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世界历史上的兵制与战争
(1)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的议会最终获得胜利,国王查理一世被押上断头台。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宣布独立,美国诞生。经过几年艰苦卓绝的战斗,1781年,美国终于打败了英国殖民军队。两年后,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如征税、募兵、发行钱币、宣布对外和战以及使用武力恢复地方秩序等。还规定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1789年,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1792年,法国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但是,共和制和君主制之间的斗争并没有结束。1870年,法国与普鲁士之间爆发战争,法国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法国再次建立共和国,这就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2)德意统一战争: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俾斯麦的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的统一大业。1871年初,德意志帝国建立。不久,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规定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
(3)俄国“二月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貌似强大的沙皇俄国充分暴露出它的弱点。战争进一步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1917年3月,一场革命在短短的几天里就推翻了统治俄国长达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这次革命爆发在俄历二月,被称为“二月革命”。在这次革命中,首都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士兵建立了新政权——工兵代表苏维埃,并建立了自己的武装。二月革命后,当时的苏维埃领导人支持临时政府,临时政府掌握着实际权力。俄国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4)无产阶级革命战争:
①巴黎公社革命:临时政府利用法兰西银行的财政支持,积极调动军队,向巴黎公社发动了疯狂进攻。5月下旬,敌人攻入巴黎城区。经过一个星期的战斗,巴黎公社被扼杀在血泊之中。1870年,普鲁士与法国爆发战争。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普军直逼巴黎城下,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围困巴黎的敌军,采取了屈膝投降政策,同德国草签了割地赔款的条约。与此同时,临时政府秘密调集军队,准备以武力解散巴黎人民的武装——国民自卫军。1871年3月18日凌晨,政府军企图夺取巴黎城内蒙马特尔高地等处国民自卫军的大炮,被人发现。巴黎警钟长鸣,一场革命爆发了。国民自卫军向政府军发动进攻,当晚就占领了城内的战略要地,临时政府狼狈逃往巴黎郊外的凡尔赛。3月28日,巴黎人民经过选举,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临时政府利用法兰西银行的财政支持,积极调动军队,向巴黎公社发动了疯狂进攻。5月下旬,敌人攻入巴黎城区。经过一个星期的战斗,巴黎公社被扼杀在血泊之中。
②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7月,俄军在前线出击遭到惨败。消息传到彼得格勒,50万工人和士兵举行示威游行。临时政府出动军队血腥镇压,首都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在列宁的领导下,布尔什维克党决定举行武装起义,夺取政权。11月6日晚,起义开始。列宁来到起义司令部,亲自领导起义。到11月7日(即俄历十月二十五日),起义工人和士兵占领了彼得格勒的主要战略要地和政府各部。晚上9时45分,“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了震耳欲聋的炮声,这是进攻临时政府的最后据点——冬宫的信号。次日凌晨,冬宫被占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接着,莫斯科等城市的武装起义也相继取得成功。这次革命发生在俄历十月,所以被称为“十月革命”。
(5)20世纪的战争与战争制约因素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
A.背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改变了帝国主义的实力对比;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加剧,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形成;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B.过程:双方——协约国、同盟国。性质——主要是帝国主义战争。主战场——欧洲战场,西线战场又具有决定意义。主要战役与事件——马恩河战役、凡尔登、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美国参战、俄国十月革命、德国投降。
C.后果和影响:后果——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灾难;摧毁了俄德奥土等帝国,削弱了英法,欧洲国际地位下降;美日崛起;俄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影响——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是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D.一战后到二战前的战争制约因素:《非战公约》——规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有利于巩固欧洲的和平秩序,是第一个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为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奠定国际法中互不侵犯原则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但对侵略者并没有强大的约束力。国际联盟——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和平与安全,承担不从事战争之义务;提出了维护和平、实行集体安全、对战败国殖民地实行“委任统治”等基本原则;国联盟约所体现的基本宗旨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不能制止侵略、制止战争,并没有给世界带来持久和平。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
A.背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帝国主义力量对比出现新的变化;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引发了资本主义的政治危机;法西斯崛起扩张,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局部反法西斯战争开始,但未能制止大战的爆发。
B.进程:爆发(特点:世界大战由局部战争演变为全面战争;德国处于战略进攻的有利态势)——德国突袭波兰和波兰迅速灭亡;苏联建立所谓东方战线;德国突袭北欧西欧;敦刻尔克撤退;法国迅速灭亡;不列颠之战。扩大(特点:战争规模空前扩大,席卷世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苏德战争爆发;太平洋战争;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转折(特点:战争形势发生转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转入战略进攻)——太平洋战场,中途岛海战,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欧洲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场的转折点,是二战的转折点。北非战场,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的转折点。胜利(战争特点:反法西斯战争取得全面胜利)——北非战场的胜利与意大利投降;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第二战场的开辟,雅尔塔会议,德国法西斯的溃灭,波茨坦会议,波茨坦公告,日本无条件投降。
C.结果: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取得胜利。
D.意义: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使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二战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二战还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运用。教训——法西斯主义是战争的根源;绥靖政策对世界大战的爆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落后就要挨打;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关键。
E.二战后的战争制约因素:美苏冷战局面——美苏冷战,大搞军备竞赛,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美苏控制的第三世界国家与地区局部冲突争端不断;同时因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美苏两国全球战略的调整、两国首脑的一系列互访和会谈等。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成立联合国裁军委员会,加强军备控制;颁布通过《世界人权宣言》;成立第三世界国家伸张正义和与西方国家对话、对抗的合法舞台。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949年,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在巴黎和布拉格同时举行;1950年,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成立世界和平理事会);《罗素—爱因斯坦宣言》,1935年,针对的是核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后果而发表;60至70年代美国反战运动,主要反对侵越战争,青年学生充当了反战和平运动先锋;联大通过《国际和平年宣言》,宣布1986年为国际和平年。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两大主题——经济全球化使世界联系加强,彼此影响直接;经历大战、冷战、局部战争和面对核武器威胁,人民渴望和平;解决全球性的问题,最终取决于和平与发展问题的解决。
③二战后的局部战争
A.朝鲜战争:背景——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1948年在美苏支持下,朝鲜半岛出现两个对立政权: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主要经过——1950年朝鲜战争从内战扩大为一场国际性局部战争;1950年10月中国开始抗美援朝;1952年签订《朝鲜停战协定》。特点和影响——二战后以东西方两大阵营对立为背景的一次大规模战争;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越南战争:背景——1954年《日内瓦协议》签订,越南分裂为越南民主共和国和越南共和国;美国出于称霸的需要干涉越南内政。主要经过——60年代初美国推行特种战争;1965年美国将特种战争扩大为局部战争;1969年美国推行“战争越南化”;1973年双方停战。特点和影响——越南人民抗美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1975年越南实现统一;美国消耗了国力,内外交困;调整对外政策。
C.中东战争与和平进程:背景——中东的主体民族、政治统治、宗教信仰多次变更,造成民族纠纷频繁;战略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是大国倾力争夺之地;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对同一地区提出的排他性主权要求是阿以长期冲突的关键。主要过程——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1949年),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年),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年),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和平进程——1978年埃以和解;1993年巴解组织与以色列签订和平协议;1993年巴以达成临时和平协议。特点与影响——造成中东地区长期的动荡不安,严重危害了世界和平;造成巴以双方相互仇视和冤冤相报,使中东和平进程异常艰辛。
D.印巴战争:背景——英国“分而治之”的政策;边界和领土归属长期不定;克什米尔地区归属问题;美苏两国不断向印巴两国出售武器起了推动作用。主要经过——第一次印巴战争(1947—1949年),第二次印巴战争(1965年),第三次印巴战争(1971年),1972年孟加拉国成立。特点和影响——造成南亚地区长期动荡不安;使印巴双方军备竞赛加剧,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
E.两伊战争:背景——领土和宗教派别之争;民族间的纠纷;战略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主要经过——1980年伊拉克首先对伊朗发动进攻;1980—1981年是相持阶段;1988年停火。特点和影响——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之间规模最大、损失最重的战争;两国经济全面倒退;造成中东分裂。
F.海湾战争:背景——两极格局逐步走向解体,中东局势动荡;伊拉克与科威特之间长期边界纠纷。主要经过——1990年伊拉克突袭科威特,美国先后实施“沙漠盾牌”计划、“沙漠风暴”行动、“沙漠军刀”攻势;1991年战争结束。特点和影响——海湾战争是一场高科技战争;是二战后参战国家最多的一次局部战争,对中东和世界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
二.规律小结
1.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军事制度的演化实质上是强化中央集权趋势在军事上的反映。如由分封制到奖励军功、北宋初和明初集中军权的措施。
2.中国古代主要有四个兵民合一的军事制度,即:府兵制、猛安谋克制、保甲法、八旗制度。
3.中国近代的军事制度、军队建设,既是中国近代化历程在军事上的反映,也是与世界形势和具体国情相结合的。如近代海军的创办、新军的训练、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等的组成。
4.世界近现代军事制度的演变与具体国家的历史传统、国家利益和国际局势密切相关。如德、日两国军事制度的演变(国民经济军事化——全力准备对外侵略;国民经济非军事化——集中力量搞好国内建设)。
5.近现代史上的战争,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革命与反革命;二是侵略与反侵略。
6.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但阻碍和平和发展的因素也很多,当前有哪些因素制约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又有哪些因素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三.热点冷点
1.中国古代的主要军事制度的内容、中国近代新式军队的组建、世界大国间的主要战争,是历年高考的热点。
2.具体军事制度与政治、经济、文化因素之间的联系,是历年高考的相对冷点。
3.注意结合课本关于主要军事制度和古今中外主要战争的基本结论,在新材料、新情境中,头脑清楚、明确判定。
4.军事是政治的延伸,军事是经济利益的继续,战争是利益矛盾发展到不可调和的产物,要注意军事制度和主要战争与当时具体国际、国内形势的联系。
相关推荐:高考解题能力大突破:历史比较类问答题模板高考解题能力大突破:历史审题思路与答题法
历年高考各学科常考基础题大全(历史卷)
·2021年高考历史冲刺复习指南 (2021-5-26 11:27:04)
·2021年高考历史复习历史分析“公式” (2021-5-14 16:37:28)
·2021高考历史复习要注意5个隐形知识点 (2021-5-14 16:36:26)
·2021年高考历史大题满分答题技巧总结 (2021-4-28 15:18:40)
·2021年高考历史非选择题万能答题模式 (2021-4-28 15:17:22)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202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地理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答案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真题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浙江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广东高考生物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2022年浙江高考政治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黑龙江 | 内蒙古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