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高考 > 2021高考作文 > 作文专家指导 > 正文

2011高考优秀作文赏析及指导:命题作文“出格”

来源:考试吧(Exam8.com) 2011-5-11 13:39:14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2011高考于6月7-9日举行,考试吧整理“2011高考优秀作文赏析及指导:命题作文“出格””供广大考生冲刺使用。预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第 1 页:写作指导及考场优秀例文点评
第 3 页:佳作欣赏

  一、阅卷速度快,扣题是生命线。

  阅卷老师首先评判的是你的作文是否扣题,如果让阅卷老师认为是离题或有离题之嫌的作文,一般不会得高分,甚至于有被判不及格(四类卷)之虞。

  “出格”,意为超出一般,与众不同;又可解为越出常规,做得过分。

  请你以“出格”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1.题目切合题意 拟题要求很多,关键是具体、简洁,最重要的是切合题意,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第一眼就感到你理解题意了。

  本题是已命题作文,考生务必先自解题意,做出正确的解读,已确立自己的文章主题中心。“出”,超出,跳出,走出。“格”,规格,格式,格局,格调。出格,就是自创一格,别具一格。对所给的题目本身要反复琢磨,不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梳理出“出格是什么、出格为什么、怎么出格”,然后确立自己的写作重点。例如,有同学抓住“超出一般,与众不同”,大谈要超出一般与众不同必须勤奋的重要性;有同学抓住“超出一般,与众不同”,纵论只有具备坚忍不拔的意志才能成为“出格”的人才。可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不管是什么形式的命题,对题意的理解都是十分重要的,平时要练就抓准题意的火眼金睛。

  2.开头迅速点题 开头的方法很多,但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都应做到快速入题,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尤其是论述类文章,切勿烦琐冗长,拖泥带水;或者含糊其辞,故弄玄虚。试看2009年南京一模考场作文优秀的开头。

  例1,花开盛了,就要谢;月盈满了,就要缺;云变厚了,就要雨;水加厚了,就要溢。我认为万物皆有度,出格了,便过犹不及,物极必反。

  例2,那墙头的一抹嫣红,是杏花的出格,不偏不倚,不矜不妖,这样的美真好。雄鹰超越沟沟坎坎的小山岭才能搏击长空;鲤鱼不断冲刺汩汩滔滔的水流才能跳跃龙门;人类必须迈开脚步跳出束缚的圈圈,才能获得成功的掌声。

  3.结尾不忘应题 不管你是议论性文章还是记叙性文章,在文章的结尾还是要把主题揭示出来,或呼应或升华。切忌华而不实,故弄玄虚。

  4.中间行文不忘点题 不少同学认为开头结尾已点题,一般不会出现离题的现象。这种认识固然没有错,但忽视了阅卷的实际情况。最好是在中间行文时,适时地出现点题性质的引领句,过渡句,总括句等,这样就会给阅卷老师留下紧扣题旨、切合题意的印象。请看在考场获得好评的作文。

  出 格

  春去秋来,花落花开,大自然的运行自有其规律。人生当世,自然也有行事之规矩。有些刻于碑上,书于纸间,不容也不应触犯,而有些却并无依据,只是“众人皆为之”,逆之而行者,就要被斥“出格”。然而那些出格之人,却常常流芳百世。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历来改朝换代之人,少不了流血牺牲,而他却偏是不同。披上象征权力的金黄,一夜之间取代大周柴氏天下,开创大宋百年辉煌。起兵,夺权,篡位,赵匡胤用这之间最大逆不道的出格,结束了五代十国的群雄纷争,在史书上留下了繁荣开明的“宋”字。宋太祖的出格,奠基了赵氏宋朝百年盛世。

  “忍把浮名,换了浅吟低唱。”在那追逐功名利禄的年代,却响起这么个格格不入的声音。少年轻浮玩笑之语,却招致龙颜大怒。“且去浅吟低唱,何要浮名?”一句朱批,断了一个少年所有梦想。罢了,既已出格,那便出格到底吧。于是满腹才气挥洒章台路上,绝词妙句只博美人一笑。然而,“凡饮酒处皆歌柳词”,京城柳七,街头巷尾谁人不晓?他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杨柳岸,晓风残月。”令多少才子汗颜!柳耆卿的出格,树立了几世春秋词界的丰碑。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这是怎样的不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怎样的放达!白衣袂袂,一壶酒,一首诗,一把剑,飘飘乎如遗世独立。贵妃斟酒,力士脱靴,权势朝贵在他眼中,不过尘土。他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惆怅,也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挚意,更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情。李太白的出格,书写了千百余载最炫目的潇洒传奇。

  何谓出格?只不过是与常人有些许不同罢了,如何就不容于世了呢?出格,既是才气的展现,又是抱负的实现。出格,是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处事态度,是浑浊之世中的求生之道。千百个出格之人就有千百种无奈。他们特立独行,我行我素,未必容于当世,却必定流传于后世。但特立独行,并不意味着视规矩如无物。不择手段只求与人相异的行径,只能称作“出轨”,莫说流芳百世,只怕些许的赞同也是不可能。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不过数十载而已,何必墨守陈规,隐忍于世?不如做个出格之人,即便不能如太祖、柳七一般建丰功、立伟业,能若李太白那样,不伤于人,不伤于世,只求潇洒,便也无憾了。

  我们对于考场作文的阅卷还应该进行进一步研究,那就是在一两分钟的时间里,我们自己有没有能力让阅卷教师一眼就能够看明白我们自己的文章立意。这不仅是考场作文写作的需要,也是快速变化发展的时代的需要,用最经济的时间让受众获得最准确丰富的信息。

  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一点,以最简洁明快的表达方式,将自己深刻独到的思考表达出来。

  也就是说,构思不能够过于无限度的拐弯,表达不能够过分含蓄隐晦,要学会将自己的文章表达方式调整过来,让人能够快速把握文章主旨,这样才能够适应快速阅卷者的判阅需要,也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工作中的快速扫描阅读的需要。

  二、看思路是否清晰

  作文是一种交流,考场作文亦是如此,而阅卷时间短,平均每卷不多于2分钟,考场作文的这个特点更要求作文清晰快速地让阅卷老师知道你要表达什么,又是如何表达的。一般情况下阅卷老师不可能花上很长时间反复琢磨一篇文章,来分析你到底写了什么。

  1、中心突出 构思时已明确自己要表达什么,行文时牢记自己在写什么,并且考场作文的中心主题相对平时作文而言应该要更明白明显。切忌中心不明确,不知所云;故弄玄虚,过于含蓄。

  2、思路清晰 或用标志性句子显示思路,如分论点,或在文章的主体部分的段落之间用一句总括性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来串联材料,显示思路。

  或使用排比段显示思路。除去开头和结尾,文章主体部分使用排比段,同样也能使文章思路显得清晰严谨。

  或对比,或层进,或采用小标题皆可,目的就在于能显示思路,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切忌思路混乱,前后矛盾。请看一篇考场上获得好评的高分作文。

  出 格

  “这个婆娘不是人”,唐伯虎在给一个老妇人祝寿时写道,众人大惊,老妇的儿子更是怒形于色。然而,只见他又缓缓写出下联:“九天仙女下凡尘”。众人大喜,连称妙对,唐伯虎这出格的对联赢得众人的赞赏。我们何尝不需一些出格呢?人生因出格而多彩,在平凡的生活中做一些出格之事,既能显示自己的才华个性,又能增添情趣。

  出格有真假,它犹如人生画卷中意外的一笔,有的画因这一笔意境骤生,相映成趣,让人赞叹。有的却格格不入,难以协调,成为精心构思的作品中明显的败笔。魏晋名士,善于谈玄说理,放达不羁,一味地显示自己超脱不俗,却于国家无益;保全自我,正如王勃所说:“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而真正的出格,却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正如牛顿,当苹果砸在他头上时,他的智慧大胆出格,将苹果与月球相联系,论证了万有引力定律,开辟了经典物理学。可见真正的出格不是矫揉造作,故意显示超越一般,而是在一般中发现创造出常人所未想到的不一般,在为他人做出有益贡献时表现出超人才华。

  真正的出格有偶然的因素。它是唐伯虎给人祝寿的机遇,是落向牛顿头上的苹果,凯库勒在梦中发现了苯环的结构,解决了长期困扰人们的难题。这些著名的出格之事,都得益于机遇的青睐。然而,偶然中也有让人痛苦的因素。苏轼命运坎坷,屡遭贬谪,自己的志向不能实现,在逆境中却寄情山水,淡定从容,领悟人生与自然的哲理,在出格中留下无数名篇与惊世才华。出格的偶然其实十分常见,只要我们变换角度,拥有敏锐的意识,及时把握机遇,将挫折失败视为绝好的契机,我们便可能多有出格之事,尽情展现自我。

  真正的出格也有必然。试想如果牛顿没有深厚的科学功底,强烈的钻研精神,再多的机遇降临到他头上又有何用?李白放达豪放,经历过大起大落,饱览名山大川之景,留下佳作无数。然而如果他没有早年在山中刻苦读书,熟悉历史经典,又怎能面对胜景而诗兴大发,“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呢?要想真正的出格,我们更需要努力,机遇毕竟可遇不可求,我们惟有在平常不断磨练意志,提升能力,才能在机遇来临时展现出出格的不平常,勤奋努力才是出格的必然前提。

  在出格中展现自我,赢得他人尊重叹服,很多人都希望这样做。那么让我们擦亮双眼,去把握机遇,让我们刻苦勤奋去提升能力。当我们拿起画笔在人生长卷上挥毫时,我们定能多有“点睛之笔”!

  作者所运用的论证技法行文结构明示于读者。上海市特级教师黄玉峰先生曾说,一个称职的考场作文的作者,要做好读者(阅卷者)的向导。这位同学能得高分,就是向导做得好。

1 2 3 下一页

  相关推荐:

  全国各地2010高考满分作文汇总

  2011高考作文预测、作文素材及指导专题 热点文章

  2011高考作文素材:2010年社会热点解读

  考前写作指导演练:2011高考话题作文80题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zhangyuqi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