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就是素材,素材的准备是跟随着我们的立意的,你想一想如果立意开始考社会视野了,考这种国家视野了,而你的素材依然停留在个人的品德上,你积累了大量的优秀的人物的素材,那你想一想,能不能用到我们的社会视野的论点上去。比如说你看咱们前两年的考题,小关键词和我们的大事件漂流瓶,你就发现它就不能够用某一个人或者某几个人来写,对不对,因为它反映的点非常非常的庞大,它是跟国家整个层面有关系的,它是跟社会现象有关系的,所以素材的积累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更新换代了,如果你的作文素材本依然是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人物,尤其是年代非常悠久的人物,你就会发现你的素材可能就会导致在你写作的时候不知道写什么,或者是我记了满满一本的素材,可是我在写作的时候用不上,我不会用,那你想一想你这个素材是不是就白积累。所以说素材的积累一定要记住是根据立意进行更新换代的,你要不断的去迭代你的素材,你才能够跟上我们高考作文改革的步伐。所以这个点是需要大家注意的。
第三个就是我们在于高考作文的要求上是需要你的逻辑既清晰而且又充满辩证的,这个清晰指的是什么呢?就是每一段落一定要有一定的设计,不能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有很多同学在写作文的时候就是,大体的看一下题,然后我就开始写,可能等到写到一半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写的好像不对,所以说一定要记住我们在开始考试之前要先把你整篇文章的行文思路想清楚了,我这篇文章我要写的论点是什么,我要用几个例子,这几个例子之间顺序是什么样的,它们之间能否成为并列或者是成为这种递进的关系,所以说这是我们需要去做的一个功课,这是清晰的要求。第二就是辩证,你会发现我们的高考目前是考国家大事、社会热点,那到后面很有可能会考你的辩证思维,因为我说了,对于独立思考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所以说我们来想一想,这种辩证思维它体现在什么地方?绝对不是你在写一篇文章的时候,用二分之一去说它对,用二分之一去说它错,如果你是这么来安排这篇文章的话,你会发现其实你像一棵墙头草一样,这个很对,这个也很对,是不是,所以说你会发现如果你是这么来安排你的辩证的话,其实你是没有辩证的,这也就意味着你的逻辑是前后矛盾的,从而就会导致你的这个论点是不够明确的,所以说逻辑是我们优秀作文、高分作文一个非常重要的考核重点。
那么最后一个就是语言,语言首先的要求是严谨,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高考作文曾经陷入这样的怪圈,就是在语言上下很多工夫,结果用了很多华丽的辞藻,用很多华丽的句子去堆砌,可是你会发现当我们要开始聚焦社会视野的时候,如果你只是写那些华丽的句子,它只会造成一个结果,就是华而不实,明白。华而不实的句子不会给你带来很多的加分,相反它可能会使你的文章出现这种喊口号、假大空这样的一种现象。所以说我们的语言一定要在严谨的基础上再去追求优美,优美不是大家第一个放在前面的,严谨才是。什么叫严谨?比如说有很多同学在写作文的时候往往会这么来写,一句话他会翻来覆去不停地说,我们就会说这叫叫车轱辘话来回说,那你想想你通篇写了很多,你可能写了八百字,但是你可能就有一句话是有效的,其他所有的话都是在附和它,那你想一想你这个语言是严谨的吗?不是,它是散乱的,它是没有逻辑的,对不对?
所以说语言一定是要在严谨的基础上再去追求优美,不要上来就追求优美,往往只追求优美,就会导致你的语言丧失了它应该有的功能,那么这个时候其实整篇作文的成文并不太好,因为它体现不出来你的独立思考,体现不出来社会视野。那么这种喊口号和假大空除了体现在语言上面,还会体现在什么上面呢?因为我们现在考的点越来越大了,比如国家大事,社会热点,如果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总是写国家大事和社会热点怎么样,从个人上升到民族,上升到国家,所谓的升华,你会发现它其实有点太过于空泛了,就是没有把这个论点落地化,所以它看起来很虚,就会产生喊口号和假大空的现象,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去写呢,我们来想一想,比如说我们考了一个题目让你谈谈对英雄的看法,这个题目在模考题当中非常常见,同学们一般会这么来写A是英雄,B是英雄,C是英雄,他会举三个例子,来说明这些英雄他们做了什么样的事情,他们是怎么被称之为英雄的,然后最后来呼吁一下我们应该要向英雄学习,我们要尊敬英雄,就是有一些同学会这么来写。
比如说换个题他们依然可以这么写,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应该如何奋斗,很多同学会写A青年在奋斗,B青年在奋斗,C青年在奋斗,所以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应该去奋斗,所以你会发现我们会花大量的篇幅在这个例子上,然后说他是怎么奋斗的,他有什么样的精神,我们应该学习他这样的一种精神,这是我们一般来讲的写作思路,但是你回过头来看一看它是不是略有些假大空,类似于喊口号,并且你会发现他会很俗,因为80%的同学基本上都是这样的写作思路。
我们应该怎么样呢?首先,我们要学会以小见大,就是我们要把素材的积累转换一下,人物类的素材应该是辅助的,我们要开始关注的是这种现象类的素材,比如我们说2018年有一些词汇,佛系青年、丧文化,是不是都可以成为我们的素材,并且它能够跟社会的风气联系在一起,从而跟我们国家的热点联系在一块。所以说我们要做什么呢?就是把国家大事落地到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社会现象,这就是以小见大,把这个很大奋斗的主题给落地化了,你这篇文章接地气了,老师会产生共鸣感和代入感,这篇文章就成功了。
第二,我们要有辩证思维,什么叫辩证思维?比如说在文章当中出现了两个量,个人和国家,青年和国家,我们要怎么去写,你不能只去写国家,青年就应该没有自己,就应该只有国家,如果你是这样写,会过于片面了,所以我们要辩证地去写。我们首先要确定两者的关系,然后适用一些反转正,比如说青年既应该要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也要实现他在国家当中的责任,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要把我们个人的价值放在国家的时代的洪流当中去实现、去奋斗、去进行,所以你看这两者的关系,你就把它给融合在一起了,这篇文章就会有辩证思维。
第三,给大家看一个例子,辩证思维我们在描述的时候应该怎么说,一般它会有一些词语需要大家注意,比如在这里我要先承认我否认那个点的好处,我会说经济的问题、生存的困窘的确会牵累到人的心灵的选择,所以这个时候我肯定了物质有牵劳心灵的作用。接下来我要否认它,因为我的重点是精神比物质更重要。首先我不得不承认反面论点当中也有值得我去肯定的小部分的点,但是我马上要做的是否定它,所以说这叫反转正,这样能够体现出你的辩证思维。
第四,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多用意象去修饰,比如标题多用一些意象,《生命的底色》,《芥子之中的灯》这一些都是意象,然后开头结尾把修辞相互呼应,让你的文章更加优美有文采,就像这样的段落,在开头我用了比喻,我把人生比作一条河,在结尾的时候我同样用了比喻,我把自己比作微渺的一粒,继续把人生比作一条河,所以开头用了比喻,结尾也用了比喻。所以在开头和结尾,我实现了首尾呼应,就是在修辞上我们是一致的,在论点上我们也是一致的,所以这叫意象的修饰。
我们刚刚给大家一些备考建议:
首先,我们要去学会积累你真正有用的素材,比如有一些现象类的素材,这个非常重要,人物的素材只能作为一个辅助,不能作为论证的主体,而分析社会现象对写一篇文章是非常有好处。
第二,我们要开始注重我们的逻辑,要开始处理辩证的思维,当出现了个人和国家、青年和国家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去处理,怎么去辨别?这是我们第二个非常重要的点,然后就是不得不承认,最后又不可否认这样的一种反转正的转折,非常重要。
第三,我们要对语言进行一下修饰,这个修饰会帮你在严谨的基础上提高一些文采,你要注意语言的优美,其实有时候不要求你通篇都很优美,你有一些语句的点缀就可以,不要为了追求语言的优美,而导致你整篇文章的逻辑进行了偏离,或者是老师看完整篇文章不知道你要说什么,整篇文章都是一些很华丽的句子,但是没有重点,这样是我们所杜绝的,所以我们要进行一些这样意象的修饰。以上就是对于2020届的考生或者是以后的考生,我们备考的建议。
最后今年的语文高考已经结束了,但是结束的这一天,我们高二的同学已经自动转换为高三的同学了,所以希望大家能够好好的准备语文的考试,多做一些筹备,尤其是作文部分,因为作文我们说它毕竟是在我们的高考当中占据了60分的总分,它相当于占据了半壁江山。所以我们多下一点工夫。不要说只是考试的时候,或者是到了期中、期末、周测这种时候才开始去写作文,我们要早早的多做一些有意识的作文的训练,从而能够让自己的作文有一个好的分数,这样当你的总成绩出来的时候,你会发现因为你的作文成绩非常的优秀。
微信搜索"考试吧高中资讯" 关注也可获得高考秘籍
相关推荐:
2019年高考答案pdf下载 | 2019年高考真题pdf下载
2019高考答案 | 2019高考真题 | 关注微信对答案 | 2019高考作文
·2021年高考北京卷作文深度点评与范文(1) (2021-6-8 19:34:13)
·2021高考作文:全国八套卷都强调了青年责任与担当 (2021-6-8 10:21:43)
·2021年高考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怎么写? (2021-6-8 8:49:05)
·2021高考新高考Ⅱ卷作文:从三个维度入手写好"人" (2021-6-7 18:57:46)
·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解析来了 (2021-6-7 16:29:25)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202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地理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答案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真题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浙江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广东高考生物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2022年浙江高考政治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黑龙江 | 内蒙古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