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语文 |
第 2 页:数学 |
第 3 页:英语 |
第 4 页:理综 |
第 5 页:文综 |
文综
(一)科学认识考纲与课标
1、新课标的历史考纲与教材不同,它是按古代、近现代的历史发展体系编制的。
2、主题思想:新课标下考试测量的学科知识体系问题,首先需要史学观念的更新。具体来说,就是用文明史的观点整合现有的教材,构建学科体系。在此基础上,历史上的制度、思想、观念比历史事件本身更重要,应多关注与现实联系紧密的历史问题以及全球性的共同问题,并从整体的、文明交融的角度去认识这些问题。强调三大核心史观:工业化、生产力作用的现代化史观;尊重各文明单位价值取向并不断交流、融合的文明史观;重视整体与局部、中心与边缘关系的全球史观。
3、突出能力考察:基本知识点是历史学科体系的构成要素。但在新课标下,基本知识点的确定比较困难。在命题时,往往会适当增加材料题的比重,更多地设计新的情景,让考生运用自身的能力去分析解答试题。
4、中学教学更加注重对新课标的研读,领会其精神实质,注意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突出学科主干知识复习
①中国古代主各个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及其相互联系。
②中国近(现)代化进程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本质特征及其深层原因、国际背景和相互关系。
③世界近现代主要国家社会政治变革、经济生活变迁、科技文化发展和国际关系调整及其纵横交错的联系和影响。
④中外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方面相近相似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及其背景原因的对比联系。
⑤教材所涉及重要历史概念的分类集合复习。
⑥当代重要史学思想和方法,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比较史学、计量史学、结构史学、心态史学等应用举例。
(三)构建立体式知识体系
1、 抓“点”:即坐标,是历史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的交叉点。一系列关联的“点”就可以串联为一条线。
如“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有四个点:(1)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2)殖民扩张——世界市场拓展;(3)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4)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 串“线”:即有内在联系的历史事件构成的知识线索。
如古代中央集权制涉及的“点”有秦朝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汉朝郡国并行制,唐三省六部制,元朝行省制度,明废丞相、设内阁,清设立军机处,这构成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秦朝)—发展演变(汉至元)—强化(明清)的“线”。
3、 铺“面”:即某一时期历史的全部内容构成的知识整体。
如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知识可以总结为:一是巩固政权(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等);二是恢复经济(建立国营经济、合理调整工商业等);三是完成过渡(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四是民主法制建设(《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等);五是外交建树(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亚非会议等);六是科教文化(“双百”方针、教育方针等)。
4、 织“网”:即把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织”成完整的、立体的网,实现学科内的“超级链接”。在复习中不能仅限于复习某个知识点,而应该纵横联系,前后贯通,构建“网状”知识体系。
按模块重整教材,清晰勾勒历史发展脉络→
历史(I)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6、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7、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8、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9、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历史(I)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3、欧美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4、近代前期中国政治的变化(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5、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探索与影响(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6、现代中国政治文明的发展(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7、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历史(Ⅱ)
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5、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6、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8、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历史(Ⅱ)
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3、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4、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5、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7、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8、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以阶段通史为主,整合三个模块的知识内容 ↓:
科学合理地划分中外历史阶段
中国古代:
先秦时期(约170万年~公元前221年)——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
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220~907年)——中国古代文明走向繁荣
五代辽宋夏金元(907年~1368年)—中国古代文明走向成熟
明清(1368年~1840年)——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世界近现代:
农业文明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时期(14—16世纪)
政治革命开启工业文明的大门(17~18世纪)
工业文明的确立和扩展(19世纪)
工业文明的纵深发展(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
工业文明的转型震荡与调整(20世纪初~1945年)
整体世界的扩展和信息时代(1945年至今)
中国近现代:
中国近代化的孕育(1840年~19世纪60年代)
中国近代化的启动(1860~1895)
中国近代化的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
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准备与启动(1949—1956)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与延误 (1956~1976)
社会主义现代建设重振与辉煌(1978年改革开放后)
(四)在文明史观统领下,“中外关联”、“领域结合”
1、注意从人类文明演进的历程角度进行复习。如复习希腊罗马历史时,应侧重在雅典民主和罗马法律上;复习孔子思想时重点放在“仁”上,因为“仁”对于和谐人际关系、建立和谐社会有积极影响。
2、“中外关联”是指把中国史放在世界史的大背景下进行复习。近年学科内综合大题从这个角度命题的频率非常高。
3、“领域结合”就是阶段特征,即某一时期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所反映的阶段特征。
4、从新的史学视角下复习:
①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与西方民主制度形成与发展的比较。
②中国儒家文化和西方基督文明对东西方科学技术不同发展道路的影响。
③中、西方近代化的背景、起因、进程、内容、结果的比较。
④中国近代主流思潮演变的原因,以及与古代传统文化和西方近现代思想文化的联系。
⑤近代西方主要国家不同政体形式的各自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
⑥近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扩张方式的演变及其原因和影响。
(五)联系热点,渗透历史,创设新情境
1、关注周年历史事件。
2、关注社会热点,尤其是长效热点。如构建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型社会等。
(六)融入社会,积累现实生活认识
关注社会现实有助于理解历史问题,要引导学生从知识体系转向生活体系,从生活当中总结知识,将历史现象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鼓励学生融入社会,培养学生关注、思考社会生活问题的良好习惯——既要关注和了解国际、国内社会发生的事情,也要关注身边的、生活中的事。对热点问题的分析要学会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会将学科间知识综合应用,学会从整体上把握历史问题的核心要素,对历史境况的特点有一定的感悟,能概括出问题所涉及的历史发展趋势,并且,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形成自己的历史认识和观点。
(七)加强规范性训练与解题指导
基础知识不牢固然是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但思路不开阔,思维不活跃,审题能力不强,解题能力弱,也是学生丢分和得不了高分的重要因素。正确的审题、答题思路和方法,既省时高效,又能提高答题的准确度、得分率,所以在整个高三阶段都要切实重视和加强学生审题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针对学生在迁移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审题能力等方面存在的欠缺,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与方法,做到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相统一。
一是精心筛选好题,好题标准——新题、新意、能力型题目;
二是注重解题方法、技巧指导;
三是审准题意,规范答题。力求做到:
①行文规范;②行文简洁,根据所设问题的分值估计知识要点的多少;③行文段落化、要点化、条理化。
四是强化限时训练和适当规模训练,并及时评讲与反馈。
五是错题反复研究,设计变式训练,以此作为提高知识、能力的重要途径。
错题分析的作用不仅仅是使学生弄清一道问题,而是要通过错题分析,总结知识的内在联系,规律,特别是要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作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以提高高考得分率。
(八)演练真题,提高能力
(1)重点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强化对文言文、半文半白的文字,世界史译文及一些外交文献,这些学生阅读能力欠缺的文字进行专项训练。
(2)进行语言表述能力方面和知识迁移能力专项训练。
(3)在进行训练时最好采用高考真题作为载体,因为真题是最接近高考的,真题训练是最好的训练方式,重在揣摩高考真题的命题思路 。
微信搜索"考试吧高中资讯" 关注也可获得高考秘籍
编辑推荐:
·2021高考倒计时3天!以最好状态迎接高考! (2021-6-5 13:32:08)
·2021高考倒计时 最实用的几条经验 (2021-6-5 13:29:41)
·2021高考有经验 要注意这些小细节 (2021-6-5 13:27:52)
·2021高考应试策略 过来人的经验总结 (2021-6-5 12:38:56)
·2021高考电子阅卷中的"潜"规则 做好这几点考试少丢20分 (2021-5-26 11:30:08)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202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地理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答案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真题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浙江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广东高考生物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2022年浙江高考政治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黑龙江 | 内蒙古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