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景色的描写它的目的,不外乎是为了情感的抒发,只不过久违了看一下这个景色描写它所占的篇幅比重与情感抒发的文字所占的篇幅比重两者之间的差值,如果景色描写得多,那就是借景抒情,如果两者对那可能是情景交融。如果我们在指定的文本当中我们看不到描写景色的文字,通篇或者说指定的文本就直接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喜怒哀乐,这个时候就是直抒胸臆了。考生需要在这个时候针对古诗阅读这个小板块这样一个专项,梳理他的答题的角度。如果没有梳理清的话,考场上势必也是一团面糊浆。
阅读题备考策略
现代文阅读主要是涉及到四种文体,比方说自然科学的文章的阅读,社会科学的文章的阅读,再一个是散文和小说。一共是四类。这四类现代文的阅读,它对于考生而言,要求是不一样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自然科学类文章,社会科学类文章,它的阅读关健词分别落在信息和观点上。而这个信息和观点一般我们可以从文本当中直接就能够确定。但是散文和小说它是属于一种文艺性、审美性的问题。很多时候,尤其是咱们国家有这么一个传统,我们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它是相对比较含蓄的,它很少会在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情感外露。当然要排除像李白这样的浪漫主义诗人。毕竟数少数,更多的情况是他会把他的情感非常含蓄的,内敛的,间接的,隐晦的隐藏在故事情节的铺叙,隐藏在自然环境的描写当中,抑或把情感融进某一种物象当中或者是某一种环境当中。这个时候它对于考生要求就高了,不能从文字的表层就能读出来。我们在做不同文体阅读的时候,我们用的力度相对来说就不一样了。
如果我们面对的是自然科学的文章和社会科学的文章,我们用的力度就会轻一点。你只要把文字的表层梳理清楚就可以了。有那么几段,或者是没有分几段,就是一段,那我就在段内确定层次。什么意思呢?我们把几段的一篇文章或者是一段的一篇文章分出大的段落,或者说内部分出大的层次来,我来看作者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主要写什么,次要写什么。通过这样的一个先后、主次再整理,我就能够确定作者想表达什么,因为他的观点,他要说着这个信息就在文字上了。你确定了先,确定了后,确定了主,确定了次,那么你把这个最主要的东西,最主要的文字给抓住,那么最主要的文字告诉你了,就是信息本身,就是观念本身。因此对于考生的这种深层次的感悟能力,欣赏能力,探究能力要求相对就低。因此我们用的力度就比较弱了。反过来如果是阅读和散文,小说,刚才我们提到的这样一些审美性的问题,作家在创作的时候就是把这种思想感情给潜藏进去了,柔和进去了,你从文字本身你看不出来,你要看出来了,这就比较直白了,从咱们中国人的审美角度而言,我们还是比较含蓄的。我们不觉得这就是好文章,我们觉得这个创作是失败的,一般比较入门级的创作,像小学生写作文的时候,上来会写“我今天做了什么,最后我写了这件事,我的目的是什么”,我画龙点睛一下,进入高考,都是名家名篇名作,很少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要求考生要花大力气来读清楚,读明白深层次的含义。
我举个例子,我举了古人的一首诗,苏轼有一首卜算子,这首词当中有“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为什么这句话非常重要,这句话的重要性跟我们现在正在探讨的散文小说阅读当中的难度是同一个问题,它告诉你一个什么信息呢?天气转凉,在一个黄昏,一只倦鸟归巢了,这棵树不适合自己栖息,这棵树也不适合,自己有一个完美的标准,发现外物都不适合自己,自己只能在天涯漂流。你想苏轼这样的大词人写的时候肯定不仅仅是描写一只大雁怎样的左顾徘徊,肯定不是写这个,苏轼其实想表现自己,坚守自己内心的政治原则的过程当中,受到新党和旧党两党,就落得天涯孤鸿的情景。
在小说散文阅读当中,你也不能停留在文字的表层,你得结合大的背景,你得结合全文进行一定程度的揣测、探究,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结合常情常意,这个事情如果在我身上,它可能会激发出来一种情感是什么。
编辑推荐:
·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试题分析 (2021-6-8 17:55:18)
·2021年高考语文试题评析(全国乙卷) (2021-6-8 11:20:55)
·2021年高考语文解析:四个关键词解析语文卷 (2021-6-8 11:08:59)
·2021年高考语文试卷释放哪些改革信号 (2021-6-8 10:51:17)
·2021高考语文试题:春风化雨 讲述高考育人故事 (2021-6-8 10:23:22)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202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地理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答案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真题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浙江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广东高考生物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2022年浙江高考政治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黑龙江 | 内蒙古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