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考写作的特殊性是相对于作家创作和生活写作而言的,它是一种借助语言传递思想,评估考生写作能力高低,达成高考选拔目的的测评方式。要求考生在特定时空、限定话题/内容的情境下,写出一篇既符合题目要求,又能表现真实写作水平的文章。所以,高考写作命题即要符合大规模测试的一般属性特征,又须具有区别于文学、生活写作的特有属性,两者共同构成了高考写作命题的特别规定性:测评性、区分性、公平性、防范性、限制性、可写性和强制性。
正文:
多年来社会各界对高考作文试题的热议成了一种值得研究的社会文化现象,综观这些评议,就会发现评论者大多难以跳出个人的好恶,2009年对18道高考作文试题的评议依然带着明显的个人印迹。作家群体一般从命题的自由度、彰显的想象力、考生对材料的熟知度以及是否关注现实生活批评试题的封闭性;[[1]]大学教授则从感性抒情的泛滥,理性反思的缺失研讨其局限性,[[2]]直指“文艺性”对“实用性”的冲击;[[3]]媒体记者及政府官员则把主流文化价值观或多元文化视野的导向作为评价试题优劣的标准;[[4]]诗人更多思考拒绝诗歌是一种浪漫失传的无奈;[[5]]教师则关注题目写作空间的开放度,是否有利于展现个性,冲击发展等级的20分;[[6]]学生代表蒋方舟却认为北京作文试题隐含有性别歧视。[[7]]如果对高考作文试题的评价只剩下了这些民间酷评和几篇高分作文,而缺少真正切中语文学科教学个性以及语文学科本质的评论,这是一种理性缺失的评论。评论者仅是偏于一隅地从个人身份、职业、专业视角审视高考写作命题的优劣,忽略了它所属的话语体系;没有认识到它是一种借助语言传递思想,评估考生写作能力,达成高考选拔目的的测评方式,既要符合大规模测试的一般属性特征,又须具有区别于文学、生活写作的特有属性,两者共同构成了高考写作命题的特别规定性:测评性、区分性、公平性、防范性、可写性、限制性和强制性。
一、测评性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所以对高考作文试题的点评,应首先将题目置于测量学的话语体系,从一道普通试题在试卷结构中的功能进行考评,立足于试题的效度和信度,评判其是否具有测查考生真实写作水平的效度,客观反映考生写作能力差异的信度。如果一道作文试题仅仅满足大家都可一试身手的要求,无法真实分辨不同应试者写作能力的高低,那么测试结果(成绩)的信度必然受到影响,试题的测评性也随之降低。2009年的上海作文题[①]被网友评为2009年最难的作文题目。然而从学生作答看,命题者让优秀作文冒出来,让有文化积累、喜读书、善读书的学生尝到甜头的意图达到了,这个题目实现了命题者的预期。[[8]]测试结果反映的不是考生的一般智力水平和阅读能力,而是真实意义上的写作能力,具备了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测评功能,具有较强的测评性。
二、区分性
区分性,用数值表示就是区分度。是指测题对于被试反应的区分程度和鉴别能力,一般用某测题的得分与测验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来表示。[[9]]高考要求所设计的每一道试题都能对同一批考生有较好的层次区分,过易或过难的试题都难以达到理想的区分度。0.35-0.7的区间被教育测量学看作是最佳数值,大于或小于这个数值的试题均被认为区分度不太理想。区分度是命制试题时不可或缺的内在规定性,作文试题的设计就是通过不同测试材料的价值趋向与不同题型的测查功能区分考生的层次。区分度高的作文题能较好的区分和鉴别同批次考生的写作水平;区分度低的则无法区分和鉴别考生的能力层次,考生所得分数的高低可能与写作能力的高低无关或呈负相关。
选拔性考试的本质就是通过试题的命制将一部分不符合要求的考生甄选出局。如果一个作文题大家写出来的文章都在同一水平,难以对考生的写作水平做出高低优劣的区分,那么这个题目就是无效的。北京市2009年高考的录取率在75%左右,高考试卷中的每一个试题都应将北京考生上端的75%与下端25%的学生区分开来,作文题也不例外。参考2009年北京市近9万考生写作情况的总体评定,《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的题目难度为0.68,区分度为0.64。0.68的难度与0.64的区分度相对于75%的录取率则是一个最佳的区分值。该题目区分性体现在“我”“一双”“隐形”“翅膀”等几个关键词上。“我”可写实写虚,也可写大写小,但不能写与“我”无关的他人;“一双”强调翅膀的数量,不能是“多双”或没有翅膀;“翅膀”喻指一种行为的动力,“隐形”则强调一种不易察觉的事物,“隐形翅膀”就是指一种使“我”克服困难、不断进取的无形助推力。
三、公平性
高考是据标淘汰的竞争测试,作文题目命制的是否恰切,除题目自身的可测性及区分性外,公平性是大规模测试的关键。公平性要求作文材料的选择、题目的设计应充分考虑不同地域、不同经历、不同背景考生的熟知程度,使考生面对材料与题目时均能在头脑中形成自己的思想观点,对题目所涉及的话题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及情感趋向。
江西卷的“兽首拍卖”是网络热议不公的题目。“如此复杂的事件,让高中生在高考考场评议,岂非强人所难?更何况事件发生在2009年3月25日,正是高考复习最紧张的时刻,关注这一事件的考生不多。在考场评议这样的热点时事,对那些疏于关注此事的考生来说,岂非有失公允?”[[10]]人们据此认为试题违背了测试材料不能倾向一方的公平性原则,其实议其有失公允的人只看到了命题者所使用的测试材料,忽视了材料之下的写作要求:“你对蔡铭超的行为有什么看法?请据此写成一篇文章。”可见,责其有失公允的人“是对这道作文试题及命题意图的误读。严格地说这不是一道时评题,……这是一道限定探讨角度的材料作文。题中提供的材料实际上是命题者设定的一个情境。要求考生从寥寥数语中吸纳、整合信息,分析、评价事件,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这道作文题是在考查考生独立审题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能力。” [11]作文试题的公平性体现在对作文材料所反映事物的看法及观点上,看法人人都有,只是思考的优劣深浅有所不同,这一“不同”体现的是考生个体思维品质与语言输出能力的差异,是对考生能力层级的划分。
四、防范性
防范性是为规避或预防备考时的猜、押题而设置的写作方向或思考空间,限制写作范围、写作意图、写作方式及作答形式是常用的防范策略。自1999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问世以来,话题作文以其开放的不受束缚的写作空间走过了十年的命题历程,因此也失去了试题的防范性。为了保持话题作文的优长,解决写作中移花接木,套作宿构的问题,融合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之优长的范围作文悄然出现。范围作文借鉴了材料作文据材料确定立意的整合优势,吸纳了话题作文自定主题、自选文体、自拟标题的特点,在限制的同时兼顾开放,是目前高考作文命题中防犯性较好的一种测试形式。因为测试材料可根据命题的需要编、删、改、译、写,押题者猜中的机率很低,即使偶然撞到了也会因其材料为命题而编辑失去了原材料的主旨与意义。
2008年全国Ⅱ卷的高考作文题所使用的测试材料[②]与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下册《大自然的秘密》的课文材料取自同一篇语言材料——美国作家伯罗蒙塞尔的《大自然的秘密》。两则材料出处相同,但因用途不同,使用者对原材料的处理方式也大相径庭。
首先,篇幅长短不同。作文材料的篇幅仅是课文材料的三分之一不到,使用者对材料进行了缩写式的概括,仅呈现故事的主干,删去了原文中大量的细节描写及人物的言行描写;而课文材料的使用者仅是对其中的个别地方进行了有选择的删改,保留了详尽的故事起因及情节,尽现了人物言行、思想的变化以及对自我言行的反思。
其次,选用的意图不同。作文材料的功能是为考生提供一个写作的话题范围或情境,起限制、引导考生写作方向及思考角度的作用,材料仅仅是一个引子;当它作为语文教科书中的阅读材料时,选用者是给学习者提供一个阅读范例,是学生学习阅读的语言载体。
再次,所呈现的主旨不同。作文材料的使用者改写时设计了一个开放的结尾,这个结尾将材料主旨置于一个多元无限的思维空间,考生可据此选择任一个观察事物的视角,并从这个视角辐射出去建立一个放射状的立体思维场,只要是在这一思维场中的观点考生均可拿来作为文章的主旨;而课文材料的主旨却是封闭的,“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这个结尾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阅读者的思考方向,也暗示了作者对这一事件的价值判断。可见,作为高考测试材料与作为课文学习材料的立足点、材料所揭示的寓义和主旨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将原文的结尾用作高考作文材料的结尾,就会限制学生的思维空间,所以使用者巧妙地将其改写为一个开放的结尾,把事件的多向度思考交给了考生。就这则材料而言,考生考前无论是否阅读过,都不会影响其写作水平的发挥。命题者对材料的处理与加工,多向度的思维空间的设计也很好地防范了近几年来的拼接套作,学生考前准备好的那些“套子”基本难以使用。
2009年18道作文题,防范性较弱的有宁夏海南卷的对“欺骗性乞讨”的看法,浙江卷的“绿叶对根的情意”,山东卷的“见证”,湖北卷的“站在___的门口”,广东卷的“常识”,四川卷的“熟悉”。这些题目的总体特征是开放有余,限制不足,限制的缺失就使得考前准备的那些“套子”能轻松地“套住”这些题目。
点击进入:2010高考答案点击进入:2010年高考试题答案交流论坛
·2021年高考北京卷作文深度点评与范文(1) (2021-6-8 19:34:13)
·2021高考作文:全国八套卷都强调了青年责任与担当 (2021-6-8 10:21:43)
·2021年高考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怎么写? (2021-6-8 8:49:05)
·2021高考新高考Ⅱ卷作文:从三个维度入手写好"人" (2021-6-7 18:57:46)
·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解析来了 (2021-6-7 16:29:25)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202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地理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答案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真题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浙江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广东高考生物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2022年浙江高考政治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黑龙江 | 内蒙古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