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试题部分 |
第 3 页:答案部分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3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D、2. C、3. B、4. D、5. C、6 C、7. B、8. C、9. D、10. D、11. B、12A、13. B、14. A
15. B、16. A、17. A、18. A、19. C、20. D、21. D、22.B、23.B、24.B、25.B、26.D、27.B
28.D、29.B、30.A、31.A、32.B、33.D
二、简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34题18分,35题12分,共计30分。
34、(1)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为改革制定蓝图、明确目标,使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以全局的视角统筹考虑,准确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把改革引向深入;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政府通过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制定正确的战略,使改革顺利进行。
(2)①系统进行理论学习,并深入基层单位实地调研,做到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3分)
②深入研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做到了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3分)
③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新问题,提出司法新对策、新举措,努力做到司法政策建议符合规律、符合国情,既反对了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反对了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3分)
35、(1)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推动事物发展的进程。碎花瓶理论是正确的意识,推动科学研究发展,帮助人们进行恢复文物等科学研究
②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碎花瓶理论这一正确的认识对人们的科学研究起到了能动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2)材料启示我们,要坚持发展和创新的眼光看问题,打破形而上学观点;要敢于突破成规陈说、破除落后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实践水平。(达到其中三点即可,每点2分)
三、探究题:本题20分。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 识分析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
36.(1)①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处理好这一关系有利于保持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宿感;②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处理好这一关系有利于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新;③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是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处理好这一关系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2)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开设法治知识课程,有利于弘扬法治精神,增强法治意识,提高青少年学生学法用法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正确认识法治建设规律,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当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设法治知识课程,有助于增强青少年学生的公民意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法律权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有助于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观念,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依法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关注"566高考"官方微信,第一时间获取2015录取信息!
编辑推荐:
·2020年高考英语抢分题型专练及答案(5) (2020-3-22 15:31:57)
·2020年高考英语抢分题型专练及答案(4) (2020-3-22 15:31:24)
·2020年高考英语抢分题型专练及答案(3) (2020-3-22 15:26:01)
·2020年高考英语抢分题型专练及答案(2) (2020-3-22 15:23:38)
·2020年高考英语抢分题型专练及答案(1) (2020-3-22 15:22:32)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https://img02.exam8.com/img2017/xiaochengxu/wantiku.jpg)
202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地理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答案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真题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浙江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广东高考生物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2022年浙江高考政治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黑龙江 | 内蒙古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