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高考 > 高考语文 >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 江苏 > 正文

江苏高考语文专题训练:《论语》(选读)的理解

来源:考试吧 2015-9-1 9:17:20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江苏高考语文专题训练:《论语》(选读)的理解,更多2016高考备考资源、2016高考经验、2016高考作文等信息,请及时关注考试吧高考网或关注“566高考”微信获取相关信息!

  点击查看:2016年江苏高考语文专题训练汇总

  点击查看:2015年高考状元的高分秘诀

  1.(2014浙江五校联盟高三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1)孔子的《论语》中的“礼”是指什么?请简要解释。

  (2)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谈一谈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仁”和“礼”的关系。

  解析:本题三段材料均选自课内,所以如果熟悉课文,解答起来就容易了。第(1)问考察对“礼”的认识,只要熟悉课文就能轻松回答。至于“仁”和“礼”的关系,课内已经作了很好的解释。本题提醒考生,复习时一定要注重课内基础知识的巩固。

  答案:(1)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及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

  (2)“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是“仁”的外在表现。仁是礼的内在根据,仁心外化而成礼,依礼而行而成仁,这两个方面互为表里相辅相成,恰成辩证统一关系。

  2.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1)在孔子看来,应当怎样正确地评价一个人?试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2)为什么孔子对“乡原”之人嫉之如贼?

  解析:“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这句话其实已经包含了第一问的答案,“好”与“恶”其实就是“对人的态度”,也就是通常所谓的为人处世的“原则”。答题时不能只是翻译这句话,而是要把这句话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明白了孔子如何评价一个人,就知道他为什么对“乡原”之人如此厌恶了。

  答案:(1)不笼统地以众人不讲原则的好恶为依据,而应区分不同的评价者,看他们的品德和评价标准。

  (2)原因:①“乡原”之人,看上去忠厚老实,实则同流合污、阿世媚俗;②“乡原”之人,就是那些表里不一、言行不一的伪君子,这些人欺世盗名,却堂而皇之地自我炫耀;③“乡原”之人不讲原则,四面讨好,自私伪善;④“乡原”之人违背了仁和礼的原则,貌似中庸,实则违背了中庸之道,偏离了人道精神和社会公正。

  3.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1)前一章中的“忠”是指什么意思?

  (2)后两章表现了孔子学说的基本观念中的哪一个侧面?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

  解析:材料选自课文《仁者爱人》。关于孔子的“忠恕”思想,教材的注释中已经作了解释;前一章谈的是“忠”,后两章自然说的是“恕”。第(2)问中“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回答时只要把孔子的表现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就可以了。

  答案:(1)指对人尽心竭力,积极为人。

  (2)表现了“恕”这一侧面。在有丧事的人旁不吃饱饭,对齐衰者、瞽者和冕衣裳者表示同情和尊敬,正是仁爱宽厚、推己及人这一恕道的表现。

  4.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题目。

  一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

  二

  隆(尊崇)礼由礼,谓之有方之士;不隆礼、不由礼,谓之无方之民。敬让之道也。故以奉宗庙则敬,以入朝廷则贵贱有位,以处室家则父子亲、兄弟和,以处乡里则长幼有序。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此之谓也。(《礼记·经解》)

  (1)第一则材料中,“和为贵”所强调的儒家重要思想是:       。

  (2)结合第二则材料,简述儒家对“礼”的作用的理解。

  解析:第一则材料选自《中庸之道》这一章,所体现的重要思想自然是“中庸”了。第(2)题要求分析的是“礼”的作用,而不是分析什么是“礼”,材料是从正反两方面来谈它的作用的,关键是能读懂。

  答案:(1)中庸

  (2)儒家认为,礼的作用是维护社会等级制度,使“贵贱有位”“长幼有序”,从而利于管理,社会稳定。礼还可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父子亲、兄弟和”,人们各安其分,从而达到社会和谐的目标。

  5.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②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1)由以上两则材料看,孔子是如何学习的?

  (2)从孔子的学习途径中,你有何启示,请简要阐述。

  解析:材料②选自课文《诲人不倦》。从“好古,敏以求之”可知孔子是如何学习的,所以答题时要能读懂一些课外的材料;“天”即是自然,四时运行,万物生长,这是自然的规律,对此,孔子显然是很清楚的。孔子的学习途径是“好古”,即学习前人的知识经验,这固然有道理,但不是唯一途径。思考时千万不要以为孔子说的就是唯一,全部都是对的。

  答案:(1)爱好古代文化,勤奋地学习文化知识,从自然万物中悟得规律、道理。

  (2)学习不仅可以从前人的经验中获得知识,更应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去体会、感悟自然,从中获取经验、真理。

  参考译文:①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爱古代的文化,勤奋敏捷地去寻求来的啊。”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1)请写出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2)后世学者认为,这段文字富有趣味。“趣”在何处?请谈谈你的理解。

  解析:材料选自课文《高山仰止》。熟悉课文内容,平时复习时注意总结归纳课内出现的成语,解答第(1)小题就很容易了;第(2)小题属于“文学欣赏式评析题”,所谓的“趣”,体现在孔子这一人物形象身上。

  答案:(1)杀鸡焉用牛刀

  (2)孔子一向提倡以礼乐治国,当他看到学生子游在武城这样做了,本来应该表扬,却开了一个玩笑,说未免小题大做,引起子游的反驳,孔子马上承认自己刚才说得不恰当。子游的笃信认真、孔子的幽默风趣等都跃然纸上,意趣横生。

  6.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②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第②则文字中除“名正言顺”外,还可以概括出一条四字成语,它是            。

  (2)用自己的话说明孔子“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中的“是”指代什么,并结合选文简述其这样说的理由。

  解析:两则材料出自《克己复礼》。考生要熟悉课文所出现的成语。“是”指代的就是前面的一句,很好理解,而孔子之所以这样说,就是因为季氏的做法严重违背了“礼”。

  答案:(1)手足无措(不知所措)。(2)“是”指代季氏超越等级享受歌舞(或季氏按天子的规模享受歌舞)。理由: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认为每个人都要按名分行事,就是要按规定的各个等级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否则就会导致礼乐崩坏、刑罚不当、纲常混乱,季氏的行为显然已经严重违反了孔子主张的“礼”,所以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编辑推荐:

  2016年高考生必看:每月高考大事备忘录

  全国24省市2016年高考将使用全国卷

  考试吧推荐:2016年高考时间

  2016年高考作文十大“作死”的现象盘点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songxiaox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