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高考 > 高考综合辅导 > 正文

名师评析2018年高考语文数学真题

来源:高考资讯 2018-6-10 9:27:44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名师评析2018年高考语文数学真题”由考试吧考后发布,更多关于2018高考答案、2018高考真题等信息,请访问考试吧高考网或关注“考试吧高中资讯”微信获取相关信息!
第 1 页:语文
第 2 页:数学

扫描/长按二维码帮助高考通关!
获取2018高考真题答案
获取2018年高考作文
获取高考历年真题解析
获取2018高考心得技巧

微信搜索"考试吧高中资讯" 关注也可获得高考秘籍

2018高考真题答案热点文章  ※  微信对答案  ※  成绩查询 

  2018高考真题专家各科评卷分析来了!做好题,才有好成绩!!

全国卷Ⅰ语文

2018高考

凸显核心素养,呼应时代主题

  郑州一中 高级教师 肖畬

  一、高考新动向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语文试题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学科核心素养为方向,继往开来,持续创新,洋溢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彰显了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丰厚与活力。

  由于高考的特殊性,全国卷高考语文一直秉承“稳中求变”的命题思想。跟去年相比,2018年试题中完全保持稳定的板块有文学类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微有变化的板块有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干要求)、古诗阅读(选择题选项数量和分值)、名篇名句默写(试题数量、分值),有较大变化的板块为实用类文本阅读和语言文字运用。另外,作文仍然是紧扣现实生活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同样设置了具体的写作情境,值得深思。

  概括而言,今年的试题突出了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突出了“立德树人”的命题宗旨。比如,论述类文本阅读既考查了思维能力,也暗含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小说阅读既考查了审美鉴赏能力,也是重温和弘扬革命文化,暗扣崇尚英雄、致敬英雄的当下热点;古诗阅读既考查审美鉴赏能力,也是对考生自信乐观人生态度的熏陶;在语段阅读中考查病句的修改和成语的使用,更贴合“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这一核心素养;作文以时代变迁和未来展望为媒介,聚焦青年成长话题,呼应了当下奋斗进取、共圆中国梦的时代主题。

  在中华民族向伟大复兴全力冲刺的时代背景下,在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全面推行、高考改革继续深化的教育环境中,“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不会动摇,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和评价中的重要性会日益凸显。在未来的高考备考中,考生一方面应围绕“立德树人”的宗旨,多关注社会,多思考生活,强化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认同感,以健康高尚的“三观”指导自己的生活和看待社会人生;另一方面,要以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为路标,以经典阅读为桥梁,以语言实践为主要途径,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试题新亮点

  1.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第9题。形式上,该题设置了两小问,比去年只设一问更复杂;内容上,该题除了考查信息筛选整合,还考查对报道目的的探究,比去年只考查信息筛选整合难度要大。

  2.语言文字运用的第17、18、19题。这三道题分别考查病句、连贯、成语三个常规考点,但完全颠覆了全国卷延续多年的命题形式,没有各自设置语言材料予以考查,而是将它们融入完整的语段中,在语段阅读中进行综合性考查。这种形式更注重完整语段的阅读,强调在语境中对语言进行更精微的把握和更精准的运用。尽管还不够完美,但通过阅读建构语言、在语境中运用语言的命题意图值得重视。

  3.语言文字运用的第20题。该题要求将启事中的五处词语改成书面语,是从口语与书面语互换的角度,考查在具体语境中得体使用语言的能力。口语与书面语互换,是变换句式的经典题型之一,这提醒考生在备考时应该全面复习,不留死角。

  4.作文。今年依然是任务驱动型复合材料作文,通过展示中国新世纪的标志事件和新时代的重大规划,设置具体的写作情境,引导考生触摸民族振兴的不凡历程,感悟大国崛起的精神风采,思考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激发燃烧青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壮志豪情,从而将时代变迁、“中国梦”等宏大主题落实到考生的个人成长、鲜活体验与真切感悟中。关注社会热点,关注时代主题,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应该是作文备考的重要方向。

全国卷Ⅱ语文

2018高考

思想与语文交融,知识与能力起飞

  临川一中 特级教师 饶礼喜

  一、高考新动向

  全国Ⅱ卷试题稳中有变,变中有新。在整体布局上注意了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注重了思想性和语文性的统一、工具性与生活性的交融,力求将彰显宏大主题与贴近考生实际相结合,以厚重感与鲜活性兼具的材料、新颖而灵动的形式,直观而巧妙地反映时代精神,正面而策略地传递价值观念,在考查、区分考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同时,能有效落实对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的检测。

  这份试题在具体题型和分值上则作了微调:文学类文本阅读依然选用现当代小说,分值由2017年的14分调整为15分(第5小题加了1分);实用类文本阅读依然考查非连续性新闻阅读,依然是图文并重,但第8小题由原来的五选二改为四选一,同时增加了第9小题的考查难度和分值(由原来的4分改为6分);古诗鉴赏的第14题由五选二改为四选一,分值由原来的5分变为3分;与此同时,名句名篇默写题增加了1分,恢复了往年“考查三篇古诗文、六个填空、共6分”的格局,以鼓励考生积累和弘扬中华优秀的文化经典。

  其作文材料“幸存者偏差”取材于“二战”期间的真实事件。材料明白晓畅,饶有趣味,又耐人寻思;事理逻辑严密,又有“留白”;含意明确,又有开放性,引导考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深化思考,并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进行分析和阐释。本题强化了对考生信息加工、逻辑推理和独立思考等关键能力的考查,素质教育导向显著,也拓宽了命题的选择空间,更好地引领了中学语文教学与高三备考工作。

  二、考点新变化

  考点变化主要表现在第三大题的语言文字运用题上。2018年高考语文大纲关于“表达应用 E”的考点⑶的表述为“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将原先分列开来的几个考点合并起来,并提到“辨析并修改病句”考点之后,可见其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这三个考点的重视。全国Ⅱ卷的语言文字运用题的设计,正呼应了考纲的这些变化。比如第17题考查了“选用句式”的能力,第21题考查了“仿用句式”的能力,弥补多年未考这些考点的缺憾,有利于对中学语文教学的纠偏和引领。特别是第21题,选材切近时代,内容鼓舞人心,又暗考了对偶和排比修辞考点(修辞也是全国卷多年轮空的一个考点),可谓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为了降低试题难度,命题人给考生提供了仿写的词语材料,考生只要根据例句句式和主题内容进行筛选组合即可。

  三、试题新亮点

  人们都说,语言文字运用题是高考命题人的“试验田”和“撒手锏”,是广大考生的“伤心点”。的确,今年全国Ⅱ卷的语用题可谓焕然一新。

  第17-19题共用一则文字材料,分别从句式选择、近义成语比较和语病识别与修改三个考点角度进行考查。这种命题形式借鉴并发展了2016年及2017年浙江卷的语用题的命题模式,一题多做,一箭三雕,突出了对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着重于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倡导、引领考生落实真阅读、真语文,有效地规避了为考语基而考语基、脱离语境单纯考查的误区。

  第20题,结合生活实例,主要针对征稿启事的语体风格(书面语与口头语)来设题,既沿袭了2017年对语言准确、得体的考点,又变换了新的角度,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倒逼我们要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大语文的观念,更加关注现实生活,注意实用类文本的学习与应用。

全国卷Ⅲ语文

2018高考

素养为本,能力立意

  绵阳外国语 高级教师 周昌学

  一、总体评价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II,立足《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03年4月版)的基本理念,既注重广度,也注重深度与厚度;既贴近时代生活,又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注重语言运用,又渗透积极的价值取向。实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同时,遵照《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全面考查“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试题结构基本保持稳定;题型设计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给人以平实、平和、平易之感。

  二、试题分析

  1.素养为本,能力立意。

  素养为本。素养关乎每个人的未来发展、终身发展,甚至关乎国家软实力的强弱,因此,高考语文试题必然以考查语文素养为本。

  能力立意。语文素养包含语文能力,受考试方式、考试内容的限制,通过语文能力来考查语文素养,依然是当今试题的主流方向。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II,通过六大能力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

  “名篇名句默写”,考查“识记”能力;

  “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侧重考查“理解、分析综合”能力;

  “古代诗歌阅读”第14题,侧重考查“鉴赏评价”能力;

  第15题,侧重考查“探究”能力;

  “语言文字运用”“作文”,侧重考查“表达应用”能力;

  2.突出选拔,重视导向。

  选拔功能,从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II的赋分就可见一斑。考查“识记”能力的“名篇名句默写”,分值只占全卷总分的4%;而考查六大能力的却达到96%。这也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03年4月版)“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的理念遥相呼应。

  在导向方面,主要有两点:

  一是引导学生扎根课内,放眼课外。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II与历年高考试题如出一辙,除了默写,选材均来自课外。不仅如此,现代文阅读(二)“微纪元(节选)”出自大陆新生代科幻作家刘慈欣,意在引导课外阅读要开阔视野,拓宽领域,广泛涉猎。

  二是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心生活。

  现代文阅读(一)涉及“城市文明弹性问题”,引导关注中国城市化进程可能面临的问题;

  现代文阅读(二)“微纪元(节选),引导关注科技前沿、科学幻想;

  现代文阅读(三)引导关注如火如荼的“互联网+”时代;

  (四)作文,从内容看,引导关注经济、环境、政治等各个方面;从顺序看,有时代先后的三则材料,引导关注国家发展的动向,发展阶段性任务、阶段性目标。

  3.传统文化,巧妙融合。

  例如,二大题(一)《宋史·范纯礼传》中,为人的“敢于抗言”、理政的“去苛从宽”等。二大题(二)《精卫词》中,精卫填海的“坚韧不拔”。

  4.题型稳中求变,变中求新。

  试题结构与往年相比基本保持稳定,但也追求有所变化,有所创新。例如,

  17-19题变化最大。2017年全国卷III的17、18、20题分别考查成语运用、句子语病、补写句子,而2018年全国卷III则通过一篇短文,巧妙地将三者一并考查,体现了重视考查整体阅读、考查在实际语言运用环境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命题倾向。不过,变化后的题型,尽管阅读量有所增加,但难度实则稍有降低。

  20题,由判断表达是否得体变为表达不得体修改。大同小异,从难度上看,稍有增加。

  22题,堪称融合传承与创新、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典范。相比2017年全国卷III的“阅读材料,请以‘我看高或‘我的高考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的命题,在沿袭2017年全国卷II命题方式的基础上大胆求变、求新,要求围绕三则材料(口号、标题、标语)选好角度,自定文体、立意,写一篇文章。更突出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思辨能力。

扫描/长按二维码帮助高考通关!
获取2018高考真题答案
获取2018年高考作文
获取高考历年真题解析
获取2018高考心得技巧

微信搜索"考试吧高中资讯" 关注也可获得高考秘籍

  相关推荐

  2018高考答案热点文章 | 2018高考真题 | 关注微信对答案 | 2018高考作文

  2018高考语文答案 | 2018年高考数学答案 | 2018年高考英语答案

  2018高考志愿填报 | 2018高考成绩查询 | 2018年高考录取分数线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wangm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