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意上,以精警深刻的哲理而取胜
哲理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精神、统帅。文章有了哲理,就会变得韵味绵长、启人深思,就会变得深刻凝重、精神焕发,就会变得透辟精警、睿智敏锐。近年来,许多高考满分作文都很好的体现了优秀作文必须具备的这一特性。如下文:
消逝中,拥有中
有位诗人曾经说过:“当一个人意识到一颗钻石比一个玻璃球珍贵时,这个人已经可悲地长大了”。历代的文人墨客都会感叹年少的纯真、美好,悲慨于人生的纷繁与忙乱。行走在岁月的匆匆之流中,我们渐渐忘记了用树枝搅乱泥沙的方法,忘记了获得一根棒棒糖的幸福与满足,忘记了第一次学会了骑自行车的欣喜与兴奋。在岁月的匆匆之流中,时间用她那温和的武器消失了我们的单纯,我们的快乐,我们的童年。
所以,当这个世界上有越来越多的人感慨于社会的繁忙,人心的险恶,想要远离城市远离喧嚣,想要重返童年,重回到那个有白雪公主陪伴,用童话与美好堆叠成的世界中时,我只想问他们一句:长大了就是那么令人恐惧吗?时间的流逝就是那样令人害怕吗?
人生是一种平衡的艺术。没有花朵的逝去,哪来果实的收获?没有高昌古国的逝去,哪来现代文明的辉煌?没有童年的逝去,哪来成人的练达与睿智?或许童年的美好是值得泰戈尔为她一再地歌吟,但是成熟的魅力却更显韵味与厚度。张曼玉的美在于她眼角的皱纹,与她举手投足间显现出来的韵味;一个十几岁的少女是绝不会如此的。苏轼的豁达与可爱,在于他宦海沉浮,历经磨难,而终究显现出他那宽阔的胸怀。时间让我们失去了许多,但同时也给予了许多。人生就像这个走进走出的教室一样,总有人会离开,但也有人会进来,你永远不可能把世上所有的人都挤进这个教室。
卢梭说:“上帝让我们在生命中重新获得童年。”我觉得,这个童年并不就是年少那个懵懂无知的童年。一个无知的人快乐是浅薄的,并没有多大意义。一个人历经磨难而获得的快乐才更具意义。其实,我们失去了那个童年后,才获得了更多了的童年。我们像孩童那样,拥有快乐,拥有一颗纯真的心。因为历经海水冲刷的礁石是光滑的,同样历经岁月折磨的心才更纯真,才更能与上帝进行交流。
所以,请停止那些无病呻吟的感叹,世界本该如此,生命本该如此,不要一味地逃避成人的苦难。记住,我们行走在消逝中,也行走在拥有中。、
(2007年浙江卷以“行走在消逝中”为话题)
这是一篇对人生确有深刻认识的哲理散文。作者体味到时间让纯真的童年消逝,伴随的是繁杂、喧嚣和险恶,借诗人的话说是“可悲地长大了”,这也是“愤青一族”常有的感慨。可是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而是笔锋陡然一转,转到一个新的视界,即消逝中诞生的一个个新的生命:辉煌、成熟、更显韵味。消逝的同时又拥有,失去童年是为了获得更加纯真的童年。小作者感同身受,其笔法转换其实是思想的转换,文章脉络是其思想的脉络。像这样深刻睿智的文章,在考场作文中实属少见。
二、结构上,以设置条理清晰的分论点而取胜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骨架清晰而不模糊,整齐而不混乱,匀称而不臃肿,就能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如下文:
中国崛起的背后
短短的几十年,中国改革开放深入人心,不断深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百姓生活日新月异,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科技事业突飞猛进,国内生产总值超越日本;中国的声音在国际舞台上不可或缺,而且越来越响亮……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的崛起,其原因何在?让我们探究中国崛起的背后一一
天道酬勤,中国崛起的背后是勤奋。"勤能补拙"人生在勤,不索何获"“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宝剑锋从磨而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中国人的眼里,勤奋不仅是一种励志的精神力量,还具有伦理道德的色彩。靠勤奋,我们在一穷二白的国土上建立了工厂,建立了现代文明;靠勤奋,我们在十年浩劫后千疮百孔的废墟上
构建了美好的家园,构建了幸福生活。
活力勃发,中国崛起的背后是创新。地质学家李四光不迷信中国大部分是陆相地层的传统"贫油论",创新地提出了自己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理论,使我国终于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海尔集团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作为发展的手段和依托,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从引进技术到整合国内外资源、自力更生,坚持技术创新,使海尔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创新是海尔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不日新者必日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创新才能抓住机遇,占领国际市场,企业才能更加兴旺发达,是创新铸造了祖国今天的辉煌。
见贤思齐,中国崛起的背后是学习。当我们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天朝大国的陶醉中清醒后,我们迅速打开紧闭的窗子,呼吸新鲜空气。本着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原则,高扬邓小平的"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实事求是的旗帜,顶住压力,不断探索,取其精华,去其糟粒,学习、借鉴了国外大量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使我国在几十年间发展为一个现代化强国。
众志成城,中国崛起的背后是凝聚力。2002年世界发生SARS疫情,中国也在所难免,但伟大的人民仅用七天就建造了一座有一千张病床的隔离医院,强大的凝聚力震撼了全世界。汶川大地震中国人民所表现出来的高效率救援行动令西方国家瞠目结舌……在大灾大难面前,13亿同胞,团结一心,凝聚力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展现出"团结成一体的中国"的惊人凝聚力。
中国的崛起不是偶然的,崛起的背后是中国人的勤奋、创新、学习、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等优秀品质,这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创造美好未来的巨大资源。
这是2011年新课标卷的一篇满分作文。这篇作文之所以被定为满分作文,原因之一就是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文章起笔就很简洁,要言不烦的提出议论中心,然后从“勤奋”“创新”“学习”“凝聚力”四个方面着墨,逐一论证,最后总结全文,申述观点,一贯而成。
编辑推荐:
·2021年高考作文备考策略 (2021-4-16 23:29:33)
·2021高考作文备考莫信“套路”和“模板” (2021-4-16 23:24:01)
·2021高考作文最重要的事儿 依然是搞定情境 (2021-4-16 23:21:27)
·2021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十八岁成人仪式"演讲稿 (2021-4-16 23:19:59)
·2021年高考作文:阅卷老师看什么? (2021-4-16 23:18:03)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202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地理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答案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真题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浙江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广东高考生物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2022年浙江高考政治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黑龙江 | 内蒙古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