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推出中学校长推荐学生上北大制度本在使一些偏才、怪才能上北大,然后实际操作中,推荐已变成一场考试分数的大比拼。重庆南开中学校长感慨,因为受到诸多限制,他不得不采取以分数来作最后定夺。
本来,我对北大出台的中学校长推荐制就一直不看好,尽管其出发点可能是好的,但在目前中国的现状下,这样的做法可能只是一种标新立异,甚至可以说是哗众取宠。正如前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所言,这可能只会增加矛盾而已。
果不其然,享受到这一待遇的中学校长们开始感到有些身不由已,最终的所谓推荐还是得以考试、分数来进行大比拼。对于这样的现状,恰恰折射了中国教育之悲哀,这也正是推荐制“好看不中用”的必然结局。
首先,折射的是素质教育之悲哀。这么多年来,尽管教育界一直在推行素质教育,但始终只听声响,不见人来,至少没有真正形成气候。十年前的读死书,今天依然如此,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比拼分数的场面,正是多少年来应试教育疯狂之结局,素质教育之伤痛,素质教育还没有真正形成一个科学、完善的学习、考核体系。
其次,折射的是教育公信之悲哀。为什么学生和家长只相信分数,而不相信校长?这也是有很深的思想根源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在于教育公信力的丧失,人们不相信政府,不相信学校,不相信校长,人们不相信推荐制的“公平、公正”,其实也就是对于教育公信的不信任。而这其中,当然是有不少现实之积蔽所引发的,特别是一些地方屡屡爆出的教育“丑闻”。
再次,折射的是教育制度之悲哀。推荐制本应是一个好的制度,应该可以发现一些特殊的人才,用以弥补高考之弊端,从而实现人尽其才。可是在中国,往往制度是好的,可却得不到执行,一种无形的掌控力和社会关系网,始终笼罩在制度之上,人大于制度,权大于制度,包括神圣的教育也不能幸免。所以在制度推进到今天,人们依然好象还只是相信高考,可就是高考,又出现了多少的伤痛。
最后,当然也折射了教育能力之悲哀。应该说,在这个推荐的问题上,教育界不会如此身不由已、束手无策。这也说明了教育能力的滑坡,一方面是没有更多更好更科学的测评、考核体系来检验一个人才,这本身就是退步;另一方面,对于自己检验的人才缺乏足够的自信心,始终担心经不起社会舆论的压力。
也许,正是这样的教育悲哀,才让我们的校长战战兢兢,怕惹麻烦,怕招是非,最终只会选择这样一种最简单最原始的办法,那就是比考试、比分数。
如果是这样,那又何必劳烦我们的各位校长们?高考岂不就是最好最公平的解决办法。如果是这样,那又何必搞这一出校长推荐制,就是我们的北大直接到学校去选考试前几名的学生就行了。
相关推荐:网友质疑推荐上北大第一人 成绩好何必占名额期待“校长实名推荐制”突破高考困境很天真
轻松搞定:自主招生推荐信、自荐信范文大全
·最燃高中老师杨幼萍鸡汤文:《人生很贵,请别浪费》 (2017-8-29 18:29:30)
·社会热评:重奖状元不如精准帮扶贫困生 (2017-8-24 18:25:18)
·五大关键词解读新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2017-8-23 18:42:06)
·山东:150分以上高考落榜生还可注册入学 (2017-8-23 18:28:06)
·锐评:对“篡改高考志愿案”犯罪者必须严惩 (2016-8-18 11:56:43)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202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地理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答案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真题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浙江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广东高考生物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2022年浙江高考政治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黑龙江 | 内蒙古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