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真题及答案 ※ 关注微信对答案 ※ 直播解析
说实在的,让我们这些八十年代初经“科举”上了大学的人,今天再下考场去应付那些个不低于800字的作文,未必就能对付得好。所以,如下的感想,也只是“场外诸葛亮”而已。
1、课外大量阅读的提倡
全国统一试卷中的一篇作文是关于语文素养提升的,列出了三种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和“社会生活实践”。
大致的感觉是,这样的作文要写好,对三种途径都应有所肯定。课堂教学讲的绝大多数是典范作品,可以培养健全的语文感受,也可以激发语文学习兴趣。社会实践可以积累生活,感受经典作品需要生活,作文也需要来自生活的真情实感。有社会生活了,写作文起码就有内容了。至于课外大量阅读,虽然现在高考语文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许多同学可能做不到,或做得不足,也应该多说一点。因为题目所涉毕竟是“语文素养”。
大家知道,一个人的语文好不好,阅读量多少是关键。语文学习与数理化学习的不同,也在这一点。学生能否进行课外大量阅读,除客观条件之外,还在于有没有这样的兴趣。兴趣的产生,原因多样,与教师课堂教学的启迪有较大关系,则是可以肯定的。这样,“课外大量阅读”就又可以连接到“课堂有效教学”上去了。所以,若我是今年的考生,就是自己平日的课外阅读量不大,也得尽量检索一下自己那点仅有的课外阅读经验,很具体地谈一谈课外阅读,谈一谈对课内语文学习的帮助,对自己语文素养提升的作用。
这不是教大家说假话,而是强调,要尽量回忆起自己的阅读经验,说出真实感受。阅读量再小也是能起作用的,关键是得把自己不论多少的“素养提升”的课外阅读体验谈出来。考题中,尽管“课外大量阅读”只是三项中的一个,但是通过分析却可以发现,“大量阅读”问题实为强调的核心。对有效的语文教育而言,这是十分可喜的。
2、北京的作文是关于“老腔”的
华阴老腔若对老腔一点儿也不了解,只好不选此题。若选此题,就可能要顾及以下几点:
第一,说一说“老腔”给人的震撼。老腔很土,但“土”得有生气;老腔很单纯,却单纯得震天震地,山呼海啸。老腔的震撼,个人觉得,都不能说是“心灵”上的,而是整个“生命”的。它从肺腑中来,充塞天地,让我们一时间觉得宇宙为之一变。
第二,要对传统戏剧有点儿了解,这样才不至于干说。
第三,要对传统有点儿体会。老腔的艺术,让人想起《诗经·秦风》的“岂曰无衣”,想起项羽的《垓下歌》,想起刘邦的《大风歌》,都是震撼生命的歌呼。
这样说,是不是难了点?然而,题目的可取就在它指向了广泛深远的传统:中国真正动人心魄的东西,不仅仅是正统的那点儿东西。也许一道作文题,能引发一点儿这样的思考吧?
3、现代意识与古典修养上海的题目是关于“如何评价他人生活”的。
这是一个很现代的题目,也是现代人真该想清楚并落于生活实践的大题目。人人都追求民主自由,可是民主自由若缺了一点宽容,就容易变成人人独断专横。正确对待“他人生活”,是需要一点宽容精神的。
喜欢家长里短、品头论足的国人,在这方面是应多具备点儿常识和心态的。不过,在传统中,又不是绝对没有讲“宽容”的言论。例如“宽”之德,曾与“恭、信、敏、惠”一起,并列为做人的“五德”(《论语》)。又如《论语》记载:“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方人”就是“讥评”他人,孔子说自己无此闲工夫,其实是说子贡无聊。其实儒家的“恕道”也是宽容之道。此外,《庄子·天下》:“常宽容于物,不削(刻薄)于人,可谓至极。”讲的也是宽容之德,并且称此德为“至极”。这样的作文,要求现代意识,要求古典修养,还得讲点具体事例,才好。
以上所说,纯属个人臆见。可期待的是,一定会有不少的考生朋友,把应试的小文章写得花团锦簇,而且出人意表。
相关推荐:
2016高考答案 | 2016高考真题 | 关注微信对答案 | 2016高考作文
·2021年高考北京卷作文深度点评与范文(1) (2021-6-8 19:34:13)
·2021高考作文:全国八套卷都强调了青年责任与担当 (2021-6-8 10:21:43)
·2021年高考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怎么写? (2021-6-8 8:49:05)
·2021高考新高考Ⅱ卷作文:从三个维度入手写好"人" (2021-6-7 18:57:46)
·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解析来了 (2021-6-7 16:29:25)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202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地理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答案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真题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浙江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广东高考生物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2022年浙江高考政治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黑龙江 | 内蒙古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