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考舞弊案件不断发生。去年高考,有人在湖南耒阳使用大功率无线电发射器向考生通报答案;今年高考,吉林松原又有学生用老师兜售的现代化通讯工具在考场作弊。这些案件有两个共同特点:其一,作弊行为已成为有预谋、有组织、有计划的集体行动;其二,作弊手段有向高科技领域发展的趋势。
高考舞弊,理应严惩。但与此同时,也应该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研究一下这种现象为什么会屡屡发生?因为在这些舞弊事件中,不管谁是幕后推手,最大的受害者还是那些参与其事的青少年学生。
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在“文革”结束后出任教育部顾问,并写了许多讨论教育问题的文章。他在一篇关于考试的文章中说:“如果把考试认作学习的目的,会有怎样的后果呢?我想,那就会在学生心头形成压迫之感,好像欠了还不清的债,总不得轻松舒坦,这是一。(笔者希望心理学者研究并测验,这种压迫之感对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损害,如果有,有多大?)其次,可能使学生把所学的东西看作敲门砖。假如真看作敲门砖,那么不管敲得开敲不开,手里的砖头总是要丢掉的。第三,可能有极少数学生存着顺利过关的想头,采取些不正当的手段来应付考试,那更是有关品德的问题了。”我想,这里所谓“不正当的手段”,应该包括考场作弊。
叶圣陶还说:粉碎“四人帮”以后,许多教师都很努力,也想做好工作。但由于他们“只知道逼学生做功课,连小学二、三年级的学生,家庭作业也很繁重”,因此往往把孩子们“弄得困倦不堪”。他认为:教师抓教育是应该的,但是怎么抓,要好好研究,“一味加重学生的负担,不是办法”。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叶圣陶认为这与大家对教育的错误认识有关。他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接物和对待工作的良好习惯;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习技能的良好习惯;体育方面,要养成保护健康和促进健康的好习惯。”但由于大家不明白这个道理,致使许多人评价学校,只看升学率,以为升学率高就是好学校。于是许多学校就专门逼学生,考学生,想尽办法提高升学率。这样一来,就会让学生以为“上学为的就是高考,高考考不上,一切都完了,十年的工夫等于白费”。时至今日,叶圣陶批评的状况不仅没有很大改变,甚至还有更加严重的迹象。
·最燃高中老师杨幼萍鸡汤文:《人生很贵,请别浪费》 (2017-8-29 18:29:30)
·社会热评:重奖状元不如精准帮扶贫困生 (2017-8-24 18:25:18)
·五大关键词解读新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2017-8-23 18:42:06)
·山东:150分以上高考落榜生还可注册入学 (2017-8-23 18:28:06)
·锐评:对“篡改高考志愿案”犯罪者必须严惩 (2016-8-18 11:5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