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高考 > 2021高考作文 > 2021高考作文预测 > 正文

高考作文预测:从古诗词热看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

来源:考试吧 2018-5-28 9:00:00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考试吧整理“高考作文预测:从古诗词热看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更多2018年高考预测作文等信息,请及时关注考试吧高考网!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从“古诗词热”看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

  不是歌手选秀,也不是明星综艺, 2017年春节到元宵节,以古诗词为主题的电视节目 《中国诗词大会》 “意外”走红,人们的朋友圈被诗词曲赋刷屏,无数男女老少被诗词达人 们圈粉。

  古诗词热,仿佛一股清泉,浸润我们共同的文化基因 ; 仿佛一面镜子,折射我们对优秀 传统文化的旺盛需求 ; 仿佛一声号角,召唤我们更好地传承经典、筑牢文化自信。

  范文

  (一)诗意在流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满屏竞传飞花令,一众争说武亦姝。 ”伴随精彩的表现,一位位诗词达人进入大众视 野,一个个与古诗词结缘的故事令人动容,更让我们看到了传承数千年文化的力量。

  41岁的白茹云是河北邢台市南和县农民。她的抄写本上,密密麻麻誊写着 2000多首古 诗词。一些硬纸板和老日志本的正面、反面都留下她对古诗词如饥似渴的印记.

  2月 7日,白茹云在家中展示多年来抄写的诗词。

  白茹云在抗癌路上与诗歌结缘。 在石家庄住院期间, 她买了一本诗词鉴赏, 最初是用来 打发时间,后来她从中“品尝到了人生的喜怒哀乐” 。

  字里行间,她寻找人生的感悟。白居易《放言》中的“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 荣” ,是她面对生活的最好写照。

  白茹云也学着写诗填词。 “纵使前方晴日少,任风雨, 路迢迢” , 最能体现她学习古诗词 的心境。 “ ‘竹杖芒鞋轻胜马’ ,虽然路途遥远,但我会坚持。 ”

  如果说古诗词助添了白茹云克服困难的勇气, 那么在武亦姝身上, 兴趣让她自如穿越应 试的夹缝。

  “我们不会强迫学生背多少古诗词,古诗词学习也远不止一个‘背’字,武亦姝的积累 来自兴趣和坚持。 ”武亦姝的语文老师王希明对新华社记者说。

  “ ‘江南无所有, 聊赠一枝春’ , 古人说没什么好送的, 就送你一整个春天吧, 这多美啊。 ” 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周生说,武亦姝的这种感悟,打动了多少观众的心 !

  诗词大会上发挥出色的姜闻页和侯尤雯, 分别来自上海中学和上海文来中学。 她们也像 武亦姝那样,在古诗词的海洋里流连忘返。姜闻页 10岁时身高 1米 4,而她阅读过的书籍 摞起来相当于她身高的两倍。侯尤雯除阅读外,还在学校里参加古诗文学习社团、辩论社。

  “我平时不让孩子多看电视。但是,这个寒假,我和孩子一期不落看完了《中国诗词大 会》 ,还把去年的第一季找出来回看。很少有电视节目能够让大人和孩子有高度共鸣,但是 这档节目做到了。 ”上海市民徐明说, “女儿告诉我,她感到诗意在流淌,有一种‘明月松间 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

  (二) 心灵有所属: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不少专家认为, 《中国诗词大会》是文化供给侧改革的一次有益尝试。它已经成为一个 引子,将长期默默植根于校园、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情感激发出来。

  “中国人的诗心一直在,但需要被激活。 ”活动评委、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认为, 节目的走红其实暗合了社会中本就埋藏着的了解传统文化的需求, 将娱乐节目模式和文化传 播结合起来。 “所谓荧屏清流, ‘清’指其品质与品位, ‘流’就是要真正流到观众心里。 ”

  “中国老百姓对于诗词的喜爱和爱好,从来就没有断绝过,古典诗词的美,根植于文化 传统,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文学史专家骆玉明对记者说,尽管 文化传统在现代社会存在 “损坏” 的情形, 但随着近年来文化环境和文化传统得以逐步修复, 出现诗词热是自然而然的现象。

  当然,也有人疑惑:“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不使用文言文了,我们为什么还需要古 典诗词 ? ”对此,骆玉明的回答很干脆:“倡导古体诗词的阅读、朗诵等,不是要复古,而是 侧重今天中华民族文化发展本身,诗词的熏陶实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潜移默化。 ”他说, 中国古典诗词凝聚了大量美好、文雅、高贵的文字,可以帮助人们克服对生命焦虑、不安、 琐碎, 让我们摆脱低级趣味和粗鄙恶俗。 应当承认,不是每个人的工作生活,都会像诗词中 描述的那么美好, 但也恰恰如此, 诗词所创作出的更美好的精神空间和诗意生活, 是人们心 向往之的。

  “尽管时空相隔,但古诗文中蕴含的情感是贴近当下的。 ”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 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说, 诗文是古代文人墨客基于对心态、 社会的理解进行的创作, 其中包 含了很多人生的共同体验。 “不管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都对美好的事物有向往之情 ; 当人们 遇到挫折和烦恼时,心灵也同样需要一个宣泄的出口” 。

  武亦姝等学子的走红, 也让人们把目光投射到我们的教育上。 毋庸讳言, 传统文化教育 面临着应试思维等现实阻力。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荣华坦言:“在升学压力下坚持古诗 文教育很不容易, 高考语文一共才 6分默写分, 利用背书的时间多做几道理科题, 分数可能 早就到手了 ! ”不少学生课余私下问王希明和黄荣华:“不读中文系,有必要学这么多古诗词 吗 ? ”

  不过,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教育绝不等于分数,更不等于应试 ; 进一步来说,也 不能与 《中国诗词大会》 节目中侧重考验记忆和背诵划上等号。 “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 放在更大的时间和空间的尺度上, 放在人一生的范畴内, 包括古诗词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涵 养, 是更具有高附加值的教育投资, 是对身心健康的长久滋养。 ” 上海江东书院、 “宝宝念诗” 微信公号创始人韩可胜说。

  (三)文化要弘扬: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不久前,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 意见》正式公布,这是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

  如何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承发展传统文化, 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光彩, 成为滋养我们 的不绝源泉 ? 面对这个大课题,一个热播电视节目只是迈出了其中一小步。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教育是关键一环。中国素有“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 传统, 在经历了英语、 奥数等科目的长期 “称霸” 后,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正在回归。 在上海, 教育系统将包括古诗文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当中, 从语文学科、 拓展 课程等多个渠道入手加强古诗文教育教学, 并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写字等级标准要求, 将 “书 写经典”纳入规范汉字书写内容之中。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融入生活是必然之路。 “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老房子要越 住才越有人气,越能历久弥新,长期不住人就要朽坏。 ”韩可胜举例说,我们中国人带孩子 去杭州游玩,春天有“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景致,夏天有“毕竟西湖六月 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的感觉,秋季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冬天有“断桥残雪”美景, 让孩子们了解白居易、 苏东坡就在脚下的堤岸上走过, 这就是传统文化与我们当下生活息息 相通之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不仅要在中华大地上根深叶茂, 还应当花开环球, 让全 人类爱好美好的人们共知、共享。事实上,近年来,莫言讲述的中国故事、屠呦呦盛赞的中 医药、 2016年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美轮美奂的文艺晚会和《梁祝》 《高山流水》 、鸡年春节 世界各地欢度中国传统节日的盛况等,都为世界看中国提供了更为纵深的维度。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积累了数千年。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备走到世界舞台中央的实力和魅力,需要走出去,也应 当走出去。 我们理应有这个文化自信, 也要有这个文化自觉。 ” 上海社科院副院长张兆安说。

  一台成功的电视节目证明了曲高的古诗词也能引来众人和, “关键是能否找到符合大众 文化追求、 生活节奏和欣赏方式, 顺应传统文化的传播规律, 创新传播形式。 继而实现从 ‘有 意思’到‘有意义’的文化认同升级。 ”中国传媒大学文科科研处研究员邓文卿说。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 不是复古泥古, 不是固步自封,而是找到进步的内 在动力,彰显民族自信,展现走在实现民族伟大。

扫描/长按二维码帮助高考通关!
获取最新2018最新资讯
获取2018年高考作文
获取高考历年真题解析
获取2018高考心得技巧

微信搜索"考试吧高中资讯" 关注也可获得高考秘籍

  相关推荐:

  2018高考新课标卷作文题目预测:吸血蝙蝠

  2018高考新课标卷作文题目预测:笼子

  2018高考新课标卷作文题目预测:奥运表情包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zhao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