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工专是甘肃省省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工科院校,学校始建于1958年,时称甘肃省机械制造学校,在1962年院校调整中,原机械、煤炭、电力、轻工、重工和邮电等6所中专合并组建了甘肃省工业学校,1974年更名为兰州工业学校。1980年被国家教育部、机械工业部确定为全国重点中等专业学校,1989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改建为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地处甘肃省省会兰州市,占地面积 502 亩,校舍建筑面积20.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7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172万元;馆藏图书52.1万册。现有教学用计算机1500余台,平均每百名学生19台;有多媒体教室和语言实验室27个,座位3200余座,平均每百名学生41座。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546人,其中专任教师456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53人,其中教授 23人,高职比达33.6%;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195人,其中博士24人(含在读),在读博士后2人,高学历比达42.8%;常年聘请外籍教师2人。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人,“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甘肃省教学名师2人,甘肃省优秀女科技工作者1人,有9人获甘肃省“园丁奖”,14人获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
学校现设有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软件工程、建筑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交通工程、管理工程、经济贸易、社会科学、外语和艺术设计11个教学系,基础学科、体育教学2个教学部,工程训练和继续教育2个教学中心。
学校现有专科专业45个,有机械设计与制造、汽车应用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软件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等30个工科类专业,15个经济、管理、语言和艺术类专业。初步建立了涵盖工学、管理、文学三大学科门类,机械、电气信息、土建、交通运输、仪器仪表、艺术、外国语言、工商管理、社会学等9个专业大类的专业体系,形成了以工为主的办学格局和“重应用、重能力、重素质”的应用性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特色。2002年,机械制造工程及自动化、工业电气自动化、计算机软件、营销与电子商务4个专业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教改试点专业。
2003年与兰州交通大学联合举办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2个普通本科专业81名学生已顺利毕业。学校还与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院校合作举办了机电一体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程管理和国际经济与贸易等23个成人本科专业。
学校建有机电设备厂一座,拥有固定资产500多万元,能满足学生车、铣、刨、磨、钳,以及焊接、铸造、数控加工等多工种综合训练的需要。建有工程力学、机械设计、电工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建筑材料、水暖空调等69个实验室。建有模具冲压、工业控制、电子信息、建筑施工等27个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与兰州电机厂、兰州机车厂、天水长城开关厂、甘肃华明电力公司、兰州二建集团等企业协议共建27个校外产学研合作基地。设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1个,职业技能培训点9个。1995年,金工实习教学顺利通过原国家教委的合格评估;2002年,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和计算机工程系的基础实验室通过了省级达标验收。
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立校的方针,积极实施涉及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方法、实践教学、教材建设等一系列教学改革工程。确立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育”三元互动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了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课程体系,建成了确保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八大支撑平台,更新了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编写了一批贴近岗位要求的具有本校特色的教材。围绕教学组织建设、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理论研究等五个方面,加强教学管理,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学校先后开展了230余项教改研究,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5项。按照主要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特色课等三大类,确定了121门校级重点建设课程,已建成国家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9门,校级精品课程44门。
学校十分重视科研工作,技术创新与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先后承担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攻关计划、省教育厅科技计划等科研项目140项,已通过省级鉴定、委托方验收69项,其中39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有23项分别获省高校科学技术进步奖、省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和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取得实用新型专利19项;先后主编和参编专著、教材110余部,其中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获甘肃省优秀教材奖2部。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500篇,其中被SCI、EI收录的学术论文47篇,2007年,有2名教师分别出席计算数学和材料科学等国际学术会议,并大会宣读论文。据甘肃省科技情报所统计,学校连续两年在国内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名列全省高等院校第7位。《兰州工专学报》连续几年在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评比中获质量进步奖,2004年获教育部颁发的全国科技优秀期刊二等奖。学校研制的“碳块残极裙板式输送机”系列产品,成功应用于青铜峡铝厂、连城铝厂、兰州铝厂等大中型企业,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2003年,学校开始开展对外国际交流活动,负责实施甘肃省的“国家与东欧、独联体和波罗的海等国家政府间双边教育合作专门项目”,“古巴卡斯特罗项目”。现共派出公派出国留学人员170名,其中,我校学生26名。
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我校学生在历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竞赛、“正保教育杯”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大学生“挑战杯”学术论文和科技制作竞赛、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各类学科竞赛活动中,先后获国家级奖励16项、省级奖励143项。实行专升本制度以来,升入本科院校的学生数已连续多年位居省内前列。先后开展了29个工种、近9000人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定工作,通过率达91.79%。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广泛开辟第二课堂,大力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在参加各级各类素质教育活动中,获国家级团体奖3项、省级奖励176项。近三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平均达到80%以上,在甘肃省人事厅进行的全省高校近几年毕业生情况调查中,我校毕业生以“基础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普遍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近三年学校被评为甘肃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7年被评为甘肃省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建校以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各类高素质技术应用性人才两万余人,为甘肃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甘肃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面向甘肃、面向基层、面向中小企业的服务方向,确立了“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占市场,以规模求效益,以改革促发展,以贡献得支持,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思路,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2003年,学校顺利通过了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05年,学校被国家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人事部等7部委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称号。2005年以来,学校先后获全国教育工会先进集体、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甘肃省科教文卫体系统先进职工之家、甘肃省首批绿色文明单位、省离退休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学生餐厅被授予“中国高等学校餐饮服务行业‘百佳食堂”荣誉称号。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团队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授予“2006、2007年度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荣誉称号。
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将一如既往,奋力前行,为把学校改建成为一所适应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本科院校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