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语文 |
第 2 页:数学 |
微信搜索"考试吧高中资讯" 关注也可获得高考秘籍
2018高考真题答案 ※ 微信对答案 ※ 成绩查询
2018高考真题专家各科评卷分析来了!做好题,才有好成绩!!
全国卷Ⅰ语文
2018高考
凸显核心素养,呼应时代主题
郑州一中 高级教师 肖畬
一、高考新动向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语文试题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学科核心素养为方向,继往开来,持续创新,洋溢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彰显了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丰厚与活力。
由于高考的特殊性,全国卷高考语文一直秉承“稳中求变”的命题思想。跟去年相比,2018年试题中完全保持稳定的板块有文学类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微有变化的板块有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干要求)、古诗阅读(选择题选项数量和分值)、名篇名句默写(试题数量、分值),有较大变化的板块为实用类文本阅读和语言文字运用。另外,作文仍然是紧扣现实生活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同样设置了具体的写作情境,值得深思。
概括而言,今年的试题突出了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突出了“立德树人”的命题宗旨。比如,论述类文本阅读既考查了思维能力,也暗含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小说阅读既考查了审美鉴赏能力,也是重温和弘扬革命文化,暗扣崇尚英雄、致敬英雄的当下热点;古诗阅读既考查审美鉴赏能力,也是对考生自信乐观人生态度的熏陶;在语段阅读中考查病句的修改和成语的使用,更贴合“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这一核心素养;作文以时代变迁和未来展望为媒介,聚焦青年成长话题,呼应了当下奋斗进取、共圆中国梦的时代主题。
在中华民族向伟大复兴全力冲刺的时代背景下,在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全面推行、高考改革继续深化的教育环境中,“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不会动摇,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和评价中的重要性会日益凸显。在未来的高考备考中,考生一方面应围绕“立德树人”的宗旨,多关注社会,多思考生活,强化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认同感,以健康高尚的“三观”指导自己的生活和看待社会人生;另一方面,要以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为路标,以经典阅读为桥梁,以语言实践为主要途径,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试题新亮点
1.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第9题。形式上,该题设置了两小问,比去年只设一问更复杂;内容上,该题除了考查信息筛选整合,还考查对报道目的的探究,比去年只考查信息筛选整合难度要大。
2.语言文字运用的第17、18、19题。这三道题分别考查病句、连贯、成语三个常规考点,但完全颠覆了全国卷延续多年的命题形式,没有各自设置语言材料予以考查,而是将它们融入完整的语段中,在语段阅读中进行综合性考查。这种形式更注重完整语段的阅读,强调在语境中对语言进行更精微的把握和更精准的运用。尽管还不够完美,但通过阅读建构语言、在语境中运用语言的命题意图值得重视。
3.语言文字运用的第20题。该题要求将启事中的五处词语改成书面语,是从口语与书面语互换的角度,考查在具体语境中得体使用语言的能力。口语与书面语互换,是变换句式的经典题型之一,这提醒考生在备考时应该全面复习,不留死角。
4.作文。今年依然是任务驱动型复合材料作文,通过展示中国新世纪的标志事件和新时代的重大规划,设置具体的写作情境,引导考生触摸民族振兴的不凡历程,感悟大国崛起的精神风采,思考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激发燃烧青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壮志豪情,从而将时代变迁、“中国梦”等宏大主题落实到考生的个人成长、鲜活体验与真切感悟中。关注社会热点,关注时代主题,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应该是作文备考的重要方向。
全国卷Ⅱ语文
2018高考
思想与语文交融,知识与能力起飞
临川一中 特级教师 饶礼喜
一、高考新动向
全国Ⅱ卷试题稳中有变,变中有新。在整体布局上注意了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注重了思想性和语文性的统一、工具性与生活性的交融,力求将彰显宏大主题与贴近考生实际相结合,以厚重感与鲜活性兼具的材料、新颖而灵动的形式,直观而巧妙地反映时代精神,正面而策略地传递价值观念,在考查、区分考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同时,能有效落实对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的检测。
这份试题在具体题型和分值上则作了微调:文学类文本阅读依然选用现当代小说,分值由2017年的14分调整为15分(第5小题加了1分);实用类文本阅读依然考查非连续性新闻阅读,依然是图文并重,但第8小题由原来的五选二改为四选一,同时增加了第9小题的考查难度和分值(由原来的4分改为6分);古诗鉴赏的第14题由五选二改为四选一,分值由原来的5分变为3分;与此同时,名句名篇默写题增加了1分,恢复了往年“考查三篇古诗文、六个填空、共6分”的格局,以鼓励考生积累和弘扬中华优秀的文化经典。
其作文材料“幸存者偏差”取材于“二战”期间的真实事件。材料明白晓畅,饶有趣味,又耐人寻思;事理逻辑严密,又有“留白”;含意明确,又有开放性,引导考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深化思考,并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进行分析和阐释。本题强化了对考生信息加工、逻辑推理和独立思考等关键能力的考查,素质教育导向显著,也拓宽了命题的选择空间,更好地引领了中学语文教学与高三备考工作。
二、考点新变化
考点变化主要表现在第三大题的语言文字运用题上。2018年高考语文大纲关于“表达应用 E”的考点⑶的表述为“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将原先分列开来的几个考点合并起来,并提到“辨析并修改病句”考点之后,可见其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这三个考点的重视。全国Ⅱ卷的语言文字运用题的设计,正呼应了考纲的这些变化。比如第17题考查了“选用句式”的能力,第21题考查了“仿用句式”的能力,弥补多年未考这些考点的缺憾,有利于对中学语文教学的纠偏和引领。特别是第21题,选材切近时代,内容鼓舞人心,又暗考了对偶和排比修辞考点(修辞也是全国卷多年轮空的一个考点),可谓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为了降低试题难度,命题人给考生提供了仿写的词语材料,考生只要根据例句句式和主题内容进行筛选组合即可。
三、试题新亮点
人们都说,语言文字运用题是高考命题人的“试验田”和“撒手锏”,是广大考生的“伤心点”。的确,今年全国Ⅱ卷的语用题可谓焕然一新。
第17-19题共用一则文字材料,分别从句式选择、近义成语比较和语病识别与修改三个考点角度进行考查。这种命题形式借鉴并发展了2016年及2017年浙江卷的语用题的命题模式,一题多做,一箭三雕,突出了对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着重于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倡导、引领考生落实真阅读、真语文,有效地规避了为考语基而考语基、脱离语境单纯考查的误区。
第20题,结合生活实例,主要针对征稿启事的语体风格(书面语与口头语)来设题,既沿袭了2017年对语言准确、得体的考点,又变换了新的角度,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倒逼我们要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大语文的观念,更加关注现实生活,注意实用类文本的学习与应用。
全国卷Ⅲ语文
2018高考
素养为本,能力立意
绵阳外国语 高级教师 周昌学
一、总体评价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II,立足《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03年4月版)的基本理念,既注重广度,也注重深度与厚度;既贴近时代生活,又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注重语言运用,又渗透积极的价值取向。实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同时,遵照《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全面考查“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试题结构基本保持稳定;题型设计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给人以平实、平和、平易之感。
二、试题分析
1.素养为本,能力立意。
素养为本。素养关乎每个人的未来发展、终身发展,甚至关乎国家软实力的强弱,因此,高考语文试题必然以考查语文素养为本。
能力立意。语文素养包含语文能力,受考试方式、考试内容的限制,通过语文能力来考查语文素养,依然是当今试题的主流方向。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II,通过六大能力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
“名篇名句默写”,考查“识记”能力;
“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侧重考查“理解、分析综合”能力;
“古代诗歌阅读”第14题,侧重考查“鉴赏评价”能力;
第15题,侧重考查“探究”能力;
“语言文字运用”“作文”,侧重考查“表达应用”能力;
2.突出选拔,重视导向。
选拔功能,从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II的赋分就可见一斑。考查“识记”能力的“名篇名句默写”,分值只占全卷总分的4%;而考查六大能力的却达到96%。这也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03年4月版)“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的理念遥相呼应。
在导向方面,主要有两点:
一是引导学生扎根课内,放眼课外。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II与历年高考试题如出一辙,除了默写,选材均来自课外。不仅如此,现代文阅读(二)“微纪元(节选)”出自大陆新生代科幻作家刘慈欣,意在引导课外阅读要开阔视野,拓宽领域,广泛涉猎。
二是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心生活。
现代文阅读(一)涉及“城市文明弹性问题”,引导关注中国城市化进程可能面临的问题;
现代文阅读(二)“微纪元(节选),引导关注科技前沿、科学幻想;
现代文阅读(三)引导关注如火如荼的“互联网+”时代;
(四)作文,从内容看,引导关注经济、环境、政治等各个方面;从顺序看,有时代先后的三则材料,引导关注国家发展的动向,发展阶段性任务、阶段性目标。
3.传统文化,巧妙融合。
例如,二大题(一)《宋史·范纯礼传》中,为人的“敢于抗言”、理政的“去苛从宽”等。二大题(二)《精卫词》中,精卫填海的“坚韧不拔”。
4.题型稳中求变,变中求新。
试题结构与往年相比基本保持稳定,但也追求有所变化,有所创新。例如,
17-19题变化最大。2017年全国卷III的17、18、20题分别考查成语运用、句子语病、补写句子,而2018年全国卷III则通过一篇短文,巧妙地将三者一并考查,体现了重视考查整体阅读、考查在实际语言运用环境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命题倾向。不过,变化后的题型,尽管阅读量有所增加,但难度实则稍有降低。
20题,由判断表达是否得体变为表达不得体修改。大同小异,从难度上看,稍有增加。
22题,堪称融合传承与创新、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典范。相比2017年全国卷III的“阅读材料,请以‘我看高或‘我的高考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的命题,在沿袭2017年全国卷II命题方式的基础上大胆求变、求新,要求围绕三则材料(口号、标题、标语)选好角度,自定文体、立意,写一篇文章。更突出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思辨能力。
微信搜索"考试吧高中资讯" 关注也可获得高考秘籍
相关推荐:
2018高考答案 | 2018高考真题 | 关注微信对答案 | 2018高考作文
·2021年高考其实就考了六个字! (2021-6-9 12:14:34)
·2021高考物理卷有“赛龙舟” 英语卷考“做早餐” (2021-6-9 9:38:08)
·2021年高考命题主要有哪些思路和原则? (2021-6-8 18:07:05)
·考试吧:各科目2021年高考试题答案点评 (2021-6-11 15:26:59)
·各科目2021年高考冲刺复习指南汇总 (2021-5-26 12:08:05)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202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地理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答案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真题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浙江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广东高考生物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2022年浙江高考政治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黑龙江 | 内蒙古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