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高考 > 2021高考作文 > 作文专家指导 > 正文
2011高考于6月7-9日举行,考试吧整理“2011年高考作文例文:卢安克的离开”供广大考生冲刺使用。预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第 1 页:题目及指导
第 2 页:佳作展示及模拟评卷1
第 3 页:佳作展示及模拟评卷2

  说明:本作文题目是河北唐山一中摸底考试新材料作文“卢安克的离开”。

  【金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近期《中国新闻周刊》推出“2010影响力人物”,一位德国青年的名字赫然列入其间:卢安克。其实,他在中国的影响力已持续十多年了。然而,卢安克已于2010年年底离开了中国。自从央视“面对面”栏目采访后,卢安克顿时成为舆论的焦点人物,或褒扬,或质疑,或讥讽,一拨又一拨的年轻人抱着不同的心态跑到他所在的广西河池市东兰县板烈村。卢安克原本安静有序的生活被彻底打破了!

  有媒体报道,因为中国媒体和社会的过度持续关注,卢安克倍感压力,决定离开中国。卢安克自称“一名教育研究爱好者”,“我做的只是自己感兴趣的事”,极度害怕有人崇拜自己,这是因为“在崇拜者发现理想主义者的描写有多空洞的时候,他们就会对我失望”。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看法与感悟?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津】

  这是一道时事型材料作文题,学生既可以针对这件事情本身来发议论,也可以从材料中挖掘出一些具有普遍性的观点来进行写作。

  1.卢安克无疑在做一件好事,但因为被过多地关注而产生巨大的压力,最后不得不离开。学生可以直接反思当今社会慈善环境所存在的种种问题,比如要么过冷,要么过热,还有种种“动机论”“捧杀与骂杀”等。

  2.卢安克“极度害怕有人崇拜自己”,因为“在崇拜者发现理想主义者的描写有多空洞的时候,他们就会对我失望”,从这个角度思考,我们可以写“理想与现实”,理想化的人与事往往是不真实的,理想与现实总是有距离的,所以可以写“理想与现实”。

  3.卢安克所做的一切,并不是为了博得众人的关注,他只是在做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事而已,他只想做好他自己,所以可以写“做好自己,留住本真”“做真正的自己”。

  4.有很多人不解:被人关注有什么不好?既可以出名,还可以得利。但对于卢安克来说,名与利都不是他想要的。在那平平淡淡的生活中,自有他自己才能品味出来的真意。所以,可以写“平平淡淡才是真”。

  5.由于媒体的过分关注,干扰甚至破坏了卢安克的正常生活,他最终不得不离开。可见媒体关注是可以的,但任何事情都应该有个“度”,要适度,过犹不及。所以,可以写“适度”。

  【阅卷手记】

  这次摸底考试的作文题用了一则新闻材料,可写范围广泛,审题门槛不高,目的就是不在审题这个环节上为难学生,达到“迈步进门不难,登堂入室不易”的目的,努力让学生在语言、结构、内容、个性等方面进行比拼。因为这则材料与学生生活联系很紧,大多数学生都表示有话可说,差别无非是说得好与不好了。

  总体上来看,这次考试的平均分控制在41分~45分这个范围,与河北省高考作文的平均得分还是比较接近的。有超过60%的学生选择了直接针对事件发表看法,基本上属于时评体作文;还有不到40%的学生则从材料中提炼出某个观点来作文,属于传统的议论文。这两种写法各有千秋,不能简单地说谁好谁坏,不过,在实际阅卷中我们发现,写作水平高的学生更容易在时评体作文上获得高分。

  在批阅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亮点,当然也发现一些问题,下面就分别来谈谈。

  亮点一:学生对于社会时事的看法并不盲目,他们在写时评体作文时并没有出现许多老师担心的偏激性文字,基本上都能合情合理地发表议论。有的学生提炼出某个观点,比如“本心”来写传统的议论文,这样就又回到传统的路子上了。

  亮点二:可能是因为这个材料让学生都有话可说,这次考试一些优秀的杂文类文章脱颖而出,这是从前写传统议论文时极少出现的。究其原因,可能是一些题目一看就是一本正经地“写作文”,而这道作文题是让学生“说看法”,学生能够放松地写,佳作频出。

  亮点三:这道题要针对“卢安克离开中国”这一事件发表评论,所以习惯于从古人身上找灵感的作文明显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充满现实感的文字,这对于频频被“骚扰”的古人以及“审古”疲劳的阅卷老师来说,绝对是个亮点。

  问题一:主旨过于集中。虽然大多数学生对这则材料都有话可说,但在阅卷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文章的主旨、内容其实都撞车了,比如笔者所批的一本试卷总共四十篇作文,有二十多篇都在说“不要过度关注”。也就是说,这些学生作文在立意的起跑线上占不到任何优势,特别是一些过于集中的立意,为了不使全体的平均分过高,阅卷老师只能压低分数。

  问题二:文化底蕴不足。虽然学生有话可说,但是文章内容明显底蕴不足。比如要表现某个人或某件事,最常用的手法莫过于对比了,但许多学生找不出可形成对比的素材;比如要增加气势,莫过于适当使用整句、排比句,但不少学生不会使用;比如要增加文章的思辨性、哲理性,莫过于恰当地引用一些有说服力的名言警句,但不少学生积累不足,基本没有引用,即使引用也是一些很常见很普通的句子,说服力不强。这些都表明,学生一方面储备的素材不足、不新,另一方面语言表达能力也不强。

1 2 3 下一页

  相关推荐:

  2011年高考作文例文:那目光令我感动

  考试吧推荐:2011高考作文预测十大主题

  考前大预测:2011高考作文预测题目68篇 热点文章

  名师指导:怎样使我们的高考作文上档次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zhangyuqi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