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高考 > 2021高考作文 > 作文专家指导 > 正文

2021高考作文写作技巧解析及操作建议

来源:考试吧 2021-4-12 18:48:45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2021高考作文写作技巧解析及操作建议,更多2021高考作文指导、高考作文素材等信息,请及时关注考试吧高考网或微信搜索“考试吧高中资讯”获取相关信息。

  这就需要我们熟练掌握历史素材的三大运用技巧 ——

  技巧一 场景还原法

  历史文的场景还原就是选取典型的能展现人物精神风貌的场景,来写出人物的某种精神品格;或用意境侧面烘托人物。场景还原有一种强烈的既视感,使人物形象鲜活生动,有血有肉,能更好地感染读者。

  【满分速用】

  而他,我心中的英雄,此刻正在虎门主持销烟。是的,他就是林则徐 ——

  清朝第一位睁眼看世界的人。他的身躯,是那样高大伟岸;他的目光,是那样凌厉,有着让人不敢直视的威严。我慢慢地向他走近,一步,两步……而他只是专注地盯着那一方方石灰池。池子的中间是那毁了无数强兵猛将的罪魁祸首蒙

  —— 鸦片!

  夕阳渐渐落下,夜幕低垂,林先生还静静地站在海滩边,凝望着远处。“唉 ——

  ”一声长长的叹息传入我的耳际。他在叹息什么?难道他不应该为了今天销烟的顺利而高兴吗?我默默地跟在他的身后。海风吹起他的衣角,宽大的官服显得他更加瘦削,夜幕下,他的背影更显凄凉。(北京考生《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

  【速用点拨】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虎门销烟成为打击毒品的历史事件。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该片段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想象,还原了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场景。作者通过描写林则徐“专注地盯着”“一声长长的叹息”等细节,写出了林则徐为国家深感忧虑的爱国情怀。历史人物由此在读者眼前变得鲜活起来,从而打动人心。

  技巧二 聚合叠加法

  聚合叠加法是指对多个历史人物采取或同类叠加或异类叠加的素材使用方法。同类叠加,可凸显历史人物的精神共同点,能更为有力地表达观点;而异类叠加则可以起到对比鲜明、扬此抑彼的表达效果。

  【满分速用】

  片段一:当责任作为一组文化遗传的密码时,我们看到的是一种绵延不绝的传承。从先秦诸子为国家利益而奔走,到司马迁、班固公正执笔、著书立说,他们为了自己肩上承担的责任,从不向人生的困厄屈服。从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到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他们即使经历万千挫折,也从未舍弃自己深沉的爱国情怀。从五四青年到钱学森、邓稼先、黄大年……他们在璀璨年华以国为家,或为民族独立而呼告,或为强大国家的军事力量而甘于清贫。无数个他们,以士子、诗人、科学家等身份,身体力行为责任做注!(吉林考生《飒沓青春生浩气,不畏任重求弘毅》)

  片段二:生活在19世纪的狄更斯,彼时改革初行社会动荡,英国贵族与底层贫民矛盾激化,资产阶级戴着虚伪的面纱招摇过市,那算不上一个好的时代。换句话说,那并非一个适合文艺发展的时代。可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狄更斯并没有纵情歌酒,怀着绝望的心情自暴自弃,也没有愤懑偏激,而是用一支笔给当时的英国开出了一剂良方:宽恕与爱。

  …………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生死,然而又有多少人困于自己的生不逢时郁郁而终,如那个错生在帝王之家的亡国诗人李煜,如那个忧愤一生最终病死的贾谊。倘若他们能正视自己的年代,能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现状,那么历史是否会有所不同?(广东考生《生逢其时》)

  【速用点拨】

  片段一属于同类叠加,从先秦诸子到钱学森、邓稼先等人,作者所选历史人物跨度很大,但这些人物身上都有着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同类并举,更好地论证了责任在中华儿女之间血脉相承的这一观点。

  片段二则属于异类叠加,先是选用19世纪的作家狄更斯,用他身处糟糕的时代,却借助文学,用宽恕与爱拯救英国的事例来从正面论述自己的观点。再用李煜和贾谊的事例从反面说明了他们那种消极的生活观的错误,从而深化主题。

  技巧三 多维解读法

  多维解读法是指对同一个历史人物,对其人其事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思考、分析、评价和提炼,以概括出多层面、有见地的观点和话题的素材运用方法。探寻历史人物的不同特点,展现人物的立体风貌。

  【满分速用】

  先说鲁迅和胡适。鲁迅主张对现实社会进行最激进、最无情、最全面地抨击,而胡适则主张走改良主义的道路,只图一点一滴的、渐进式的社会改良进步。如果说鲁迅的主张像一剂苦药、猛药,针对的是这个民族的顽症,那么胡适的主张更像是“健”字号的冲剂,对身体健康的人,能起到调和身心的作用。

  再说鲁迅和沈从文。鲁迅和沈从文都是中国近代文坛中有大成就者,一个举着劈向黑暗的启蒙之剑,一个唱着至善至美的人性之歌。他们代表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就像玫瑰和紫罗兰散发着不同的芬芳。但是两位文学巨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鲁迅成了现代文学殿堂里唯一的神,而沈从文却被逐出了文学殿堂以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被人知晓。何以如此?非此即彼的极端思维使然也。(江苏考生《高原上没有臣服的山头》)

  【速用点拨】

  文章以“高原上没有臣服的山头”为题,就如何看待文学界关于鲁迅的讨论的问题,提出观点。作者在对鲁迅本人的分析上没有做单一的论述,而是通过与另外两位大师的对比,从思想性、文学性以及文坛地位三个方面进行多维解读,既体现出作者对鲁迅的深刻认识,又观照了主题,使立意鲜明,论证深刻。

  洋洋洒洒五千年,中国历史留下了太多的韵致,相信通过阅读历史文,我们能更好地理解相关史实,使古典文化在我们的作文中散发出独特的馨香。

  积累博览新知,拓展写作素材

  读博览文,能够帮助我们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也能增加我们的写作素材。就内容而言,博览文叙述严谨,准确,翔实,尤其是能体现最新科技成果的文章,作为素材运用到写作中来论证社会进步等观点,会有意想不到的好效果。不过,这类素材在使用时,要注意切莫生硬地简单罗列数据、枯燥地叙述,而要灵活地使用,才能让作文更出彩。

  使用博览新知类素材要注意以下几点 ——

  一 提取主题,化叙为议

  博览文多是叙述说明性文字,为的是将一个专业知识讲解清楚,而我们在使用其作素材时,主要是理解文章主题思想,将一个客观事实或现象迁移到写作话题中,并将一些内容转化为议论,辅以适当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使这类素材发挥出它们的作用——既能论证观点,又能让文章有新鲜感。比如以下知识点:

  西北大学的一项研究结论是:看到远方也许是鱼类离开海洋的助力之一,而拥有更广阔的视野会深刻影响动物的行为。在研究了许多鱼类和四足动物之间过渡的物种后,研究人员发现,在进化至可以行走之前,它们首先进化的是眼睛。在1200万年里,从肉鳍鱼到四足动物,它们的眼睛几乎增大了三倍。(崔禄丰《当鱼类看见了光明》)

  该片段用记叙、说明的方式,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写看到远方可能是鱼类离开海洋的助力之一。我们在写作中,则可以从这个地方提炼立意,如远方是鱼类的梦想等,并以此作为论据展开议论。

  【满分速用】

  那又如何,总有一种方式,让我们远行。

  困住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无疑是残疾和病痛,无论是史铁生被困于轮椅之间,还是尼克·胡哲自出生便四肢全无,他们都承受着超于常人数百倍的痛苦。可身体残疾又怎能禁锢住一个人渴望远方的心?面对这样的困境,史铁生在文学中找到精神升华之路,尼克·胡哲也打开他“不设限的人生”。

  …………

  鱼因为看到远方,离开海洋,进化成别的物种。而那棵飞不动、走不得的树,一粒种子就能让它到达远方。(湖南考生《换一种方式远行》)

  【速用点拨】

  本语段以“到达远方”为中心立意,先以人为例展开议论,阐述身体可以被禁锢,但精神能到达远方的哲理。到了文末,再以鱼和树为议例,虽字数不多,但已使“到达远方”的范围和意义得到了有效扩展。

  二 化虚为实,形象表达

  许多博览文中会附有各种数据,数据虽然有清晰准确的一面,但如果我们不能很深刻地理解数据所体现的意义,那么数据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所以,在这类素材的运用中,我们不妨采用化虚为实法,避开单调的数据大量出现,而用生活中大量可感知的形象来描述,让读者产生共鸣。

  比如在用到“FAST”(天眼)作为素材来论证科技进步等观点时,我们可能会读到关于“FAST”的各种数据,感受到这一工程的伟大,如:

  七千多根钢缆织起的这张巨网,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精度最高的索网工程。四千四百五十块反射面板,每一块都可以转动……用六根钢索拉起馈源舱,将重达三十吨的舱体在高空精准定位,误差不超过十毫米。(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解说词)

  但这样的数据在写作中没有太大的意义,不好记忆,也不够形象。如果能化虚为实,用读者熟悉的日常事物来与之比较,这样读者对“天眼”的认知会加深许多,也能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满分速用】

  通过网络视频,我有幸见到了由中国自主研发的目前世界上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

  “中国天眼”的顺利完工,它的表面积相当于30个足球场,步行绕一圈需要40多分钟。我亦有幸体验到了网购、移动支付等带来的便捷与舒适,以及高铁带来的“中国速度”。祖国科技日新月异,经济飞速发展,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而我,为有幸亲眼见到祖国的成长与强大、亲身经历祖国发展带来的改变而骄傲。(河南考生《未来,你好》)

  【速用点拨】

  该语段在描述天眼的表面积时,用“30个足球场,步行绕一圈需要40多分钟”来形容,这样读者心中就能有一个明确的大小概念,更加直观地体现出“世界上最大”这一概念,从而对“天眼”工程油然而生崇敬之情。

  三 领会要义,灵活使用

  有些专业知识对于中学生来讲难免深奥难懂,而博览文好就好在会将晦涩生僻的知识,用文学的手法加以表达,变得容易理解,有的甚至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如此一来,当我们充分理解了一个专业理论后,更要灵活使用,升华一个知识点的内涵和意义,拓宽它的使用范围。

  比如我们常见的一个混沌学概念“蝴蝶效应”,它原本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从其本意出发,可以延伸出很多适用话题,比如“联系”“变化”“成长”等。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时要避免堆砌专业术语,尽量贴近生活,这样既能使文章显出深度,又不至于枯燥无聊。

  【满分速用】

  在混沌学理论中,有一个著名的“蝴蝶效应” ——

  亚马孙雨林中的一只蝴蝶扇动几下翅膀,也许就会引起两周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个理论上可能发生的事件,意味着我们的生活充满变数,难以预测。也有许多人不相信“蝴蝶效应”,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究竟该如何看待这两种不同的生活观呢?

  “生活充满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比如,在我国东北冬天下雪是必然的,但每年哪天开始下雪则是偶然的。”这是我上高一时,政治老师上课时对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解释。诚然,必然事件是可以预测的,而偶然事件难以预测,问题在于,偶然与必然真的是如此简单的一种关系吗?通过研读西方哲学著作,我发现这其实是个延续千年的哲学问题。(俞陶然《做当代的“圣之时者”》)

  【速用点拨】

  该语段运用了“蝴蝶效应”这个专业术语,但没有在概念上过多纠缠,而是深入浅出,将这个概念所体现的“生活充满偶然性”这一层意义,与文章的主题“预测”关联起来。运用简洁灵活,增加了文章论述的深度。

  博览文是一把帮助我们打开陌生专业领域的钥匙。想让自己的作文更有新鲜感和时代感,更丰富多彩,我们在平时就要多注意积累新的知识。

  鉴名家,写文采飞扬

  名家们笔力雄厚,因为他们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有炉火纯青的语言功底,他们的文字浸染了对人生的理解。我们读名家文,不仅能够从中汲取思想的养分,加深对人生的理解,还能以其为写作的标杆。从名家文中积累写作的素材,借鉴写作的技巧,可以让我们写作的火山不再休眠。

  我们在写作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借鉴 ——

  借鉴点一 工笔细描,捕捉瞬间

  名家们不写“复制”的文章,即使写同题的文章,也比一般人要新颖、细腻。奥秘就在于他们拥有捕捉瞬间的能力和深厚的细节描写能力。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用心观察和感受,你也会有与众不同的灵感迸发。

  【名家现场】

  瓦尔登湖的风景是卑微的,虽然很美,却并不是宏伟的,不常去游玩的人,不住在它岸边的人未必能被它吸引住;但是这一个湖以深邃和清澈著称,值得给予突出的描写。

  …………

  水是这样透明,二十五至三十英尺下面的水底都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赤脚踏水时,你看到在水面下许多英尺的地方有成群的鲈鱼和银鱼,大约只一英寸长,连前者的横向的花纹也能看得清清楚楚,你会觉得这种鱼也是不愿意沾染红尘,才到这里来生存的。(梭罗《瓦尔登湖》)

  【技能提升】

  《瓦尔登湖》这本书之所以能够跨越时空,打动人心,就是因为梭罗在描写瓦尔登湖风景的时候,能够运用新颖的表达。该选段选取了美好的风景,进行工笔式的倾情描绘,先总写瓦尔登湖的风景特点,再集中、细腻地描绘透明的水、水里的鱼,最后在景色中融入个人情思,描写细致入微。

  【满分速用】

  漫山遍野的树木生机勃勃,树叶青翠欲滴。时有风起,叶飞枝舞。山间的清泉时急时缓,平稳处潺潺流淌,陡峭处又形成一挂瀑布,平添了几分灵动。

  村里的人家零零散散地分布着,房前屋后有不少果树,桃树、李树居多,还有橘子树、枣树,连葡萄藤也奋力地爬到其他树上去凑热闹。村子后面的坡地上一年四季生长着不同的庄稼。坡地周围的一排排桑树,在春天长出肥大的桑叶,在夏天挂满紫红的桑葚。有时,出来找食吃的鸡飞到桑树上,便有了“鸡鸣桑树颠”的意趣。(北京考生《绿水青山图》)

  【速用点拨】

  该片段先总写整个山间的景色,定下灵动的基调。再将镜头聚焦到村子里的果树、庄稼,并具体描写了桑树及“鸡鸣桑树颠”的场景,详略得当,动静结合,如一幅工笔画,描绘出了生机勃勃的乡间图景。

  借鉴点二 虚实结合,审美创造

  名家们除了善于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外,还十分注重文章的虚实结合,以便让文字摇曳生姿、有质感,充满艺术感染力。虚实结合就是把客观实写与主观感受完美结合,考验的是作者的想象力。眼观实物而生发出无限联想,这也是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中要求的“审美创造”的关键。

  【名家现场】

  在融雪的时节,我走在农贸市场的土路上,仍然能遭遇那种久违的泥泞。泥泞中的废纸、草屑、烂菜叶、鱼的内脏等杂物若隐若现着,一股腐烂的气味扑入鼻腔。这感觉当然比不得在永远有绿地环绕的西子湖畔撑一把伞在烟雨淳淳中耽于幻想来得惬意,但它仍然能使我陷入另一种怀想。想起木轮车沉重地碾过它时所溅起的泥珠,想起北方的人民跋涉其中的艰难的背影,想起我们曾有过的苦难和屈辱,我为双脚仍然能触摸到它而感到欣慰。(迟子建《泥泞》)

  【技能提升】

  片段通过对视觉和嗅觉上的描写,充分表现出道路泥泞不堪,但作者并没有困于眼前实物,而是先想到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永远有绿地环绕的西子湖畔”,随后又联想到了“北方的人民跋涉其中的艰难的背影”和“曾有过的苦难和屈辱”。虚实结合使文章厚重,情感深邃。

  【满分速用】

  家人围坐在桌边,端起手中的白瓷碗。白瓷碗中腾起的阵阵热气模糊了我的视线,也似乎化开了生活中积攒下的不快与疲惫。热量通过白瓷碗传递到手中,让人惊叹其磅礴的能量,手捧白瓷碗,就好似捧着一颗全力跳动着的心脏。将白瓷碗端到嘴边,用筷子扒一口粥进嘴里,未等口中巨大的热量化作暖流奔涌到全身的每一寸筋脉,手上的动作便已停不下来了。(江苏考生《碗中乾坤》)

  【速用点拨】

  片段通过极富想象力的语言,将一个家人围坐桌前吃饭的普通生活场景写得十分生动大气。“手捧白瓷碗,就好似捧着一颗全力跳动着的心脏”,这样跳跃性的联想,使文章不拘泥于一般的叙述,虚实之间彰显文字魅力。

  借鉴点三 具象感受,融情于理

  名家们在写作的时候,常常通过优美的文字来表达人生体验,会在文字中灌注智慧与哲理。“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将所思所想注入笔端是将抽象感受化为具象文字的过程,而在语言表达上,应避免说教,融情于理。

  【名家现场】

  痛苦和欢乐是生命力的自我享受。最可悲的是生命力的乏弱,既无欢乐,也无痛苦。

  生命平静地流逝,没有声响,没有浪花,甚至连波纹也看不见,无声无息。我多么厌恶这平坦的河床,它吸收了任何感觉。突然,遇到了阻碍,礁岩崛起,狂风大作,抛起万丈浪。我活着吗?是的,这时候我才觉得我活着。(周国平《自然和生命》)

  【技能提升】

  该片段将抽象的人生感悟展开来论述,将生命比喻成一条河,将“生命力的乏弱”形容成“平坦的河床”,而人生中遇到的阻碍,则是“万丈浪”,如此表达十分动人,既传达了观点,又极具感染力。

  【满分速用】

  “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小孩为了分辨两者不同,扯断了枝条,然作为食物,茎叶纠结又有何大碍呢?既然当初种植之时是为取其实而啖,那么在生长过程中就该不忘初心,顺其自然,不应因现状复杂变化而改变人生前行的方向,且念初心看人生。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腾,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我想,我也该如此,不是一直企盼着完美的生活,而是在洪水奔腾中不忘初心,双眸清亮,无论春雨、夏雷、秋霜、冬雪,都能认准我所选择的道路,然后坚定地走下去。(山东考生《且念初心》)

  【速用点拨】

  该片段很好地进行了说理,作者引用名人语录支撑自己的观点,在议论之后又提出了个人感悟,既升华主题,又让人感受到了“初心如暖阳”的青春哲思,格调积极、乐观、昂扬,充满正能量。

  除了以上三个借鉴点,名家文中有些句子甚至可以作为素材直接运用到作文中,使我们的文章更富文采。阅读积累名家美文,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我们的文字功底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扫描/长按二维码关注 助高考一臂之力!
获取2021年高考作文
获取2021高考真题答案
获取9套高考内部资料
获取历年高考真题答案

微信搜索"考试吧高中资讯" 关注也可获得高考作文

上一页  1 2 3 

  编辑推荐:

  2021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300题”

  2021高考语文必会100个多音字总结

  2021年高考:高中数学诱导公式全集

  2021高考英语冲刺:英语作文20套经典模板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wuxiaojuan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