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2高考 > 高考资讯 > 高考动态 > 重庆 > 正文

重庆招办取消31名造假考生录取资格双重违法

来源:华声在线综合 2009-7-9 14:27:07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重庆高招办宣称本着“教育和保护相结合”的原则,不公开民族成分被造假考生的姓名和其他个人信息,同时却取消这些考生的录取资格。这是自相矛盾的。如果重庆高招办真正从“教育和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出发,那就应该公开这些考生的姓名和个人信息,公开这些考生的民族成分造假是怎么完成的,保证参与作假的人(这些考生的父母和有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能够在公众的监督下,受到应有的处罚,让这些考生从中受到警示;同时,对这些民族成分被造假的考生的受教育权予以保护,如果他们被取消加分资格后,成绩仍然合格,符合高校录取条件,则应该保留其录取资格。(周 泽)

  相关观点:

  重庆招办是谁的替罪羊?

  6日,《人民日报》就重庆高考民族成分造假事件刊发评论《高考公正需要信息公开》;而新华社也再发评论,对重庆市招办手握31名民族成分造假考生名单而不公开,提出了措辞严厉的批评。截至昨晚,重庆市招办仍未公布31人造假名单。对于“有很多媒体要求公布违规学生名单”,重庆市招办综合处处长李萍回答:“别管他们!” (7月7日《成都商报》)

  公众的火药已经指向重庆招办,然而,身为重庆招办综合处处长李萍却表现出极强的彪悍:“别管他们!”她口中的“他们”,就是舆论。

  千夫所指的滋味是不好受的。公布民族成分造假的考生名单对于重庆招办来说是举手之劳,因为事情真相已经查明,可为何还要顶着巨大压力不公开,而承受千夫所指呢?当然,李处长的“别管他们”不只是她个人的意思,而是“集体”的决定结果。因为“邱主任”说了不公开,因为这是联合调查组决定的。她还称“我们迄今没有接到新的、可以公开的通知”。

  从高考状元何川洋身上,我们可以看到造假者的权势背景。而7月6日《广州日报》也报道,此次查出6名虚假民族考生的巴蜀中学一位老师表示,“该校学生的父母,大多非官即商,很有办法”。被查出造假只是运气差,但不曝露整个造假流程操作却不能凭运气,而要凭自己的权势“保全”自己,否则的话,像何川洋的父母那样“下课”,是太得不偿失了。

  说到底,重庆招办只不过是某些人的替罪羊。如果要查的话,从重庆招办着手,寻根到指示不得公开的某些人,就能揭开民族造假的黑幕,就能还不造假考生一个公道。然而,有关部门愿意这么做吗?

  假的终究是假的,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事情已经到了根本捂不住的程度,为什么还要去捂?是不懂法吗?显然不是,而是因为“李萍们”太了解中国的法律,太了解中国的国情了。有知名律师提出,不公开将起诉重庆招办。这是要用法律来逼重庆招办公开本就应该公开的违规学生名单。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重庆招办不公开造假考生名单应负法律责任,诉讼的结果我们是可以想象的。不知道,重庆招办为何一定要将自己送上被告席?

  仅仅是追究到公开造假学生名单的意义不大,重庆民族造假已经成风,因此,管住哪些漏洞,不再出现民族造假才是真正的目的。

  最终是要靠法律才公开?这些造假者的家长会以什么样的面目出现在我们眼前,他们又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我们拭目以待。

上一页  1 2 3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lan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