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高考 > 高考历史 >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 > 正文

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测试单元练习题及答案(6)

来源:考试吧 2016-9-1 10:25:13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测试单元练习题及答案,更多2017高考报名时间、2017高考模拟试题、2017高考辅导资料、2017高考经验技巧等信息,请及时关注考试吧高考网或关注“566高考”微信获取相关信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周宁《鸦片帝国》

  材料二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三 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①尊敬阶段(18世纪);②轻视阶段(1840~1905年);③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年);④赞赏阶段(1937~1944年);⑤清醒阶段(1944~1949年);⑥敌对阶段(1949~)。

  ——袁明《略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材料四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西方人对“中国形象”分别做出了怎样的描述?(2分)

  (2)简要分析材料三中,美国对中国形成第④阶段总体看法的主要政治背景。(2分)

  (3)材料四反映了怎样的“中国形象”?(2分)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是怎样树立起这一形象的?(8分)

  (4)上述材料反映了近现代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请概括影响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主要因素。(6分)

  解析:第(1)问材料一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后鸦片走私猖獗,因此是抽鸦片的国家;材料二反映的是在辛亥革命后,欧美政体并不适合中国国情,西方国家眼中认为,中国是美国民主政治的模仿者。第(2)问根据材料三和所学史实从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加以分析。第(3)问中国形象可以从大国地位与国际影响力加以分析;树立形象的措施,可以从国家体制和政策的转变、积极参加国际经济和政治组织、顺应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加以概括。第(4)问可以从综合国力的强弱,社会性质的变化,外交政策的制定等方面加以分析概括。

  答案:(1)材料一“中国形象”:抽鸦片的国家。材料二“中国形象”:美国民主政治的模仿者。(2分)

  (2)第④阶段: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2分)

  (3)“中国形象”:成为世界大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日益增强(或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2分)树立形象的措施: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②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或积极开展联合国维和行动);③积极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如参加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等;④加入世贸组织。(8分)

  (4)综合国力的强弱;社会性质的变化;外交政策的制定(如答出国际环境的变化也可给分)。(6分)

  22.正在蔓延的“欧债危机”,对欧盟领导人的智慧产生了严峻的考验。而法、德两国的一举一动牵动着整个欧洲的神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它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世界史》

  材料二 “美国人的政策有时表现得令人恼火,这些表现,有时会使人想到美国的压力可能是建设欧洲的重要因素。……美国并不是欧洲的一部分……这在地图上是可以看到的。”“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法德合作是欧洲一切组织建设的基础”“建设欧洲是要以能行动的、具有权力的、能负担责任的因素为基础的。这些因素,就是国家。只有国家才是有权命令并有权要求服从的实体,除了由各个国家组成的欧洲之外,没有,也不可能有别的欧洲。”

  ——周荣耀《戴高乐主义论》

  材料三 欧洲一体化大事记(1951~2004年)

  1951年 法、德六国签订《巴黎条约》,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8年 法德六国在罗马签署协定,决定实施共同农业政策 1967年 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及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成为欧洲共同体 1973年 英国、丹麦和爱尔兰成为成员,欧共体第一次扩大 1974年 欧洲理事会成立 1979年 欧共体成立欧洲议会 1981年 希腊成为成员,欧共体第二次扩大 1986年 西班牙、葡萄牙成为成员,欧共体第三次扩大 1993年 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启动,实现了人员、货物、资本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1995年 奥地利、瑞典和芬兰成为成员,欧盟第四次扩大 2002年 欧元开始在市场上正式流通 2004年 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匈牙利等十国加入欧盟,欧盟第五次扩大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欧洲政治家们担忧“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的主要原因。(8分)

  (2)戴高乐的“欧洲观”的核心是什么?依据材料简述这一核心的主要内容。(6分)

  (3)根据材料指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进程中的两大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盟的第五次扩大的历史背景,并指出这次扩大反映了世界政治格局的什么重大变化?(6分)

  解析:第(1)问二战后欧洲政治家们担忧“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的主要原因,实际考查了二战后欧洲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根据对材料二的分析、理解来回答戴高乐的“欧洲观”的核心及主要内容;第(3)问根据表格所列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回答一体化中的趋势,可以了解到经济一体化程度和政治一体化不断提高。第五次扩大的背景,联系到原先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被纳入,可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角度回答。第五次扩大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主要指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答案:(1)二战后,形成了以美苏对抗为核心的两极格局;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组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加强了对西欧的控制。(8分)

  (2)核心: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1分)

  内容:欧洲联合必须以法国和德国的和解为基本前提和首要条件;主权国家是实现欧洲联合的基础;摆脱美国的控制和影响,使欧洲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欧洲。(5分)

  (3)趋势: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单一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向经济、政治一体化双重性组织发展。(2分)

  背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2分)

  变化: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趋势的加强。(2分)

 

关注"566高考"官方微信,第一时间获取2016高考成绩、分数线!

上一页  1 2 3 

  相关推荐:

  各地2017年高考报名时间及方式汇总 | 关注微信获取报名时间

  新课标2017高考英语语法填空解题指导及备考策略

  2017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十大常见典型错误汇总

  2017高考生必读:50句话总结高考化学知识点

  2017高考英语提分策略:吃透课本是关键!

  小编分享:2017年高考语文复习前期规划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zhengchaoq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