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写作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借鉴 ——
借鉴点一 巧用人称,拉近读者距离
采用第一人称复数“我们”,或者第二人称“你”,会让读者觉得文章像是在跟自己对话,从而迅速拉近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使文章更具亲和力,加深二者之间的感情联系。
【励志现场】
片段一:我们要有勇气与能力,去接纳一个身旁不再有人陪伴而与现实单打独斗的自己。让自己逐渐剔除软弱、矫情和依赖,变得坚强、厚重与丰盛。(潘云贵《我们终将独自前行》)
片段二:以为解决了眼前的情绪就解决了一切,可只要你一天不改变现实,那些让你烦恼的、焦虑的、痛苦又无从解脱的情绪依然会如潮水一般涌来。而一个人想要的东西,绝对无法只靠“躲”和“熬”就能从天而降。
你得为自己而战,你就是你的命运。(陶瓷兔子《别在最该拼命的年纪装佛系》)
【技能提升】
第一个片段,作者说“我们要有勇气与能力”,就像是对朋友说一起去做某事,这会让读者觉得自己也是文中的一部分,从而认同文章的观点。第二个文段用第二人称“你”来称读者,好像这篇文章就是作者为“你”而写的,有呼告效果,便于对话,利于抒情,富有感染力,容易引起共鸣。
【满分速用】
我们在“创作”中成长,如今已对父母不绝于耳的叮咛感到麻木,可我们总还记得妈妈第一次摸着你的头,爸爸拍拍你的肩,目送你去考试时远去的身影,眼里饱含着热泪与期望。那是我们在一次次被路上的荆棘绊倒后,于苦痛的血泪中再次爬起的不竭动力。这一份真诚的祝福,这一份热切的期许,是托起我们的双翼让我们飞上天的风,是生活的“读者”馈赠我们的第一份礼物。(浙江考生《心中期许,笔下风云》)
【速用点拨】
该语段先用第一人称复数“我们”将自己和读者放到一个阵营里面,讲述共有的生活和情感体验,拉近和读者的距离。在叙述过程中,又频繁地与第二人称“你”转换,语言亲切,能快速唤起读者的回忆与感动。
借鉴点二 讲好故事,引人入胜
写作时,在故事中体现道理和观点,既能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又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一个道理。口号式的励志很难打动人心,满篇大道理、说教意味太浓还会让读者产生抵触心理,我们在写作时也应避免单调空洞的论述,适当加入故事性的叙述。
以林清玄的《心田上的百合花开》为例,作者将断崖上一株百合花的生长经历用拟人的手法编写成一段动人的故事,来展现环境虽然艰苦但野百合依然坚持绽放自己的执着精神。故事虽假,道理却深入人心,正如文章结尾所说: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读者很容易由此联想到自己人生奋斗的经历,并从野百合的故事中受到激励。
【满分速用】
“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读到这句话时,我脑海中闪现的,是自己抱着模拟试卷痛哭的模样。
记得高三刚开始时,我总是心比天高。我的房间里贴满了自己心仪的大学的照片,我甚至用那所大学的校训做自己的座右铭。但,我忘了,忘了梦想与现实之间是有距离的。……翻看自己的模拟试卷,那些鲜红的叉号,在我眼前不断放大、扭曲,我似乎都要被吞噬了。终于,我忍不住开始疯狂地撕手中的试卷,然后守着一堆碎纸蜷缩在地板上,泣不成声。妈妈在一旁显得手足无措,良久,她蹲下身子抱住我,缓缓地说:“孩子,不要怕失败,你要学会面对现实,正视自我,好好想一想自己的目标,再继续努力。”(甘肃考生《其实,还好!》)
【速用点拨】
片段引用鲁迅的名言,但没有单纯地论述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而是联系生活中的故事,通过叙事来表达自己对名言的感悟。感情真挚,容易引发读者共鸣。
借鉴点三 重复关键词,凸显主题
为了使记叙文的主题能够突出,在行文过程中可以围绕主题频现关键词或其近义词,也可以抓住关键词的对立性词语展开叙述和描写。
【励志现场】
她是生物科学院的学生,装束基本四年没变,牛仔裤加一件合身的上衣,冬天棉裤棉鞋裹成球。但就是这么一个看起来和精致毫无关联的姑娘,实验数据记录得一丝不苟,操作顺序从来都毫无差池。
…………
一个行业真正尖端的人物,也不全是衣着华贵生活精致之人。袁隆平撸起袖子站在稻田边的模样被印在了教科书上;马云密布着皱纹的脸上,有孩子般清澈和天真的神情。他们好像也奔赴在更好的道路上,没有太在意身姿是否足够优美,步履是否太过匆匆。(倪一宁《你不必急着精致》)
【技能提升】
该文段叙述“她”的故事,和引用袁隆平、马云的故事时,都扣住“精致”一词展开叙述。事例是常见事例,但运用角度不同,抓住关键词能更好地让素材服务主题,做到了形散神聚。
【满分速用】
爷爷也是乡邻眼中的好人。给生产队干活儿,从来就不知道惜力,他把生产队当成自己的家;爷爷是木工,谁家让爷爷做个箱子、柜子,爷爷总是挤出时间早早完活儿,从来没收过报酬。
有人说爷爷太傻了,自己没多少收入,为啥不借这个机会挣点儿钱花?
…………
爷爷的“傻”也遗传给了爸爸,爸爸也做过不少“傻”事。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天晚上,爸爸开着三轮车从工地回家,半路上看到一个人倒在路边,就立刻停车问明情况,把那人送到了医院,还给垫付了医药费。事后邻居们经常开爸爸的玩笑,说:“如果那人咬定是你碰的怎么办?你可能一年的活儿都白干了!”(天津考生《“善”“傻”家风一脉流》)
【速用点拨】
该片段强调了“善”人行“傻”事,看似“傻”,却处处闪现着“善”的光芒。文段紧扣住“好人”和“傻”这两个关键词,写爷爷和爸爸做的“傻”事,恰恰表现了他们“善”的共同点。
阅读励志文,还能在不知不觉中给我们力量,塑造我们积极向上的思想。相信通过读励志文收获了满满正能量的你,也能写出真挚温暖的好文章。
涵养思辨能力,书写思维深度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明确要求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逐渐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要让学生“敢于批判质疑”“善于反思”。高考作文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平时要多读一些优秀的思辨文章,从中学习如何解剖问题,如何多角度地论证观点,从而使自己的文章做到观点新颖,逻辑严密,又富有思想性。
要想在写作时写出思维深度,以下三个方法就必须掌握 ——
方法一 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
我们写作时分析一个问题不要看到表面就断然下结论,要学会通过个别来窥知其整体,透过表象探究其本质,由表及里,深入事物的内部去纵向思考,才能使文章更有深度。
【思辨现场】
家长会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孩子比较,这种现象完全归咎于家庭,是不公平的。一种强调赢家通吃、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价值观仍然流行于社会。在这种观点的引导下,家长怎能不希望孩子获得成功,唯恐他们沦为这个世界里的“loser”。不唯孩子,每一个成年人不也为“中年焦虑”“被同龄人抛弃”等概念所困扰?……当社会中的个体都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而不会惹来旁人异样的眼光时,“别人家的孩子”自然会消融在阳光里。(李勤余《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父母错了吗?》)
【技能提升】
选段从“家长会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孩子比较”的社会普遍现象入手,拨开家庭原因迷雾,由表及里,抓住社会风气影响这一根本原因,深入论述。同时,文章从孩子上升到家长,不仅观点态度明确,还围绕多个层面展开思考,体现出思维深度。
【满分速用】
读《三国演义》常常感到困惑:诸葛亮明知恢复汉室无望,为什么还要出山辅佐刘备呢?这固然有报答刘备知遇之恩的因素,更是诸葛亮勇于挑战的精神的体现。曹操、孙权大业已定,他失去了在这两个阵营中做管仲、乐毅的时机,只有刘备能给他这样的机会。与其做历史的旁观者,不如做实践者,这样或许还能够创造奇迹。(江苏考生《美美与共,成就辉煌》)
【速用点拨】
文段以设问的形式,明确“诸葛亮出山是一种勇于挑战的精神的体现”的观点。在对比中逐渐深入,富有感染力。从典例中另寻角度,从事件中探寻本质,思辨性强。
方法二 由此及彼,丰富联想深内涵
此技法要求我们根据某些相反或相同的事、物、情、人等,由此及彼,展开联想,用以论证自己的观点,是一种思路自由开阔的议论方法。
【思辨现场】
寻踪一碗面的来历,会惊讶地发现,在它的身后,竟拖着一条望不见尽头的链条。即使有志于溯流而上,穷追不舍,也至多能追踪至麦子的播种,便不得不戛然止步。
从对一碗面的寻根中,不难窥见人际关系错综交织的样态。生活中的每个人,其实皆身处千丝万缕的关联中,只是太多太多的人,目光短浅,极易被表象迷惑,被利益引诱,无意亦无力极目远望或明察秋毫,以至于忽略自身与他人之间无法斩断的盘根错节。(安黎《人,生活于看不见的关联中》)
【技能提升】
该语段由一碗面,联想到麦子的播种,进而联想到人际关系的复杂。可谓以小见大,新颖别致。由客观外物联想到主观人际关系,内涵丰富,引人深思。
【满分速用】
爱书爱纸的人等于迷恋天上的月亮。原来,好文字就像天空的一轮满月。
写生这一词,其实就是对生命的另外一种诠释。无论你用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姿态,自然地去生活,做好自己,你还累吗?诚如杨绛先生所说,活到了一百岁,到最后才明白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最快乐的事就是自己内心的淡定与从容,世界是他人的,与你毫无关系。(江苏考生《品是语言滋味长》)
【速用点拨】
生命的姿态可以外现为好的文字。此段由文字联想到人生活的方式,生活的姿态,以及内心的淡定与从容。联想丰富,联系紧密,使文章既生动又富有哲思。
方法三 二元统一,论证全面显高度
很多作文题都不是强调一个方面,一种元素,而是常常以二元形式出现,文题中往往隐含着相对、相反的因素。这就需要我们在立意、行文时找到两条线的交汇点,找到它们彼此联系的地方,比如对立统一的关系、并列并存的关系等。
【思辨现场】
新的时代本来就为所有人的活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互联网同时打开好与坏两道门,铺好通往美好生活和美好陷阱的不同路径。
很多人因为互联网提供的便利变得更为有趣,活成了自己想不到的样子;但也有很多人习惯以爱之名对你过分体贴 ——
犹如乐于帮你寻找人生道路的父辈。帮人定制这个那个服务,让人从一种狭隘走入另一种狭隘,变得钝感、不会选择、看山是山、照单全收,活成了被各路商家收割的目标用户的样子,接受这些服务的人可能并不愚笨,有些还是行业的佼佼者,他们只是缺少更多元、更丰富的趣味。(詹腾宇《无趣是一种时代病》)
【技能提升】
该选段在论述互联网的利与弊时,一分为二,深入探讨,使文段论证更为全面。从互联网到定制服务到多元、丰富的趣味,思考逐步深入,文章高度尽显。
【满分速用】
人心有坚硬之处,亦有温柔之美。刚柔并济,是百炼钢与绕指柔的完美衔接,是人格的双重升华,是造就和谐自我的应有之义。
过分的强硬与柔软都会导致人格缺憾。真正和谐的自我,应当如稼轩一样,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铁血豪情,亦有“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的刻骨柔情。生而为人,我们既要有对大是大非的恪守,又应有对小情小爱的珍视;既要坚守住自己的人生准则与态度,又应保有灵敏感知风花雪月的能力。(上海考生《刚柔并济,造就和谐自我》)
【速用点拨】
柔软与坚硬虽泾渭分明,但并非南辕北辙。选段很好地抓住了二者对立统一的关系,让它内化为完满的人格,含意丰富的同时高度尽显,再加上丰富的引用,整齐对偶的句式,文质兼美。
我们在作文中,如果运用全面的观念、联系的意识、辩证的思维,文章就会更有逻辑性。另外,关于思辨文还有很多可借鉴的地方,比如反弹琵琶、推陈出新等,这里不再具体阐述,我们在写作时可灵活应用。
看历史,扬人文之光
创作离不开生活,但我们不要忘了,在现实生活之外还有广袤的历史原野。历史文中那些丰富而生动的细节正是我们写作珍贵的材料,高考优秀作文如《赤兔之死》《昭君的选择》《题乌江亭》等,其中都少不了历史素材的身影。置身灿若星河的历史中,一张张陌生又熟悉的面孔在我们面前闪现,一段段遥远又耳熟能详的故事在我们心中回响。如何才能将其定格,化作自己作文中永恒的一瞬?如何才能使自己笔下的历史素材显得鲜活而灵动?
编辑推荐:
·2021高考满分作文写作技巧及方法 (2021-5-17 17:02:21)
·2021高考历史材料作文如何写出彩? (2021-5-17 16:57:00)
·2021高考高分作文:如何引入热点素材? (2021-5-17 16:55:24)
·2021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展现青春激昂的风采 (2021-5-14 16:17:49)
·2021高考提分技巧:写作文要做到心中有国 (2021-5-14 16:12:26)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202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地理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答案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答案已公布
2022年湖南高考生物真题已公布
2022年广东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浙江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22年广东高考生物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2022年浙江高考政治真题及答案已公布(完整版)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黑龙江 | 内蒙古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