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高考 > 2021高考答案 > 湖北 > 正文

湖北省教育考试院专家评析2014年高考湖北卷

来源:湖北省教育考试院 2014-6-8 21:15:13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湖北省教育考试院专家评析2014年高考湖北卷”考试吧首发,更多关于2014高考答案、2014高考真题等信息,请访问考试吧高考网!
第 1 页:语文
第 2 页:数学
第 3 页:英语

  今年是湖北省高考自主命题第十一年,又是实施新高考的第三年。今年湖北卷继续贯彻“坚持稳定为主,注重基础考查,突出能力立意,着力内容创新”的命题指导思想,稳中求变出新,进一步突出能力立意,深化课改理念,提升文化含量。各科试卷将知识、能力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学科素养,有力呼应了高中课程改革的进程,充分发挥了高考试卷的选拔功能和积极的导向作用。

  语文:紧扣课程目标 检测语文素养

  一、注重基础考查,积极引导中学教学

  一是立足语文本体,尽量扩大基础知识考查的覆盖面。语言材料的选用既顾及课本知识,又着眼于日常语言运用的实际。如第1、2两题的语言材料选用的大多是《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的常用字,同时又是很容易读错、写错的字。第2题选用常见的双音节词和四字、五字熟语,体现了试题较宽的覆盖面。第3 题词语运用更加强调语境的综合性,例如“顽固”一词,如不联系语境仔细品味,就品不出该词在语段中是贬词褒用。

  二是加强试题与中学教材的联系,引导中学教学务本求实。今年的试题在材料选择、题型呈现方面,一如既往地勾连教材,贴近中学语文教学实际。第9题考查的文言实词“若”“事”“多”,第12题文言翻译中的“裾”“尔汝”等,都是教材中出现过的甚至是注释过的词语。第20题“描述汉字形与义”、第21题“拟写书签赠言”的命题创意分别源自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1“梳理探究”专题《优美的汉字》和名著导读专题《论语》。文学类阅读文本选用小说,也是基于高中教学的考虑。小说文本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今年选用微型小说作为测试文本,对高中小说教学既是检测,也是一种促进。

  二、突出能力立意,彰显课改核心理念

  一是依据考纲设计能力考查点。论述类文本阅读选用了中国现当代著名美学家、诗人宗白华先生的《艺术与中国社会》。文章论述精辟,语言醇厚,字里行间充满哲理思辨,适合检测考生对论述类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试卷呈现的三个试题,既考查学生对文中主要概念的理解能力,又检测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提炼概括文本主要观点的分析综合能力,难易有度,较好地满足了测试需求。文言文阅读文本选用明代文章大家宋濂的《吴德基传》,属典范的传记文本,叙事脉络清晰,文字浅易,语言简洁,适合用来测试普通高中毕业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试卷设计了能力层级不同的4个题,第9题、12题侧重理解能力的考查,第10题、11题则重在分析综合,能力要求更高。

  二是突出鉴赏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是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考查点。14题阅读文本选用了晚唐诗人罗邺的七律《早发》。题曰“早发”,但全诗不著一“早”字,何以见“早”?第(1)题便由此切入设问。一个“早”字,打开一扇大门,带领考生进入塞外冰雪一孤旅的早行图,察物之表象,观人之行迹。第(2)题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的“背”字,意在鉴赏古诗的炼字技巧。这两道支题均从巧妙的角度切入命题,即通过鉴赏诗歌的语言进入诗人所描绘的画面,以及这些画面所构成的独特意境,从而领悟其艺术之美。文学类文本阅读《六指猴》设计的4个小题,寄托了命题的审美意向和追求: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和审美取向。根据文本特点,命题人将第19题的测试目标确定为“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具体探究点为“探究作品的段落形式”。从这一点发散,其拓展的空间相当宽广。考生在答题时,应立足文本,在感悟作品内蕴的同时,调动自身阅读积累,去赏析、探究篇章形式的独特魅力。

  三、贴近生活实际,提升思维品质

  今年的作文试题仍然以新材料作文的形式呈现,试题材料出自原创。材料中写游客们来到一处风景名胜,在初来乍到的他们眼中,景区山脚、山腰、山顶的风景,具有眼前的确定性和远处的未知性,游客在每一个重要的“节点”均面临着“登”与“不登”的叩问和选择。材料情境鲜活,画面逼真,人物具体,线索连贯,文字表述直白浅易,没有阅读和理解障碍,便于考生尽快进入试题情境,准确把握材料内涵和意旨,快速确定立意方向。虽然材料所涉及的一些核心概念,如“游客”、“风景”、“攀登”等耳熟能详,但材料所呈现的“近”与“远”、“好看”与“更好看”、“有”与“没有”、“登”与“不登”等思辨角度,可以更为全面地检测考生的思维品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考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历练等状况也可进行整体性的考查。

  在考场写作中,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写作思路:(1)从人物的角度出发,可以把“游客”分为两大类型。一是“上山”的游客,这一角度隐含着态度与高度(志存高远)、目标与付出(耕耘与收获)、间接与直接(注重实践、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等意旨,考生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领域来聚焦和发散。二是“下山”的游客,考生从这一层面切入,可以围绕看问题的角度、尊重个性、和而不同等内涵进行合理开掘。(2)从事件的过程看,材料隐含着过程与结果、自信与盲从、追求与懈怠等生发点,考生可以选择合适的“立足点”确定文章立意。(3)从事物的属性看,“风景”这一核心概念蕴含着丰富的人生价值的内涵。有人留恋“山脚”的美景,有人流连“山腰”的美景。也有人来到“山顶”,看到了“云海茫茫,群山隐约”,这里可以说是“有”美景,也可以说是“没有”美景。考生如能准确把握材料内涵的相关性进行探究,也可以写出切合题旨的文章来。比如可从“不同的人生之路所见的‘风景’不尽相同”、“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风景’”、“每个人眼中的‘风景’殊异”等角度展开思路。当然,试题也给考生留下了反向立意的空间。比如,经历一番奋斗与追求后,获得的结果与最初的期待之间存在落差,该如何面对这样的结果?如何确定追求的价值与意义?此外,从知足常乐、量力而行、要脚踏实地(不要好高骛远)等方面立意也不失为对材料的合理解读。

1 2 3 下一页

  相关推荐

  2014高考答案热点文章 | 高考题库估分(手机版) | 2014高考作文

  2014高考志愿填报 | 2014高考成绩查询 | 2014高考录取分数线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zhouxin1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