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作文难,分数一直提不上去?不用发愁,考试吧高考网分享高考学霸的满分技巧给大家,教大家如何优化自己的作文,向满分冲击。
第一步 搞清写作要素
▲审题; ▲抓点;▲立意;▲动笔
第二步 审题
审题的方法有很多,而且审题也是对阅读能力的考验,看你是否能抓住中心。常见的审题方法有:
① 抓关键句 键句往往暗示着材料的中心,抓住关键句,往往事半功倍
② 明褒贬法 可以从出题人比较侧重的点的来出发立意
③ 提炼中心 提取要点以作为文章主旨,这样比较容易切题
④ 由果溯因 多问个为什么,对比结果找起因,原因往往就是要写的点
⑤ 关系分析 分析材料中对象之间的关系,找突破口
一般而言,比较常用的和起效较快的就是①和③两种方法,可以应对大多数的作文材料的立意问题,所以大家可以多加强一下这两种审题方法的训练。
第三步 抓点
在这里提到的抓点就是抓话题的意思。一般情况下,材料作文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围绕一个比较常见的话题来展开叙述,所以在审题的过程中,大家就可以比较明确地抓住一个话题来展开文章。而且出题人会尽力做到让大多数的同学都能理解材料,肯定不会达到让同学们无法理解的层面,所以我的建议就是不要钻得太深,不要想的太深刻,否则就会有跑题的危险。
以下我对比较常见的话题进行了举例,大家可以多超与这些话题相关的方向来收集素材:
成功、胜利、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友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创新、创造、努力、刻苦、克服困难、忍受痛苦、价值、意义、人生、情感、珍贵、惜时、友谊、宝贵、财富、信仰、信念、放弃、坚持、思考、选择等等……
这些话题不少,所以大家可以选择一些同时适用于多个话题的素材来记忆,这样可以减轻些负担,比如马云?位居中国富豪榜榜首,全世界继谷歌之后市值第二的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的创始人,就可以同时适用于创造、坚持、选择、成功、胜利、克服困难、眼界、视角等等话题。此外,大家可能发现了我写的话题中有好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所以关注时事与政治似乎也成为必要。
第四步 立意
常说审题立意,审题立意,所以说在审题的时候,就一并立意的,之所以又拿出来单说,是因为这里有一些比较重要的点还需提一下,所以别嫌啰嗦。
立意即是摆明观点,观点就是指你接下来要围绕描述的论点。这样一说,大家似乎都觉得立意很重要了。审题的成果将直接决定立意的出发点,立意将决定整篇文章的基调和中心。好的立意,既切题又具体,而且是文章要展开所围绕的中心点。所以立意的提出极为重要。
这里也说几种提出立意的方法:
① 横向立意 就材料本身出发比较直接的观点陈述
② 反向立意 选取与材料比较偏重的观点相反的一面来陈述
③ 类比立意 由事及人,由此及彼,选取与材料描述相近的点来写
④ 延伸立意 即是由现有的材料所体现的内容延伸出与之先关的立意来
我个人是不推荐反向立意的,我高一高三的语文老师也是这么说的。如果没有把握写的很棒很吸引人的话,还是建议大家不要这样立意。
此外,对于立意的提出也还有一点要说,就是立意的提出不单单是根据材料而来的,还与自身所具备和掌握的材料有关。立意的提出应该是审题结果,话题判断及素材掌握情况的综合考虑结果。也许你会提出一个十分切题的立意出来,可是却没有可用的素材,那样不就也很悲哀吗?如果只是全篇在围绕一个很切题的立意来空洞的强调的话,相信大家都知道,那是丝毫没有说服力的。所以,立意的提出要考虑自己所能想到的与之最相关的素材,进而稍稍做个过渡,将主旨与素材在立意中接合起来。这又在另一方面体现出素材积累的重要性。
关注"566高考"官方微信第一时间获取2015报名信息!
相关推荐:
·2021高考倒计时3天!以最好状态迎接高考! (2021-6-5 13:32:08)
·2021高考倒计时 最实用的几条经验 (2021-6-5 13:29:41)
·2021高考有经验 要注意这些小细节 (2021-6-5 13:27:52)
·2021高考应试策略 过来人的经验总结 (2021-6-5 12:38:56)
·2021高考电子阅卷中的"潜"规则 做好这几点考试少丢20分 (2021-5-26 11:30:08)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202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地理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答案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真题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浙江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广东高考生物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2022年浙江高考政治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黑龙江 | 内蒙古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