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14·哈师大附中期中]列宁把唯心主义哲学称作“一朵不结果实的花”,是因为( )
①唯心主义包含某些合理的思想 ②唯心主义片面扩大意识作用,脱离了物质 ③以唯心主义为指导就不能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④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B 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果片面地夸大其中某一个片段,就会导致唯心主义。以唯心主义为指导不能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所以唯心主义是不结果实的花。唯心主义就其局部作用而言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①②③正确;④与题意无关。该题选B。
7.下列选项与漫画《立即表态》反映的哲理相同的是( )
A.存在即被感知
B.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
C.天地合而万物生
D.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解析:A 本题漫画中一位权威人士在讲话,说“公鸡能下蛋”,其追随者便异口同声地高喊“我们亲眼见”。这明显与事实相违背,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A项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符合题意,可以入选;B、C两项中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观点,不合题意,故不能入选;D项坚持的是运动的观点,不合题意,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A项。
8.[2014·沈阳二中期中]唯心主义是把人类认识曲线上的某个片段、碎片、小段片面地夸大了,以致陷入了错误。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
①气者,理之依也 ②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③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④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B 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客观事物以至整个物质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其荒谬之处在于它必然导致“唯我论”。①项强调“理”依赖于“气”,属于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不合题意,不能入选;④项中的“理”指的是并不存在的“客观精神”,故④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不合题意,不能入选;②项中的“心”与③项中的“理性”指的是人的主观意志,故②③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因此,答案是B项。
9.[2014·无锡期中]黑格尔在他的《逻辑学》中写道:“一切现实的东西,唯有在它具有理念并表现理念的情况下才有。”在《美学》中他又说:“只有符合概念的实在才是真正的存在,因为在这种实在里,理念使它自己达到了存在。”由此可见,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属于( )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机械唯物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
解析:A 黑格尔的观点主要强调的是现实的东西即(物质的东西)只能在理念(即意识)中存在,而这种理念,黑格尔把它称之为绝对精神,即脱离人之外的一种精神,故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本题答案选A。
10.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者打着“学术反思”的旗号,借“还原历史”“重写历史”之名,全盘否定党史、歪曲国史,不仅对我国的历史学研究造成危害,而且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朝着什么目标前进”等重大问题上对广大干部群众思想造成困惑,对此,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加以反对。因为这种历史观属于( )
①唯物主义 ②唯心主义 ③辩证法 ④形而上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C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历史虚无主义者全盘否定党史、歪曲国史,其历史观属于唯心主义的表现。①不符合题意,不选,②符合题意,应选;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历史虚无主义者的历史观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④符合题意,应选,③不符合题意。
关注"566高考"官方微信,第一时间获取2016高考备考资料!
相关推荐:
·2020年高考英语抢分题型专练及答案(5) (2020-3-22 15:31:57)
·2020年高考英语抢分题型专练及答案(4) (2020-3-22 15:31:24)
·2020年高考英语抢分题型专练及答案(3) (2020-3-22 15:26:01)
·2020年高考英语抢分题型专练及答案(2) (2020-3-22 15:23:38)
·2020年高考英语抢分题型专练及答案(1) (2020-3-22 15:22:32)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202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地理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答案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真题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浙江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广东高考生物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2022年浙江高考政治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黑龙江 | 内蒙古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