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2高考 > 高考报考指南 > 自主招生 > 自主招生最新动态 > 正文

高考自主招生政策深思:为何难以获得民众信任

来源:考试吧(Exam8.com) 2010-1-26 11:47:52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上海六高校自主招生测试不考语文、偏重英语经由媒体报道后,网上反响十分激烈。大多数人把矛头对准了自主招生政策,还有人借此反思国内英语热的种种弊端。

  提要 许多公众既认为高考必须改革,又对包括自主招生在内的任何改革尝试心存疑虑,这是当前高校和教育体制公信力整体沦丧的一种体现……

  上海六高校自主招生测试不考语文、偏重英语经由媒体报道后,网上反响十分激烈。大多数人把矛头对准了自主招生政策,还有人借此反思国内英语热的种种弊端。

  实际上,自主招生不过是高校招录工作的一项改革措施。参加自主招生测试的学生,并不是说就不用再高考了,高考分数仍然是高校招生的主导标准。从这个角度看,自主招生测试没有必要把高考科目都拿来预考一番,那样做完全没有意义。另外,虽说当下许多大学生过了四、六级英语考试后,英语水平仍然处于自己说不出口、老外听不入耳的地步,但是客观来讲,重视英语也没什么问题。重视英语和漠视母语其实是两回事,大可不必混为一谈。

  所以,六高校不考语文这件事,除了反映出许多人对母语教育的担忧以及对英语享受“超国语待遇”的抨击,更体现了人们对自主招生政策的不信任情绪。正因为对自主招生有重重顾虑,因而不管怎么进行笔试,或者像北大那样采取中学校长推荐制,都会受到舆论的猛烈批评。这样的话,问题就归结到了一点:高校自主招生何以取信于民?

  谈到这个话题,还不得不说当前的自主招生政策已经变味走样了。自主招生本来是对高考制度的改革,政策初衷在于从“分数决定一切”的高考之外选拔人才。然而,如今的自主招生并不完全自主,而是由高校按照比例另行组织考试(笔试或面试),然后对那些确有才能的考生给予高考加分。这样一来,自主招生在现实演变中反倒沦为高考的加分手段。这样的自主招生改革,不管怎么做恐怕都难以符合公众意愿。

  道理上是这样的,既然搞自主招生,就应当给予高校完全的自主权。具体而言,高校不仅可以不考语文,取消笔试环节也未尝不可。只要公众对高校抱有信任,高校怎么选拔人才根本不成问题。自主招生本该就是高校以自身信誉作为担保的一种选拔人才方式,否则就算陈寅恪先生今天来主持自主招生,一定也会有人说三道四。

  可这么一来,自主招生何以取信于民,也就成了高校乃至于当前教育体制如何化解公众不信任的问题。在这事情上,高校所面临的局面远比自主招生要来得严峻。换言之,自主招生政策备受质疑不过是当前高校公信力整体沦丧的一个例证。

  那么,高校如何走出社会信任的低谷呢?一来,高校必须去功利化办学的色彩,大学和就业不能直接挂钩。目前来讲,至少要做到将搞学术的大学和搞职业教育的学校区别开来。大学是培养学生怎样做人,而不是教他们怎样寻找就业的地方。大学和就业脱钩了,才能有所超脱,从而端正学风,致力于学术研究。二者,高校必须去行政化,实行高校高度自治。大学的逻辑是服从学术而非服从于长官意志。大学和行政体系脱钩了,才能专心治学,培养人才。其三,高校必须实行财政独立,超脱于政府和市场之外。高校既可由国家出资,也可接受企业捐助或实行社会化办学,但是不管何种形式,高校只对社会公众负责,接受社会和公众的监督。这样的话,大学才能独善其身,进而树立公正、权威的形象。

  遗憾的是,上面所述虽可谓高校改革的必由之路,却也让人看到了个中的艰难所在。一句话,想要在这些方面取得任何突破,恐怕都是难上加难的事情。一旦了解当前高校体制的困境,回头再来看自主招生问题,也就不难明白,为何公众一方面给予强烈关注,另一方面又经常不问青红皂白地进行抨击了。自主招生左右不能让人满意,归根结底就在于高校体制有恙,教育制度出了毛病。这个死结不打开,整个国民教育体系都无法走上正常的轨道。

  相关推荐:自主招生三校同考 不少考生只能在试卷上留白
       自主招生变“掐尖考” 成一场尖子生的马拉松
       五校自主招生考绕口诗歌 考生读30遍没看懂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宋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