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三 研究性学习类试题
题型特点
渗透研究性学习理念,已经成为近年高考改革的“风向标”。出现在高考卷中的研究性学习类试题充分体现了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学习特点,它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不会动手,不会解决实际问题的书呆子”。
研究性学习类试题把本来是被考查的学生“转化”成试题的有机组成部分,考生从被动的答题者变成主动的探索者,体现了学科教学的实用性和能力测试的亲和性,丰富了研究性学习的内涵,也给我们复习应考提出了新要求。但在高考卷中,这类试题对所有的考生均未设置障碍,包括那些没有接触过“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考生,根据自己对题意的理解,凭着平时知识的积累,考生一般都能够回答一二。
解题对策
对策一:认真剖析题后设问,获取问题信息,掌握设问的具体要求。
对策二:带着问题信息仔细研读材料,搜索有效信息。即进行材料处理,了解材料的事实、观点和主张,这是解答研究性学习类试题最关键的步骤之一。
对策三:进行知识迁移,切忌单靠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直接答题,要注重学科间知识的相互联系,充分运用有关的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时事知识、及生活经验等,分析事实,理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对策四:组织答案。这类试题的答案要做到条理化、简洁化、逻辑化,切忌答非所问、杂乱无章、词不达意。
1、甲说: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有助于缩小城乡差别。农民进城务工就业极大地拉动城市消费市场,加快城镇化进程。因此,国家应该鼓励。
乙说: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就业,会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和教育带来压力,对城市的就业带来冲击。因此,国家应该限制。
丙说:目前,城市的一些部门、单位对进城务工就业的农民工实行歧视政策,拖欠农民工工资,向农民工乱收费;农民工子女入学难,其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因此,农民不要进城务工,以免遭受歧视性待遇。
⑴运用辩证法知识对三位同学的发言进行分析。
⑵请你就“农民进城务工就业”课题中的某一问题,确定一个子课题,写出子课题的名称,并简述选定该子课题的理由和研究方法。
2、材料一 2005年1—11月全国安全生产简况
注:①特大事故是指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是指一次死亡30人以上。
②2005年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70%集中在中小企业,特别是安全生产条件差、技术装备落后的非公有制中小企业。、死亡工人85%为农民工。
材料二 2005年12月5日,在安全生产视频会议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局长李毅中分析了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原因:主要是我们已经制定的各项安全生产措施没有真正落实,很多还停留在逐级传达和口头上,潜伏的安全隐患很多,有些行业生产绷得过紧,安全欠账较多,安全设施和生产设备落后;企业安全主体责任不到位;特别是基础工作薄弱,管理松弛,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现象严重。同时,采矿秩序混乱、安全执法不到位等,也是安全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⑴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⑵运用哲学常识的有关知识分析评价材料二所反映的现象。
⑶针对上述情况,如果你给李毅中局长写信,你准备就安全生产提哪些方面的意见?
3、材料一 我国正处于工业发展前期,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更加突出。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长期沿用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模式,资源的掠夺性开发造成了巨大浪费。
材料二 2005年12月1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约型发展道路。循环经济这一新的经济模式引起了全国上下的高度重视。
问题:⑴结合材料一,说明发展循环经济的经济意义。
⑵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从哲学角度分析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
⑶假如你是一名市长,你准备如何更好地支持和推动当地循环经济的发展?
二、简答题题型解读
从近几年高考试卷来看,政治简答题重点考查考生对主干知识的识记、理解和应用能力,要求考生对基础知识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而且还应懂得“为什么”,能进行解释、说明;较多地采用引文和材料,联系政治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解答简答题要注意答案简明扼要,问什么答什么,无需做过多的扩展和引申。1、审查设问,辨别类型。从设问上主要划分为直问式和简析式;2、把握命题材料,明确命题主旨。即“材料引路联实际,分析说明考能力”。最大特点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3、明确答题范围,折射教材内容;4、理清思路,列出提纲;5、行文作答要做到答案要点化,要点序列化,层次化,语言规范化。条理清楚,字体工整。
题型一 直问式简答题
题型特点
近几年,这种题型常以设置情景材料的方式出现,一般是以对某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或基本观点(包括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为命题内容,提问较直接,只要求从一个角度回答。
解题对策
这类试题设问比较明确,回答比较容易,要求学生在理解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和观点的基础上,依据教材内容或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直接回答。我们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必要的基础知识,通过识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知识掌握上,从纵向的深度包括含文、内容、地位、作用、措施等,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横向的广度包括知识之间的联系。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指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运用所学的经济常识分析,怎样才能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
2、2005年10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800元调整到1600元,充分考虑了全国各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的差距,可以有效实现税法面前纳税人权利平等原则。这是“以人为本”的立法理念在立法中的重要体现。
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弘扬“以人为本”的立法理念?
题型二 演绎式简答题
题型特点
题目给出的相关情景材料,一般包含着多层意思,其设问形式是“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原理(观点)”、“材料中是怎样做到……”等,要求考生根据从一般到个别的思路作答。
解题对策
对策一:解答此类题,首先用系统分析法将材料分成若干层,然后再用演绎分析法去具体分析每一层材料是如何体现设问所给出的观点的。阅读、归纳处理材料就是要搞清楚每层材料所体现的原理或观点。按照学过的有关知识和题目的要求确定答案要点,简明扼要,准确全面地回答,一般不需展开论述。
对策二:值得注意的两点:第一,如果题目的设问不直接指出观点,就需要考生先归纳出材料中的观点,再用演绎分析法去看材料是如何体现这一观点的;第二,如果观点与材料都是多层意思的,一定要注意材料与观点的对应,不能张冠李戴;第三,在作答时要先阐述原理或观点,然后再说明哪些材料体现这一观点,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
1、2005年全球取消纺织品贸易配额制度以后,美国频繁对中国纺织品实施限制措施,给两国纺织品贸易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中美两国政府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经过七轮磋商,最终就纺织品问题达成了协议。纺织品问题的解决符合中美两国企业的共同利益。
请回答:这一过程怎样体现了中国政府对外政策的基本特点?
2、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前,由于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向荒山开战,把地种到了山尖上。结果,粮食没打多少,植被却被破坏了。经过1998年的大洪水以后,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长江上游地区有计划地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口粮由财政给予补贴等。
材料二 由于“发菜”与“发财”谐音,所以其市场需求量很大,而甘草能调和百药,其销路也不错。因此,在甘肃、宁夏一带常有人大量采挖它们,从而导致植被遭受破坏,还有猎杀黄羊等野生动物的现象。国家通过了《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对这些行为予以禁止。
从这两个材料中看,政府的宏观调控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3、材料一 改革开放20年以来,我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按立法程序制定的法律和有关法制的问题决定达400多部,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800多件,地方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4000多件。
材料二 据悉,我国《行政诉讼法》颁发实施以来,全国各级法院共受理一审行政案件近百万件;行政案件的类型拓展到50多种,几乎覆盖了所有行政管理领域;在已审结的一审行政案件中,原告胜诉率为30%左右。
材料三 2001年至2005年7月,全国各级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案件152440件170087人,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189.6亿元。其中厅局级干部820人,省部级干部29人。
材料四 据全国检察机关会议提供的资料看,正在查办的案件中,80%以上是人民群众依法举报的。
阅读上述材料,请结合所学国家机构的有关知识回答:
(1)上述材料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
(2)上述问题在材料中分别是如何体现的?
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线性经济。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分析说明经济发展中所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如何体现联系观点的。
题型三 意义式简答题
题型特点
意义式简答题是针对某一“做法”或“事件”的意义来设问的,一般有“积极影响”、“经济、政治意义”、“意义”等引导词,对这类试题的回答,首先要明确问的是经济方面的还是政治方面的意义,或是涉及经济、政治两方面的意义。回答的要点要密切结合所学的知识,紧紧抓住材料中所提供的关键语句。如果是问政治、经济意义的,一般不必把政治、经济意义分得很清,只要分要点即可。此外,有的简答题要求用哲学原理或时事知识来分析说明某一事件的意义。
解题对策
对策一:回答经济意义题,可分别从个体(个人和企业)、集体和国家的角度,对题中的材料和事实作出分析,力争不要出现遗漏。从个体的角度来看,其经济意义有增加就业、增加人民收入、丰富人民生活、提高经济效益等;从集体的角度来看,其经济意义有加快企业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三大产业的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繁荣城乡经济等;从国家有角度来看,其经济意义有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扩大内需、增加外汇储备、增强经济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等。
对策二:回答政治意义题,可从国家、社会、政党、民族、宗教及国际关系等方面进行思考。政治意义一般有保障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巩固国家政权和政治稳定、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提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加强党的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依据不同的主体(中国共产党、人民、国家机构、民主党派等),从上述意义中选取不同的内容和角度对材料进行分析和理解。
对策三:用哲学原理分析某一事件的意义(或启示),一定要认真审题,紧扣事件本身的实质性内容。一般从四个方面思考:第一,从唯物论角度看,有没有做到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与自然、社会保持和谐发展;第二,从辩证法角度看,能不能做到与时俱进,推动事情向好的方面发展,也可以分析事件本身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两点论);第三: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事件的实践意义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积极意义;第四,从价值观的角度看,得出对个人、社会的重大意义。
1、荷兰人民从13世纪起就进行围海造陆、与海争地的活动,取得的成就为世人所称颂。目前荷兰有1/5国土是从海中围起来的。现在荷兰人发觉,人为操纵海洋与大地的变迁,在许多方面得不偿失,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造成环境恶化。为此荷兰政府曾制定了野心勃勃的大自然计划”,把人们辛辛苦苦得来的低地、农田再还原成海洋、湖泊和沼泽,开始偿还10多个世纪的自然债。
问题:荷兰从“围海造陆”到“野心勃勃的大自然计划”,带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2、2005年11月28日《人民日报》报道,近一个时期以来,各地相继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引起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有关部门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多发势头,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用所学的经济常识简要说明重视安全生产的经济意义。
3、2005年12月1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根据所学的经济常识知识,分析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意义。
题型四 辨析式简答题
题型特点
辨析式简答题中材料所包含的观点正误混杂,尽管是简答题,但带有明显的辨析色彩,侧重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解题对策
对策一:明确答题角度。了解材料到底包含几层意思,要明确每一层意思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或在什么条件下是正确的,在什么条件下的错误的。
对策二:回归教材,确定答题所需要涉及的知识点。认真审读题中的观点和设问,从中“折射”出理论依据,即课本中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与这些观点有联系。
对策三:结合设问组织答案。以课本理论为依据,对每层意思逐一进行分析,对的讲理由,错的讲原因,“理由”与“原因”的分析都要做到事理交融,做到观点与材料的有机统一,切忌离开题中观点去阐述理论,也要避免离开理论分析观点。
1、有人认为:只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主观能动性就能得到充分发挥。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观点的认识。
2、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与此同时,境内互联网上的有害信息时有传播,网上违法犯罪活动呈上升趋势。为此,有人建议进一步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有人建议限制互联网的发展,取缔网吧等经营场所。
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对上述两种看法进行分析。
3、2005年5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转发建设部等七部委《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把解决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价格上涨幅度过快等问题,作为当前加强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
有人对上述做法提出质疑,他们认为:既然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房地产投资规模价格涨跌就应该由市场来决定,政府不应该干预。为什么说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题型五 认识类简答题
题型特点
认识类简答题是指由题目本身提供背景材料,要求考生就这一材料中的现象、事件或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这类题目的命题形式是给出一定的情景材料,然后依据材料所反映的问题进行设问,设问一般是“如何认识……”、“如何看待……”或“如何评价……”等,要求学生判断所给材料观点的正误,分析原因,提出正确的态度和做法。
解题对策
对策一:两点式分析法。即分析材料时,要全面地看问题,即要看到问题相同的一面,又要看到问题不同的一面。
对策二:三段式答题法。即按照“是什么(判断表态)——为什么(阐述道理)——怎么办(明确做法)”的思路来作答。是什么——题目说(做)的是一件什么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为什么——这件事的依据(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理论根据)、重要性(作用、意义、目的)、必要性(这件事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等;怎么办——公民、企业、国家等准备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特别提醒:并非所有的认识类简答题都要按部就班地回答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而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定要根据具体的背景材料,来确定究竟需要回答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1、2005年7月25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一方面,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随着实践的不断推进,各种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任务更加繁重。
试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对上述材料作简要的分析。
2、“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对人才及其他经济资源很难流入中西部地区这种经济现象的形象说法。《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指出:要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问题:应如何看待区域协调发展?
题型六 归纳式简答题
题型特点
归纳式简答题一般是通过具体的、个别的现象、数据、问题创设情景材料,这种材料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可以是同一方面的,也可以是不同方面的题目的设问要求回答材料体现(反映)了什么(哪些)观点、道理;要求探究其原因,推断问题“如何解决”或分析材料有什么意义、作出或给我们什么启示等。这类简答题是考查学生对学科知识整体把握、归纳概括、分析推理能力的一种题型。
解题技巧
1、归纳式试题是由材料到观点,即从试题提供的材料中归纳出相应的观点。相应的观点一般是我们学习过的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中的基本理论、观点。对相关的原理、观点的熟练掌握是归纳的前提和基础。
2、通过审题把握材料的层次,在此基础上,通过每一层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明确答题的方向。
3、对材料的归纳要注意材料的具体内容与观点的具体内容的对应性。在表述观点时要注意与材料相结合。有时候有些观点需要自己去综合概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始终是解题的关键。
1、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轿车作为耐用消费品开始进入千家万户,如果一辆轿车的销售价为10万元人民币,年均保险费为3000万,年均维修费3000元,其他相关的服务费年均4000元,10年以后,一辆轿车的使用费用就可能超过其原售价,轿车进入寻常百姓家,带来无限商机,一些与轿车消费相关的行业正在兴起。
问题: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的经济常识知识,分析轿车生产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2、电力曾经被誉为国民经济的“先行官”。针对近些年由经济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引发的电力紧张现象,国家决定加快电力工业的发展。在确保国有电力企业健康发展的同时,鼓励其他经济成分投资兴建电力企业。一些地方还通过试行电力供应“分时定价”的方式,缓解高峰时期的供电紧张局面。
根据所学经济常识,分析上述材料中发展电力工业的措施。
3、当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被问成功的“诀窍”时,他说:“最初我凭着热情和经验去管理企业,没有成功;后来,我读了上面本如何管理企业的书,按照书上的道理去做,也没有成功;后来,我专心研究了我的企业的特点,并总结以往失败的经验教训,摸索自己的一套管理企业的方法,终于取得了成功。”
请分析上述材料蕴涵的哲学道理。
四、高考政治选择题题型指导与训练
江苏省泗阳中学高三政治学科组
高考政治选择题分四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在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唯一一个符合题意,第二种情况是在几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即最佳选择题),第三种情况是组合型选择题,第四种情况是不定项选择题,其中前三种情况都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高考政治选择题也有以“组题”的形式出现,即一个材料设计多个试题,有时可达到五至六个试题。从结构上看由三部分构成:背景材料、题干、题肢(即备选项);从内容上看一般由两部分构成:情景立意(主要通过背景材料实现)、问题设置(主要通过题干、题肢完成)。
解答选择题看起来比较容易,凡是与题干有联系的题肢就选,没有联系的就不选。可是有相当一部分选择题,尤其是不定项选择题,题干和题肢之间都有不同程度的联系。那么哪种联系应当选,哪种联系不应当选,这就让考生颇费心机了。因此,关于题干与题肢的联系问题,我们应当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一般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选择的首要前提是看联系是否是客观的、内在的;第二,题干与题肢之间的联系,凡是一级引申的就选,凡是二级或多级引申的则舍。所谓一级引申,就是题干与题肢之间的联系,不需要任何中介条件就能成立;所谓二级或多级引申,就是题干与题肢之间的联系,需要一些中介条件才能成立。
在高考中,考生要做好选择题,仅仅知道这些知识还不够,还需要对选择题的类型、特点及解题方法有所了解,以掌握解题技巧,提高解题技能。在分析近年高考试题题型的基础上,我们将选择划分为填空型、组合型、最佳型、正误型、材料型、因果型、关系型、漫画型、观点型、理解型等,分类研究题型特点和解题对策。
高考中,做好选择题的前提是基础知识要扎实,关键是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所以,在平常的学习尤其是在高考复习中,掌握选择题的解题技巧,有利于提高政治学科能力,提高考试成绩。
在解选择题时以干求肢的基本原则。通过分析寻找题干与题肢之间的联系,即题肢与题干规定性的一致性,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干肢相连。
对于选择题,一般来说我们应当先审题干,后审题肢。在审完题干材料后,不宜立刻审题肢,否则,题肢中的选项会对我们分析题干产生干扰,使我们难以迅速作出准确的判断(这一点在哲学常识选择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果在审完题干后,能根据题干先作出自己的大致设想(即设想正确的选项应该是什么),然后把自己的设想和题肢进行比较,找出二者的重要之处,选择的准确率就可相对提高了。有些考生在看完题干材料后立刻转入对题肢的分析,常常感觉不少题肢似乎都可以选,这其中很大程度上是题肢干扰的结果。但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当对题干的含义一时难以准确把握时,可以通过选分析选项来进行排除,特别是一道题中表述错误的选项较多时。将表述错误的选项排除后,往往正确答案就出来了。
相关推荐:2010年高考锦囊:高中自然地理必背考点全汇总改变思维方式,轻松破解高考物理大题难题
名师备考指导:2010年高考语文130分夺分方案
·2021年高考政治冲刺复习指南 (2021-5-26 11:25:15)
·2021年高考政治复习方法小技巧 (2021-5-14 16:34:46)
·2021高考政治哲学必背知识点大全 (2021-5-14 16:28:14)
·2021年高考时事政治必背考题 (2021-5-14 16:27:11)
·2021高考用简单的思路解政治题目 (2021-4-28 15:12:46)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202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地理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答案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真题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浙江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广东高考生物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2022年浙江高考政治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黑龙江 | 内蒙古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