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2高考 > 高考资讯 > 高考热评 > 全部 > 正文

热议:高考制度改革应走向多元化选择与竞争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0-1-8 10:40:25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高校招生制度是影响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因素,其影响力通过高考制度传递下去,而高考几乎成为整个教育体系的“指挥棒”。

  高校招生制度是影响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因素,其影响力通过高考制度传递下去,而高考几乎成为整个教育体系的“指挥棒”。

  中国的高考有两大特性:一是“独木桥”的特性,所谓“一考定终身”。二是,“猜猜猜”。考生们在高考前填报志愿,也估分“瞎猜”,不少平时学习成绩优异、最终高考成绩优异但因心理素质并非超强而未敢投报高档次大学的考生,大多不得不与其心仪的学校擦肩而过。有些考生的高考分数仅仅比第一志愿的录取分数线低一分,于是就完全丧失了进入与第一志愿大学同档次但分数线或许稍低一点大学的机会……

  在这种奇异的制度下,高校多元自主招生的种种探索均遭到非议,形形色色的高考加分也成为全社会敏感的神经。更为重要的是,目前高校实行的多元自主招生,大多局限在少数考生,即保送生、推荐生等。关于高考改革的议论可谓精彩纷呈,但是如果总是纠缠于高考是不是应该废止、或者单纯的高考是不是最公平的制度,是不着边际的。关键在于认识到中国高考制度的奇特性及其后果,然后才能以开放性思维探索高考的改革之路。

  在高等院校法人化从而确立自主招生的前提下,高考制度改革也必须走上多元化的道路,具体路径如下:

  第一,保留高考,但逐步实行一年多考。心脏大小一般的考生们不必担心“一考定终身”而将考场视为战场。

  第二,考后填报志愿。各高校自行设定高考分数线作为录取门槛,所有考生根据自己的高考成绩踏踏实实地向心仪的学校以及专业投递申请。

  第三,多元报考。允许所有考生自由地向众多高校报考。所有高校除了设定高考分数线门槛之外,均自行设定其自主招生的条件和程序。高校的办学理念尽可以多元化,无论是唯分数论、唯素质论、唯精英论、唯民粹论、唯全才论、唯偏才论、唯功利论、唯人文论(或唯价值论),还是这些理念的组合,都可以在自主招生的竞争舞台上一展身手。

  第四,双向选择。考生可以多元报考,高校自然也能多元选择。所有高校根据自行设定的招生计划在一定时间内发出第一批录取通知书,而相当一部分考生们或许会在一段时间内接到多家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双向选择的结果就是相当一部分的录取计划在第一轮中没有完成,因此必须进行第二轮甚至第三轮录取。

  只有在这样多元竞争的制度下,公平公正以及教育理念的更新才能一并实现。毋庸讳言,在高校自主招生的制度下,考生们或许会在某一个学校遭遇到某种“不公”,但是多元报考、双向选择的制度确保了具备接受高等教育素质的考生基本上能在自己相对心仪的大学深造,从而在整体上实现教育公平。指望“高考裸分”这根独木桥会带来公平,不啻于缘木求鱼。

  当通向高等教育的道路变得多元而宽广之后,考生们大可轻轻松松地抛弃那些在他们自己看来“有眼无珠”的大学。在这样多元竞争的制度下,种种关于推荐制、保送制、面试制是否公平,是否为腐败制造空间的议论将变得毫无意义。当然,在这样的制度下,有些学校或许会录取那些有一些小聪明(因此高考分数不太差)的富家子弟或者官宦子弟,但是这些学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或许会付出纨绔子弟败坏学校风气、耗费教授精力、损害学校名声的代价。相反,所有愿意付出财力和心血录取潜力无穷、但家境贫寒学生的学校,将在未来获得优厚的回报。

  相关推荐:深度探讨:高考作文“精致化”的背后是什么?
       中国青年报:大学生的无奈青春 怎样的不由自主
      话题时评:被标准化答案捆绑的高考文化思维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liujun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