考分数带来的相对不公进行校正,增加人文怀,增进社会的和谐。不曾想上述的这些项目高考加分却反向方向校正,它不但减弱不了公平,与此相反却带来更多的不公,诸如加剧“权力不公”、“家庭不公”、“城乡不公”、“地区不公”,不但没能够校正社会不公,反使成为败坏社会风气的加速器,所以应该完全取消,恢复裸分上大学传统,使高考这个“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古老政策成为国人的最后公平底线。

  相关推荐:深度探讨:高考作文“精致化”的背后是什么?
       中国青年报:大学生的无奈青春 怎样的不由自主
      话题时评:被标准化答案捆绑的高考文化思维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liujun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