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钱江晚报》报道,修马桶、换灯泡将成为浙江高中生必修课的内容。从今年9月开始,浙江高二学生都要学习这门叫作“通用技术”的新课程。这门课每周一次,并纳入省会考科目,不得免考。
“通用技术”课程要教会学生基本的生活道理、生存技巧,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该省教育厅教研室主任刘宝剑说,教育不是为了培养书呆子,而是为了让人幸福,让人能享受现代科技的成果,可现在许多学生除了读书,一些很简单的生活道理都不懂、不会,生活技能很差。
高中会考要“修马桶”,有人认为是对“唯有读书高”的有力驳斥;有人认为其出发点好,但根本无此必要……您有何看法?
一次有益的尝试
从今年9月份开始,修马桶、换灯炮,将作为“通用技术”课的内容,被纳入浙江高中生的必修和会考课目,这个消息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其实,这项政策也没有什么太过标新立异的地方,学校的目的无非是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这也正是我们今天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我想,这件事之所以在社会引起较大反响,成为人们交锋的话题,无非是“修马桶”这个字眼挺“扎眼”,如果这门课里没有“修马桶”这个内容,恐怕就不会起什么“波澜”。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实际上是人们内心的某种观念在作怪。那是什么观念呢?是对社会普通服务职业的歧视,体现的是对底层普通劳动者的漠视和冷酷。
马桶,在许多人的意识中,总是摆不上台面的东西;修马桶,自然就是一件不太体面的事情,于是,由此衍生了今天司空见惯的一系列现象,比如,清洁工总是被人无故“修理”一番,酒店的服务员总是被客人呵来搡去,等等。其实,不少人都承认,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多数孩子又都是独苗,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无论如何也赶不上从五六十年代走过来的那一代人。他们也想让孩子提高自理能力,想让孩子从繁重的学业和各种各样的兴趣班中摆脱出来,做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事务,然而,真若让孩子们俯下身来,干一些普通的活儿,他们内心却实在不情愿——譬如,修马桶、修铁门,觉得那实在是一件不太体面、不太光彩的事情。
浙江的这一次教育实践,我想是一次极有益的尝试。我们的教育,不应该只让孩子懂得书本上的知识,掌握一些空洞的理论,还应该让孩子们懂得俯下身,去做一些生活中普通、甚至是低微的事情;懂得劳动是人最基本的技能,任何的劳动都是有价值、不可贬低的,任何从事普通劳动的人都是应该受到尊重与爱护的。我想,从这一次教育尝试中,孩子们将不仅获得一些生活技能,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观念将得到一次更新,内心将受到一次洗礼,人生将获得一个深刻的启示。 (闲云)
必修,也必考
从今年9月开始,浙江高二学生都要学习一门叫作“通用技术”的新课程,修马桶、换灯泡都将成为这门必修课的内容,这门课每周一次,而且,将纳入省会考科目,不得免考。对此,笔者周围的不少同事都持这样的观点:浙江教育部门的做法好,孩子们学习“通用技术”好,但是,就没必要把这门课列入省会考科目了,好像太过“隆重”了。
笔者认为,既然我们认定学习“通用技术”是对孩子们有益的事情,就应该尽全力去把它做到尽善尽美——包括“必修”,包括“每周一次”,也包括“列入省会考科目”,我相信,只有采取这一系列的措施,教育部门的良好初衷才能变成现实的成果。笔者说这个话的原因很简单:我们国家多年来的升学考试形式和内容,已经让广大父母的“唯有读书高”的思想越来越严重了,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把更多的时间都放在课本上,考试时考出好成绩,宁愿自己的孩子变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已经成为这一代孩子的共同特征。可以说,浙江教育部门出台的上述规定,是改变这一共同特征的一副“良药”,但是,要实现“药到病除”的目的,必须有考试这个环节,否则,就有可能流于形式,甚至还可能出现家长帮孩子“蒙混过关”的情形。历史证明,在我们国家,有许多事情都是“一考就灵”的——对孩子,对家长,都如此。
真希望我省或我市教育部门也出台类似的政策,并切实贯彻落实好,让广大学子受益。 (霞光)
没必要列入会考科目
孩子在家里不做饭,不扫地拖地,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在很多家庭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更遑论做修马桶、修水龙头、修灯泡、缝补衣服这些在孩子眼里的“粗重”家务了。究其原因,责任主要在家长身上。现在的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一生出来就被父母、长辈呵护着,此外,很多家庭的夫妻双方平时忙于工作,家务事都有钟点工或者保姆来做,他们自己本身就很少做家务,因而,有很多家长可能想都没想过让自己的孩子要学会这些生活技能,他们平时注重的是孩子智力的开发,参加各种兴趣班:画画、围棋、跳舞、打球;让孩子掌握种种科学技术:上网、科技小发明,或者学会理财,但忽略了生活技能的培养。久而久之,有很多城市的孩子甚至形成一种思想:读书成绩好,长大能赚大钱才有真本事,而修马桶、修水龙头,则是没文化的表现,是低下的工作,是没能力的人才去做的。
现在好了,浙江将修马桶、换灯泡列入高二学生的必修课。可以相信,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学生掌握生活技能的本领将增强,但是,是不是非要列入必修课而且不得免考?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众所周知,现在的学生、老师已经被高考的指挥棒指挥得团团转,无论在学校还是回到家里,孩子整天都沉浸在题海里面,数不清的习题早已将孩子弄得晕头转向,甚至不少高年级的体育课也是形同虚设,而小学生晚上10点钟还在做作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学生,过早地失去了童真,属于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少,现在又要将修马桶、换灯泡列成必修课,而且还要参加会考,这就势必在学习时间方面要与其他课目“争一杯羹”,这样一来,学生其他课的考试成绩多少会受影响。
教孩子掌握生活技能,这本来就是家长应该负起的责任,如今这责任让学校来承担,未免本末倒置了。学校可以开设修马桶、换灯泡之类的课程,但把它作为选修课,作为孩子繁重的学习之外的补充和调节,这就足够了,没必要列入会考科目。 (樱子)
新的应试教育?
将修马桶、做凳子、换灯泡等实用性较强的“通用技术”作为高中毕业会考的必考课程,这是高中教育改革的一大尝试。从理论上讲,是一种创新,值得肯定,但在具体操作中,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阻力,一是因为人们的思维定势在作怪,反对和抵触的情况难以避免;二是老师和学生也都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但无论怎样讲,这种改革性的尝试,其出发点是对的,是想把我们的莘莘学子培养成为既有文化知识、又掌握生活技能的新时代人才,而不是培养只懂得读死书而不懂得怎样生活的书呆子。我们常说,学海无涯,显然,知识是永远也学不完的,书本知识如此,生活知识亦然。在日常生活中,除了修马桶、做凳子、换灯泡等之外,其实还有其它许多技能也很需要我们好好掌握,如煮菜做饭、浆洗衣物、抢修电路、维修电器、抢救火灾、家庭护理、事故的防范与急救,等等,似乎样样都很重要,不分彼此,如果不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必要的时候就往往会束手无策,处处被动,只得依赖他人帮助,但考试的内容毕竟有限,不可能样样都考,因为时间不允许,精力也不允许。除了考试,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改革者的初衷本来是想引导学生走出应试教育的圈子,迈向素质教育的广阔天地,但如果圈定几门“通用技术”大考特考,无形中又形成了新的“考试指挥棒”,指引考生们一门心思向着锁定的目标奋斗,而荒疏了非必考的生活技能。一言以蔽之,在一定程度上,这似乎是由旧的应试教育走向另一种新的应试教育。 (周小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