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高考 > 高考历史 > 高考历史辅导 > 正文

2015年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九)

来源:考试吧 2014-9-5 15:33:42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考试吧小编整理2015年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供大家参考,更多2015高考资讯,备考资料,经验技巧等信息,敬请关注考试吧高考网!

  三、若干问题

  1、维护民主共和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当时历史发展的特点是在曲折和反复中前进。原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势力和外国殖民主义势力,是历史发展曲折反复的社会根源(封建地主阶级经济是复辟和军阀割据的经济基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扩大是外部因素);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是阶级根源;反动势力不甘心推出历史舞台、中国封建思想观念根深蒂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涣散、脱离群众等具体原因。

  2、分析辛亥革命以后至五四运动以前,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几种并存的现象、原因及影响?

  表现:①政治上,专制独裁与民主共和两种政治势力并存,北洋军阀与地方军阀的并存。②经济上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③思想文化上,“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两大思潮并存。

  原因和影响(略)

  3、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革命派斗争方式的演变与失败原因分析?

  革命斗争方式的变化:从北洋军阀政权建立到“二次革命”爆发前,革命党人在政治上依靠临时约法、责任内阁、议会选举、组阁等议会斗争方式,试图通过议会斗争维护共和国政体。二次革命是孙中山发动武力讨袁。失败后,1914年,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组织武力讨袁活动;1915年发表《讨袁宣言》,号召人民维护共和制度、反对袁世凯复辟的阴谋;后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号召人民将反袁斗争进行到底。

  原因:与资产阶级革命没有彻底扫清内外反动势力有关;与孙中山依靠军阀斗争方式有关;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也没有解决好革命依靠的力量。

  4、蒋介石集团实行不抵抗政策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原因和实质?

  ⑴实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①强调中国落后,日本先进,畏敌如虎;②幻想通过公开的外交活动,依靠国际联盟主持公道,阻止和制裁日本的侵略活动;③企图通过秘密谈判,牺牲东北以保全本部十八个行省,维护四大家族的私利;④出于反动的阶级本性,把中共视为主要敌人,惧怕抵抗会造成全国的抗日运动,从而有利于中共的发展,认为“宁亡于日,不亡于共”。

  ⑵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原因:“九一八”事变后,全国人民怒斥不抵抗政策,强烈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面对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蒋介石企图以“必先安内”为掩护,加紧围剿红军的根据地。

  ⑶实质:卖国反共。

  5、抗战相持阶段,国民政府政治态度的两面性及原因?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后,国民政府的政治态度具有两面性:既想投降,又不放弃抗日;既要反共,又不敢彻底破裂。

  ⑴造成起既想投降、又不放弃抗日的原因有:①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改变侵华方针;②英美帝国主义推动日本进攻苏联,极力劝降;③国民政府没有抗战到底、取得彻底胜利的决心;④但日本灭亡中国的根本方针没有改变。

  ⑵造成既要反共、又不敢彻底破裂的原因有:①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没有放弃独裁和反共反人民的根本立场;②日本改变侵华方针;③经过一年半的抗战,中共抗日力量反而更加强大;④但由于日本扩大战争,西方国家和苏联都不希望中国统一战线的破裂;⑤日本灭亡中国之心不死,中日民族矛盾占主要地位;⑥中共抗日力量在敌后战场的牵制,减轻其压力,使其不敢轻易放弃统一战线。

  总之,这是由其阶级本性所决定的,加上当时中日民族矛盾占主要地位,制约其内外政策。

  6、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

  ⑴不同点:合作方式不同;合作的政治基础不同;结果不同;其中中共的成熟状况和采取的方针不同。

  ⑵相同点:背景相同;中共在统一战线中的作用相同;共产国际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都经历了复杂的内部斗争;都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7、抗战胜利后中国各方面的政治要求?

  ⑴美:视中国为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要求控制中国;

  ⑵蒋介石: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企图消灭人民力量,建立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统治;

  ⑶共产党代表了人民的利益,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

  ⑷民主党派从民族资产阶级利益出发,力图在国共两党之外寻求一条“中间道路”,即通过和平方式,在中国建立多党制的西方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8、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政策的变化?

  ⑴内战前:假和平、真内战;

  ⑵内战爆发后: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

  ⑶三大战役后:假和平作缓兵之计,企图实现“隔江而分治”。

  9、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之演变?

  呈现“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的曲折发展历程。从历史上看,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是由多种因素制约的:①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③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

上一页  1 2 3 

  相关推荐:

  2015高考不得不看的一轮数学复习策略

  名师总结:2015高考每科多得10分的秘诀

  2015年高考历史答题模型或公式锦集

  考试吧梳理高考招生改革总体方案四点改革思路最新文章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menghaic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