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有效度的考试?考试如何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基础会考应该怎样追求以学生为本?
【专家观点】 基础会考应以考生为本
■江郎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新课程的追求,其中包括提供适合学生的教学要求和考试要求。基础会考是对文、理科学生高考反向科目的考试,考试结果的强化运用,在某种意义上是为了保障学校均衡开课。鉴于非高考科目的课程开设和学生的学习状况,这一措施不能来得太猛,即折合高考分不能太多,考试试题不能太难。须知,对于文、理科反向课程科目,不按国家计划开课的现象并不鲜见,不管原因多么复杂,结果都是让学生失去了学习这些课程的权利和机会。学生本来就吃亏了,我们再用脱离了学生学习实际的考试难度让学生去承担失败的后果,既失去考试的效用,也没有体现对学生的关怀。当然,教育同时代表着社会的意志和愿望,体现着社会对学生学习的要求,但这种愿望和要求,具体到不同的区域和时期,在怎么达到社会要求的步骤上,需要把握好分寸。当考试离开学习者的实际学习状况而运行时,当教育逾越了现实固有的限度时,它所代表的社会目的不仅不能顺利地实现,反而会给学习者带来不良后果。现今学校不少非教育的东西,不少是教育行为超过了这个限度的结果。
关爱学生不应在口头上
我们说关爱学生,以学生为本不应该是虚空的、口头上的,而要体现在教育教学行为上,特别是评价行为上。这就是海南省高中新课程第一次基础会考的两个效度指标,为什么要把实现预定难度放在第一位?因为这个要求强调和体现了基础会考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均衡性引导和适切的目标期望,使能够认真开课的学校,认真听课的学生都能够通过这场考试,不需要加班加点、强化训练,不增加学生过重的负担。特别是技术这门课程,由于师资、经验的缺乏,不要说上得很好,就是在全省普遍开设都十分困难,我们在调研测试中充分预测到这门课程教学状况并不十分乐观。唯其如此,我们一方面要坚定地把握好考试评价导向,一方面又要特别强调考试对学生学习实际的适切性。当然,强调降低难度不是孤立的、唯一的,命题对兼顾两个效度也是有具体要求的,概括讲:一是低难度要有底线要求,即不能离开课标,不能凭生活经验答题,不认真上课的学生回答不好试题;二是探索用试题的开放性增加试题的普适性;三是要求每科试卷都要有8%左右的题,主要考虑第二效度的要求,这类题既是为今后命题投石问路,又是给今后高中新课程教学一个明确的导向,在某种意义上,又代表着今后基础会考命题的走向。
看到有限性和过程性
通过海南第一次高中新课程基础会考命题,有两点经验值得汲取:
第一,判断试卷的质量,不能只看题不看人,离开学生的学习现状静态地看试题的质量,很容易给人以错误的印象。离开了具体的考试群体孤立地看一套试卷,可能很不错,但具体到某一考试群体使用这套试卷时,就可能好,也可能不好。就基础会考难度的合理性而言,一是不能从某一个或几个学校,特别不能从重点高中的考试情况来判断,而需要从全省考试的总体结果来判断;二是要从学生学习状况动态地看基础会考,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这次考试的难度要求,同时看到今后的考试难度会随着学生学习状态和水平的改善而有所提高。
第二,新课程高考改革涉及的因素错综复杂,我们不仅应该看到改革的必然性,而且也要看到改革的有限性和过程性,这是不能毕其功于一役的改革。海南作为全国第一批高中新课程实验省份,在这场赶超型的课程改革中,我们的选择十分有限。省里对基础会考提出的两个效度要求,让参与命题的40多位专家和老师煞费苦心,经受了一场考验。专家们命题的日日夜夜,人人全神贯注,每题反复推敲,要求每道题要经过十个要素的审查鉴定,促使命题人员进入精雕细刻的研究状态,在精益求精地命好题的同时,命题人员在认识和设计考试方面也获益良多。
[责任编辑:youngl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