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指导】“并列关系”型作文《快与慢》
[试题回放]
这类话题最早出现在台湾2001年度大学联考国文科试题中,原题是这样的,
从前,“慢”是成事的基础——好汤得靠“慢火”炖煮,健康要从“细嚼慢咽”始,“欲速则不达”是孔子善意的提醒,“慢工出细活”更是品质的保证,总之,“一切慢慢来!快了出错划不来!”
现在,“快”是前进的动力——有“速食面”就不怕肚子饿,有“捷运”( “高速铁路”)、 “高速公路”就不怕塞车,有“宽频” 就不怕资料下载中断,有“宅急便”(“速递”)就不怕礼物交寄太晚,身边的事物都告诉我们:“快!否则你就跟不上时代!”不同的时代总有不同的想法,但“慢”在今天是否已经过时?“快”在今天又是否真的必要?
试以“快与慢”为题,阐述自己的观点。
2009年此类话题出现在大陆一些省份的高考(微博)模拟试题之上。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乌龟比兔子更能多讲些道路上的情况。——纪伯伦
追踪着鹿的人是看不见山的。——佚名
慢慢走,欣赏啊!——阿尔卑斯山口的路牌
我们正处在一个一日千里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出门有高速公路,我们就餐有各式各样的快餐,我们打开书报有各式各样的文化快餐,我们打开电脑更可以几分钟这内“网尽天下”。品味上面的三句格言,感受快节奏的今天,相信你对“快”与“慢”会有较深的感受和理解。
后来,又有人对材料进行变形处理,作为平时作文训练的题目
有人说,兵贵神速,快刀斩乱麻;也有人说,慢工出细活,欲速则不达。
上面的这些话,会使人产生许多关于“快”与“慢”的联想,请结合生活实际,以“快与慢”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字数不少于800字。
由此可见这个话题的意义,这类关系型考试作文训练受到重视的程度。
[想准]
本命题属于“并列关系”型命题,并列关系的两个概念属于矛盾着的两者。在写作时要学会辨证分析,对这两个矛盾的概念要突出重点,强调弊中有利或利中有弊。
1.准确理解“快”“慢”的词义,是就工作节奏;生活节奏,把握时机,过程控制等方面而言的。
2.联系生活实际,范围可以很广,可以是自己的生活,可以是当下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也可以是人的日常生活、经济生活等。
3.写作中要兼顾“快”“慢”两者。不可偏执一隅,不及另一个;但也不可二者平分秋色,造成模棱两可,自相矛盾。
4.立论视角有三个方面:
(1)正确处理快与慢的关系,文武之道,一快一慢。人生在中间,快在左,慢在右
(2)在明确“快”“慢”在人的生活中都不可偏废的情况下,把话题定于一点,谈“慢”。
(3)在明确“快”“慢”在人的生活中都不可偏废的情况下,把话题定于一点,谈“快”。
5.准确把握议论文写作“以理服人”的特点。
(1)文章的观点要明确;观点不明确的文章,在四类以下。
(2)要有说理的意识,而不只是观点加例子。观点加例子类的作文,这样的作文不能超出45分。
(3)说理要有条理,有逻辑的力量。只是泛泛说理,说可以用于任何话题的道理,这样的文章不能超出50分。
(4)说理要能自圆其说,比较辩证,不能以偏概全。出现明显的逻辑矛盾,不能超出45分。
(5)议论文写作鼓励超越程式(格),鼓励杂文的笔法,由头式的写作。这类作文勇敢打高分。
(6)说理要生动,有文采。这类作文勇敢打高分。
6.想准恰当的写作样式:
1.阐述观点,围绕“快”或“慢”或“快与慢相生”,扣“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来说理。
2.因理透析某一个现象。比如,“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口号,当前学生生活紧张的现象;比如经济发展又好又快的口号,科学发展的问题;当前社会转型太快,精神文明失色等问题。
3.因理透析某一类现象。如,教育现象,城市化进程太快的现象,
[想开]
1.一本《本草纲目》二十年,一部《资治通鉴》十九年,一本《红楼梦》十年,慢慢磨出来的东西才是精品,才是后人的一种享受。当然后人享受时也要慢慢来,如果一天就将《红楼梦》读完,那也就没有乐趣了。《本草纲目》能够滋润中华民族上千年,而《红楼梦》养活了成千红学家,这都是得益于慢。
2.电影《人生摇控器》中的主角就一度按下生命的“快进键”,跳过一切不如意的瞬间和不想面对的事情,谁知当他反应过来,其人生已即将被全部跳过。他已是个躺在医院将死的老头了。他再去找那“智能遥控器”,才发现上面根本就没有“后退”的按钮。其实,这样的一幕不仅只出现在大屏幕上,生活中有过这样的想法的人不计其数。幸运的是,这种“智能遥控器”在现实中确实无处可买。但是,它深深地埋在人们的心中。当人们想要跳过烦恼,直达成功时,在潜意识中,你已开启了生活的快进键。你会生活的细节的美丽置之不理,对亲情友情看似繁杂的程序一味薄言。如果,一旦发现有类似行为,那么如果你不肯放慢生活的脚步,电影中的悲剧就会在你身上重演。
3.印度谚语:请慢下你的脚步,等等你的灵魂。遗失的灵魂是无主的,可怕的。
4.每个经典的铸就,每个成就的创造,无一不是文火慢炖而成的。至于像陶渊明之类的隐士,则达到了“慢”的另一种境界。舒适的田园生活,鸟呜幽适的慢节奏特别为他们所向往。他们以慢修养身心,升华灵魂,调素琴,阅金经,心便得到了释放。
5. 在2012年,北京的一条大街上开了第一家“熊猫慢递公司”,他们以怀旧与慢递为理念,专门为上门的顾客,在未来送上过去所写的信件及行包。他们所提倡的,是一种慢节奏的生活,放慢节奏的生活中的某天,收到过去的自己的寄来的信,这不仅仅是一种情趣,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偶尔放慢脚步,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6.武术有的招式讲究快,有的讲究慢,快慢结合,才显威力。降龙十八掌的最后一招就是前面十七掌的综合,迅速融合前面使七掌的威力而练成,威力无比,也是因为快。太极拳,健身养性则得宜于快慢结合,快中有慢,慢里显快。
7.小时候曾经问过这样一个问题:既然西游记里面的孙悟空有一飞十万八千里的本领,那为什么不干脆背着唐僧用几分钟就飞到西天,抱着经书就回家呢?唐僧也的确无聊,还冒着被碎尸割肉的危险一路讲着"阿弥陀佛"……假如取经能一步完成,那有什么不好?可是答案却让我失望:“既然这是名著,那作者这样写肯定有他的道理。”这种无名的幻想一直陪着我成长,超越风沙,如流水一般的时间被淡忘。而今天,我终于找回了久违的种子,向它浇澈了心灵的露水。
假如西天取经能一步登天,那么那本生命的经书你将永远无法读懂。
“三打白骨精”没有了,唐僧无法体验佛的安详;“通天河水妖”没有了,沙僧无法洗涤心灵的烟尘;“火焰芭蕉扇”没有了,悟空不能学会用宁静去浇灭炎热;“多情自古空余恨”更教会了八戒忘却儿女情长,去完成大帝给与的光荣事业!没有了劫难,没有了痛苦,佛经可取,但永远都不可读!佛经本身的意义不在于它上面到底灌注了多少黄金,而在于你用苦难去解释里面的每一个字。因此它需如唐僧一样的耐性,一步一步,一个一个字去细嚼慢咽,而就在他完成了最后一步的路程时,他就读懂经书,读懂了生命。
8.一个老人在河边晒太阳,一个年轻人问他为何不去打鱼。老人说:“打鱼是为什么呢?”年轻人说:“为了更好的生活呀!”“我现在所享受的阳光就是最好的生活呀!我又何必忙着加快脚步呢?”智慧的老人又说:“请别挡住我的阳光吧!”
9.球场上有句话:“谁控制了比赛的节奏,谁就控制了整场比赛。”而节奏的控制关键就在速度的把握,该快则快,快如闪电;该慢则慢,慢得让对手心焦。让对手跟着你的节奏打,是至关重要的。为什么尤文图斯能取得意甲冠军,原因在于他有强大的中场,善于控制比赛的节奏,穷于应付,从而嬴得胜利。
[想深]
一、假设性否定,化例为理
[原段]在文艺复兴时期中,被称为“艺术三杰”之一的达芬奇的画作《蒙娜丽莎》,是达芬奇花了很长时间才完成的。在这幅画作上,他充分利用了空间堆砌及光影变化原理,并且创造性的将蒙娜丽莎的双肩画成一高一低,有了一个空间的转化,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才有了探不完神奇佳妙的《蒙娜丽莎》及她嘴角那抹神秘的微笑。这就是慢工出细活的典范。达芬奇倘若急于求成,没有在空间光影上作足文章,蒙娜丽莎恐怕又怎么会有这《蒙娜丽莎》及那抹神秘的微笑传世名作?
[修改]《蒙娜丽莎》,是达芬奇花了很长时间才完成的。在这幅画作上,他充分利用了空间堆砌及光影变化原理,并且创造性的将蒙娜丽莎的双肩画成一高一低,有了一个空间的转化,才有了探不完神奇佳妙的《蒙娜丽莎》及她嘴角那抹神秘的微笑。这就是慢工出细活的典范。达芬奇倘若急于求成,不在空间光影上作足文章,他的艺术成就恐怕也要大打折扣吧。
[点评]原段运用假设性否定说理,修改后的说理得到了加强,一是减去了一些冗余信息,使得说理更明确更集中更突出。
二、细节说理,力量大增
[原段]谁会尝试着用自己的一生来追求自己的梦想?有啊—— 居里夫人。这个美丽却不庸俗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有着秀丽的容貌,可她没有凭借外貌来快速嫁入豪门,赢得安逸生活,而是用自己的一生,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地追求着自己的理想。比起那些追求速度而一事无成的人来说,这种慢慢摸索的探索精神更让人钦佩,更何况,用青春换来的成就比什么都珍贵。
[修改]居里夫人凭借什么永葆着跨越百年的美丽?她不信奉“出名要趁早”的哲学,她本可以凭着自己美丽的容貌,也可以凭着自己优裕的家庭生活,还可以凭着聪颖的天资,惊天动地的快速成名。但她却偏偏选择了一条当时的女子最难以走的道路——科学探索。一口锅,一吨含镭的工业废渣,一年零九个月的冶炼,0.1克镭,她在“慢”中把青春美丽换位到了教科书,换位成了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点评]原段翻用居里夫人的例子,并且能扣住中心进行分析,但不鲜明,原因在于没有细微具体的材料支撑。修改的段落通过列举一系列的数字,这些细节更有逻辑力量了。
三、类比说理,丰富生动
[原文]“快”是果决和智慧的体现;“慢”是审慎和成大事者的处世之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要兼顾其二,拿捏得当。才能赢得自己精彩的人生。
[修改]“快”与“慢”,其实是巴黎塞纳河的左岸和右岸。有右岸的繁华喧闹,相对就有左岸的悠然宁静;有右岸的蓬勃奢侈,相对就有左岸的沧桑朴素;有右岸的轻盈欢快,相对就有左岸的凝重感伤。右岸是生活的缩影,左岸是艺术的代言。
我的生活似乎也是这样,“快”在左,“慢”在右。一个总在奔跑追逐,一个总是闲庭信步。有时,我抱着课本在各个实验室中穿梭,和蜷曲的纸带、不知疲倦的电磁打点计时器、冰凉的试管、陌生的没有感情的化学试剂标签一一打交道。有时,我扶着下巴在每页书里流连,和唐诗宋词元曲、政治经济文化哲学、三国两晋南北朝一一会面。我拂过生活的风铃,“快”与“慢”便交互碰撞,发出悦人的清响。
“快”与“慢”的影子,像在进行一场重叠的永不停止的接力,一直到彼岸花落,再到彼岸花开。
[点评]原段如果作为结尾尚好,但作为说理分析的一段文字未免过于简单。修改后把拿塞纳河的左岸与右岸来比我们的生活的快与慢,恰贴而又生动,还丰富了说理的内涵。
四、对比说理,鲜明突出
[原段]苹果公司为当今科技的代名词,它每一次的新品发布都会让果粉们为之兴奋,可如今随着乔邦主的离世,苹果的光环还能支持多久不可预料。当年乔布斯发明iphone4改变了世界手机的格局,那部手机不仅仅包含了许多的创新,更多的是让我们认识到乔帮主的慢工出细活。他为了保证手机不夹到头发,实验次数不下万次,而且每次都现场指导,即使是身患重病,也要带病坚持,他不为了进度而马马虎虎,而他的慢换来了品质,而在某些零件上他则要求员工必须要快,这一快一慢的结合天衣无缝,因而iphone4同时也成为了迄今为止最好的iphone,用户对这部手机的大量需求便认证了这一点。而库克却一心只为进度,只要求快,在最新发布的iphone5上,掉漆、漏光等问题频频出现,带来的再也没有观众的火热,有的只是股价的下跌,网友们的吐槽。库克手底的苹果能否再次改变一切,这似乎很难实现。
[修改]快与慢之间存在着一个适量的度,把握好这个度就可以真正地决定做事的快与慢,同时也决定着这件事完成的质量。而眼下最热门的智能手机业也正是如此,在十年前,手机厂商诺基亚把握着全球的80%的手机使用者,而因为诺基亚的手机更新换代的速度过于慢,被苹果手机的迅猛出击而打败,如今的诺基亚一度面临破产危机,而他们也开始改革,快速地推出多部新技术产品,可惜的是,这一次的“快”并没有成功,反而使他们损失了更多的客户群,因为手机主流市场早已不在诺基亚了,而他们连续推出多部新手机,更是让老顾客的手机迅速淘汰。纵看苹果手机的发展,经验教训也非常深刻,乔布斯发明iphone4改变了世界手机的格局,那部手机不仅仅包含了许多的创新,更多的是让我们认识到乔帮主的慢工出细活。他为了保证手机不夹到头发,实验次数不下万次,他不为了进度而马马虎虎,他的慢换来了品质,而在某些零件上他则要求员工必须要快,这一快一慢的结合天衣无缝,因而iphone4同时也成为了迄今为止最好的iphone,而库克却一心只为进度,只要求快,在最新发布的iphone5上,掉漆、漏光等问题频频出现,带来只是股价的下跌,网友们的吐槽。
[点评]原段文字在论题之外出现很多赘余信息,削弱了对比的力量。修改段先有一个中心句,然后进行一横一纵两重对比,充分展现了作者的宽阔知识视域,同时也使道理更加鲜明突出。
[想巧]
快与慢
总评:在三个视角中,作者选定的是对“慢”的提倡。且注意一二两节是如何为观点的提出作出“铺垫”的。在正文的分析阐述中,作者提出了四个分论点,这四个分论点都在段首提出,统领下文。这四个分论点构成了并列关系,无奇。但对材料例析中,却每每令人击节,亏他想得出。
奥运会的口号是“更快、更高、更强”,无数的体育健儿为了这个目标,在他们的起跑线上一次次拼搏,挑战人类的极限。“快”的理念似乎从他们的脚下不知不觉跑进了人们的生活中,我们无可避免地迎来了一个“快”的时代 ——
(引入快的理念,为下文张本)
快餐、快递、快车,衣食住行无一不快。当年令人惊叹不已的“深圳速度”而今早已是见怪不怪,曾经的沧海桑田在现代人的弹指一瞬间天翻地覆。快,成了时代的代名词。诚然,快,带给了我们更多的物质享受,可生活在这样一个快得令人眼花缭乱的社会里,压力、烦躁,甚至于“过劳死”也成了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列出快的现象,为下文张本)
所以有人提出——快节奏慢生活。还有一位学者曾提出一个口号:比慢。
(在辩证分析“快”的基础上,提出慢的主张,也就是本文的中心观点,扣准了题目)
慢也是一种智慧。
自古带兵打仗,讲的是“兵贵神速”,可是司马懿却慢慢腾腾地拖啊拖,哪怕是诸葛亮送去妇人的衣服,司马懿也只是微笑着问诸葛亮每天吃多少饭,休息了多少时间。诸葛亮求快胜,司马懿却偏偏慢慢来,最后的结局谁都知道:诸葛亮累死了,司马家的后代得了天下。
太极拳慢吧,慢悠悠的,可是好多快拳高手败于太极拳师手下。这是张三丰几十年武术的最高境界。
是“慢”成就了司马懿和张三丰,慢不仅是一种智慧。
(分论点一:慢是一种智慧)
慢还是一种豁达。这种豁达在苏轼的词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他曾在《定风波》写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雨来了,并不急,他有一种慢的态度:“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了解生活,热爱生活,看到生活中的种不顺和种得意,就对生活有一种慢慢享受的态度,从而变得豁达而宽厚。
(分论点二:慢是一种豁达)
慢是一种调节。印第安有谚语云:请停一停,等待灵魂的脚步。走得太快的人反而容易弄丢自己的心。不如停一停,放慢匆匆的脚步,寻一处桃源,沏一壶清茶,从容地坐下,敬循“日三省吾身”的古训,听耳畔昆曲婉转荡人心,赏庭前花开花落,望天际云卷云舒,任东风融日消解心头的熙攘纷杂,凭清溪流水洗涤沾染浮尘的心境,以期一份心灵的从容与淡定。
编辑推荐:
·2021年高考作文九大猜测 (2021-5-14 16:13:53)
·2021高考作文押题:关注热点 你就成功了一半 (2021-5-11 16:29:15)
·2021年高考作文考什么?这10大热点不要错过! (2021-5-11 16:24:31)
·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出题会在哪方面呢 (2021-5-7 18:14:57)
·2021年高考作文预测:偶像与英雄 (2021-4-25 13:39:05)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202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地理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答案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真题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浙江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广东高考生物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2022年浙江高考政治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黑龙江 | 内蒙古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