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高考 > 高考政治 > 高考政治模拟试题 > 正文

2016年高考政治备考:自测题及答案(16)

来源:考试吧 2016-1-21 11:31:36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2016年高考政治备考:自测题及答案,更多2016高考资讯、2016高考报名时间、2016高考报考条件、2016高考经验等信息,请及时关注考试吧高考网或关注“566高考”微信获取相关信息!

  6.[2014·成都摸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中国精神可以(  )

  ①传播正确的价值观,为民族振兴提供动力源泉 ②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积聚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 ③发挥先进文化作用,规定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 ④凝聚强大精神力量,为国家富强提供重要保证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解析:A 创新是民族振兴的动力源泉,①表述不准确;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③表述不准确,排除①③,故选A。

  7.[2013·三明一中期末]“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的选择,郑重的承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将继续坚持和平发展之路。文化学者认为,中国选择走和平发展之路,体现了对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继承,因为(  )

  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华民族友好地吸收一切外来文化 ②“以和为贵”的和谐文化培育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民族禀性 ③中华文化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④崇尚“和而不同”的中华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C 中华文化在发展过程中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外来文化中的精华为我所用,但不是吸收一切外来文化,①说法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文化之中,④颠倒了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错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和中华文化“以和为贵”的和谐文化有关,②③正确。该题选C。

  8.[2014·潍坊期中]潍坊青州人冯在亮因交通事故导致高位截瘫,他所经营的公司也陷入困境,但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克服重重困难使公司重获生机,并积极回报社会,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下列诗词名句与冯在亮的事迹体现的人文思想不一致的是(  )

  A.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陈汉卿)

  B.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C.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

  D.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解析:C 冯在亮的事迹体现的是自强不息,A项体现的是文化受所处环境的影响,B项强调的是人们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D项强调的是人们应该具有坚强的意志,所以这三项都与这种人文思想是一致的。C项强调的是勤劳节俭,与题目不符。

  9.[2014·赤峰统考]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下列诗句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的是(  )

  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③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④勇于义而果于德,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A 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①③两项体现了爱国主义,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②④两项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不合题意,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A项。

  10.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名言警句,是古代中华文明的结晶,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下列观点与“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包含《文化生活》道理相一致的是(   )

  ①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②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③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A.②④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解析:B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期盼国家统一,表达的是爱国主义情感;①“亡国恨”③“九州同”这些都体现了爱国主义;②表达的是自强不息的精神;④表达的是尊老爱幼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该题选B。

关注"566高考"官方微信,第一时间获取2016高考备考资料!

  相关推荐:

  2016高考学习计划全攻略:如何科学合理安排时间

  备战2016年高考:高三政治寒假复习计划

  2016年高考文综复习:如何高效阅读历史材料

  2016年高考政治知识点汇总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songxiaox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