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高考 > 高考资讯 > 高考热评 > 正文

洞见:“新高考”催发普通高中教育新变化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5-11-4 14:12:05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洞见:“新高考”催发普通高中教育新变化,更多2016高考备考资料、2016高考经验、2016高考作文等信息,请关注考试吧高考网或“566高考”微信公众号获取!

  高中、大学有哪些担忧

  如何改变现行选拔培养模式,为拔尖创新人才大量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环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任务。学生的多样化培养,需要从原来的A到A+的模式,更多的从A变向多样化的培养方式。与会专家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高中、大学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

  于世洁: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高中和大学带来一些机遇,比如,强调公平、公正,关注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差异,高校招生计划向西部倾斜。优秀高中生更加学有余力,选择权比以往增大了,更有时间和精力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这次改革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比如,如果高考区分度不足,高水平大学需要一些其他的尺度来衡量学生,以选拔出优秀人才;高考科目之外的理、化、生等科目的教学有可能被削弱,在这种情况下,大学新生的理、化、生、政、史、地等科目的基础整体会有所下降;同一个专业的学生选考科目很可能不一样,给大学教育教学带来很多挑战,大学、中学教育要做好有效衔接。

  围绕自主招生变化,大学也面临一些新的机遇和挑战。比如,自主招生改革方案取消了中学推荐、大学联考,把对自主招生学生的考核放在高考之后进行。这就使大学申请量大幅增加。

  王殿军:现在是高考改革的关键时期,考试当然重要,但是最大的挑战是综合素质评价,如果这一点做不好,这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一个最大亮点就会慢慢失色,退到换一种方式取得总分的老路上去。清华附中发动本校教师,经过多年研究,设计出一个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我不敢说它多完美,但相比于以往的素质评价方法,至少有了质的改变。

  叶翠微:在整个推进过程当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三个没有想到。第一个没有想到的是,部分学生、家长,也包括部分学校开始研究怎样错位,怎样占位,怎么择时,来使自己的学业成绩能够有显著优势,玩“田忌赛马”,把高考提前应试化。

  第二个没想到的是,“孩子”卖力大人似乎“不给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应该是系统工程,在这样一场变革中,我们究竟需要多少教师?教师增加的选修课乃至一些其他学生自主活动的教学安排谁来买单?学校实行走班选课以后,整个学校的建设存量不够,资源欠足,谁来面对?谁来给力?

  第三个没想到的是,极优秀的理科学生在对接高校过程中会遇到“堰塞湖现象”。如何保证这些孩子在新的考试招生制度下顺利进入清华、北大这样的大学,高校应该有相应的制度设计。我们期盼211大学以上“三位一体”考试能常态化、高比例化。

  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如何衔接

  在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背景下,一些科目的教育教学大纲发生了变化,大学的培养要求也会有变化。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如何衔接,仍旧是一个重要问题,是与会专家的一个关注点。

  曹志祥:如果学生没有把理、化、生等科目选做高考科目,他在修完这些科目后,可能会出现一定时间的间隔期,进入大学后,大学内容与高中所学衔接不起来了。从知识、逻辑的角度来讲,这里有过渡、衔接的问题。过去中学给我们的很多东西,都已经变成我们的素养了,今天怎么让它衔接?人到了一定的社会环境里后,一旦激发它,它可能就会重新启动,而不需要始终保持。如果实现始终保持,每天得复习3个小时。面对新的时代、新的社会,在设计大学与高中之间的衔接时,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于世洁:清华大学推出的“基于在线平台的大学先修课程”(MOOCAP)能够发挥中学与大学的衔接作用,尤其在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背景下,一些科目的教育教学大纲发生了变化,大学的培养要求也会有变化。学生要根据大学的招生专业指定选考科目,从高一开始就要选修选考科目,它的积极作用是,使中国的学生提早考虑自己的职业规划以及未来爱好。专家讲解微积分的奥妙,解读科学知识,用先进的手段展示知识的内涵。这些基于在线平台的大学先修课程会为优秀学生提供更好的因材施教手段。

  陈玉琨:基于在线平台的大学先修课程是一种课程,其实也是评价手段改革。新的考试招生制度在浙江和上海先行试验。对于这次改革,有些人担心,重要的参考变成“不参考”,高中把材料送给大学,大学如何评价?基于在线平台的大学先修课程的选修情况,无疑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上海市推出了高中先修课,把高中的课程送到初中。这些都是推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尝试。

  如何让学生获得有国际水准的教育

  很多人认为,把我们的学生送到国外就叫国际化。其实,这不是真正的国际化,真正的国际化是让学生在国内就享受到具有国际水平的教育。中国著名高中的努力方向应是实现国际品质的教育。怎样才能实现这种有国际水准的教育呢?

  王颐: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教育必然为未来培养人才,学生要具备全球意识,能够面对作为世界公民所面临的挑战,适应多元文化,面对跨文化冲击,这些都对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世界联合学院创始人卡特·哈恩说,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保持进取心和好奇心、永不言败的精神、执着的追求、理性的自我否定意识,而高于这一切的是一颗同情心。

  我们要提供具有国际品质的教育,不仅要有先进的硬件设备和课程体系,更要有多元的学校、优秀的教师团队和学校内在的精神,在精神的指引下,把课程、服务、活动和生活联系在一起。

  蒙哥马利:在已经到来的21世纪,我相信我们学校的两项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形成高质量的思维品质,这些思维品质包括批判性思维、分析推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清晰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我的第一项实践是关于有序的学科之间的人文项目,我们并不单独学习历史、摄影、艺术和音乐,而是在同一堂课当中一起教这些科目,同时学生能够提高读写能力。第二个实践是采用哈佛大学研发的“学业迅捷性测量”,这并不是单项选择题测试,而是需要学生解决一个问题,思考和分析一组数据,或者写一篇有说服力的论文。学生在九年级和十二年级分别参加这项考试。通过比较,可以得出测量学生的相关品质、发展能力等数据。而这些思维品质,就是批判性思维、分析推理、解决问题和清晰的沟通能力。

  王殿军:一所著名高中不应该只关注本学校的教育,还要心系天下。好学校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我们发起了“寒门英才培养计划”,每年从全国贫困县招收100名家在农村、学习优秀的初一学生参加夏令营,从中选拔20名学生参加连续6年的培养活动,助梦成千上万个寒门学子。愤于国外媒体批评中国留学中介为出国学生申请材料造假,我们联合国内几十所学校成立了“高中诚信联盟”,要为日益开放、走向世界的中国基础教育争得尊严、尊敬。

  陈玉琨:中国的基础教育在全球来说都是领先的,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教育转型应该先于经济转型,中国的教育在使中国成为世界制造大国方面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教育是成功的。但是中国教育要转型,这意味着中国教育还有一些不圆满之处。比如,2000年推出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是要解决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如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是个性、兴趣、爱好、特长、创新能力不强等。上海、浙江作为教育改革的综合试验区,正在针对问题寻求破解之道。

  总之,当前的教育改革要有面向未来的心态,为世界提供中国学校的办学经验。

关注"566高考"官方微信,第一时间获取2016高考备考资料!

上一页  1 2 

  编辑推荐:

  2016年高考作文素材大全

  2016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汇总

  各地2016年高考报名时间及报名方式汇总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songxiaox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