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高考 > 高考政治 > 高考政治模拟试题 > 正文

2016年高考政治备考:自测题及答案(16)

来源:考试吧 2016-1-21 11:31:36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2016年高考政治备考:自测题及答案,更多2016高考资讯、2016高考报名时间、2016高考报考条件、2016高考经验等信息,请及时关注考试吧高考网或关注“566高考”微信获取相关信息!

  1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语出自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以下最能体现这句话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是(  )

  A.自强为天下健,志刚为大君之道

  B.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定于一、尚同一、一天下

  解析:A A符合题意,都包含了自强不息的精神。B、C、D不符合题意,此观点未包含自强不息的精神。

  12.邓小平说:“难道爱祖国是抽象的吗?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爱什么呢?港澳、台湾、海外的爱国同胞,不能要求他们都拥护社会主义,但是至少也不能反对社会主义新中国,否则怎么叫爱祖国呢?”这说明(  )

  A.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B.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

  C.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D.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

  解析:C “难道爱祖国是抽象的吗”“至少也不能反对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等信息,强调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拥护社会主义”不是矛盾的,而是一致的,C正确,A、D不符合题意;B是对题干的重复,不选。

  13.“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下列观点蕴涵的文化道理与之不一致的是(  )

  A.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B.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C.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D.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

  解析:B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彰显出范仲淹的满腔爱国情怀。A、C、D三项说明了爱国主义。B项强调自强不息,与题中诗句蕴涵的文化道理不一致,故选B项。

  14.[2014·玉溪一中月考]弘扬“北京精神”,是新时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创新之举。“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是城市共性与北京个性的相互兼容、历史底蕴与未来取向的相互统一、城市特色与市民气质的相互融合,反映了北京特有的文化品位和首善特质。可见,北京精神体现了(   )

  A.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发展

  B.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

  C.兼收并蓄的文化传统和时代精神

  D.文化反映经济,与经济发展同步

  解析:C 弘扬“北京精神”,是新时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创新之举,说明北京精神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具有时代特征;北京精神是城市共性与北京个性的相互兼容、历史底蕴与未来取向的相互统一、城市特色与市民气质的相互融合,体现了北京精神对中华文化传统做到了兼收并蓄,故C正确;A体现的是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作用,与题意不符;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源头,故B说法错误;文化反映经济,但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是亦步亦趋的,D说法错误。

  15.2013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下列关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①民族精神以时代精神为核心,时代精神以民族精神为基础 ②不断注入时代精神,才能让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 ③坚持培育民族精神,才能让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④发展先进文化离不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结合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C ①不符合题意,时代精神以民族精神为核心,民族精神以时代精神为基础。②③④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16. 中国共产党多年的光辉历程,历经时代考验,培育出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红岩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女排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一系列伟大民族精神,筑成了中华民族丰厚宏大的精神宝库,体现着中国共产党无与伦比的先进性。

  (1)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培育的伟大民族精神体现着中国共产党无与伦比的先进性的理解。

  解析: 本题以中国共产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背景考查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共产党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的作用。 第(1)问考查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可以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角度来组织答案。第(2)问实质是考查中国共产党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的作用。可以结合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表现来组织答案。

  答案: (1)①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②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要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③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2)①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沉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精神不断地进行丰富和发展,使其始终保持着先进性。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培育的革命精神,如: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③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中国共产党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培育出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女排拼搏精神、抗洪精神、抗震精神等一系列伟大民族精神,把中华民族精神不断地提升到新的水平,因此中国共产党培育的伟大民族精神体现着中国共产党无与伦比的先进性。

关注"566高考"官方微信,第一时间获取2016高考备考资料!

上一页  1 2 3 

  相关推荐:

  2016高考学习计划全攻略:如何科学合理安排时间

  备战2016年高考:高三政治寒假复习计划

  2016年高考文综复习:如何高效阅读历史材料

  2016年高考政治知识点汇总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songxiaox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