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焰难明赤县天,百年群魔舞翩跹。国土已破何人见,金瓯早缺有谁怜?皇祚不复天威去,天朝迷梦化为烟。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咸。……”今年高考,一首“横空出世”的古体诗被称做“最牛高考作文”,获得了满分。然而,这首诗的作者周海洋却因总分没达到本科录取线面临落榜的尴尬局面。6月28日,三峡大学提出愿破格录取他。这次破格录取能否顺利成行?现行的教育制度能否给周海洋这样的“偏才”提供一条出路?
新华网发展论坛最近进行了一项名为“周海洋是否应该被破格录取”的调查,结果显示:80.2%的人选择“应该被破格录取”;17.2%的人表示不应该;而2.47%的人则表示“不好说”。
然而,“破格录取”很难过教育部门那一关。《人民日报》在7月2日的报道中提到,湖北省招办主任余学敏认为教育部并未授权各省招委或招办审批个别学生能否“破格录取”的事项,且周海洋也不符合自主招生的政策范围。
周海洋还在大学的门外徘徊,网上关于此事的报道和评论却已是沸沸扬扬,让大家最关心的是:怎样才能让“偏才”得到适合自己的良好教育?这件事折射了怎样的教育制度尴尬?
高考的选材和培养方式值得反思
有网友认为,我们国家并不缺乏人才,而是缺少创造性的空间,通过高考选拔人才的方式毫无疑问抹煞了学生的创造性。“著名诗人臧克家当年报考青岛大学时数学是零分,但文学院院长闻一多还是破格录取了他。教育的本质并不是让所有人都成为‘全才’,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如何给周海洋这种存在明显‘短板’的考生一条出路,值得我们深思。”网友‘初见小白’说到。
“看了有关周海洋的各种报道颇为感慨:周海洋在‘文’的方面十分‘了得’,说不定将来会成为一个‘大家’。他这棵小苗是优秀的,要给他土壤和环境才行。回顾30多年来的高校招生考试,各省的高考状元虽然都经过中国顶尖大学深造,却没有一个成为顶尖人才,没有一个获得‘诺贝尔奖’。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选材和培养问题。”网友“中庸大道”说到。
网友“激情”认为,中国不能培养顶尖人才除了除过挤高考的独木桥外,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考生在填志愿时地区的重要性胜过具体的学校,学校本身又胜过专业。在这种急功近利的思维推动下,对知识的严谨追求被放到了次要位置,专业学习本身已成为辅助角色,真正的专才成了受排挤的少数和另类。
·最燃高中老师杨幼萍鸡汤文:《人生很贵,请别浪费》 (2017-8-29 18:29:30)
·社会热评:重奖状元不如精准帮扶贫困生 (2017-8-24 18:25:18)
·五大关键词解读新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2017-8-23 18:42:06)
·山东:150分以上高考落榜生还可注册入学 (2017-8-23 18:28:06)
·锐评:对“篡改高考志愿案”犯罪者必须严惩 (2016-8-18 11:5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