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2高考 > 高考语文 > 高考语文辅导 > 正文

201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专题:实用文本阅读

来源:E度社区 2010-2-1 11:56:15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五)13.因为作者首先是从苏东坡的诗歌和文章中了解他的才华和人品魅力的。

  14.①才华盖世。②性格仁厚、旷达、幽默、儒雅、豪放,富于正义,富于情感。

  15.①写“听不得别人不喜欢苏东坡”既点了题,又照应第一段。②写自己愿意嫁给苏东坡,是从侧面衬托苏东坡才华横溢,性格可爱,人品完美。

  (六)16.对比的手法,用平凡的人与之对比,用普通的家庭妇女和熟悉的邻里乡亲与之对 比。(2分)突出人物性格,为下文作铺垫。(2分)

  17.(1)渲染一种随和,适意的氛围,以便开启宾主的对话。(2分)

  (2)凸现人物性格,说明莱辛是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是一个随和、不掏小节、平易近人的人。(2分)

  18.这是作者的感慨,“语言不通的陌生人”是指自己和莱辛所使用的语言不同,文化背景 不同。(2分)“语言相通的人”是指作者与莱辛有着相同的家庭出身,心理上有相通之处。(2分)

  19.①谦虚随和,平易近人

  ②热爱读书,热爱写作

  ③乐予助人,不求回报

  ④态度诚恳,治学严谨

  ⑤爽朗大气,慷慨无私 (只要能答出其中的任意四点,即可得6分)

  20.这个标题信息量大,(2分)具有矛盾性和悬念。(2分)

  21.①唐兵自己遭遇不幸,但还这样忘我地照顾更加不幸的孩子;②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处境艰难,但她坚忍不拔,克服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决不放弃。③孩子们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和唐兵血肉相连,同甘共苦,不离不弃,且都令人难以置信地取得优秀的成绩;④政府、社会、邻里关心他们、帮助他们。(4分。每点1分,言之有理即可)

  22.这类写人的新闻体载在选材方面,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在矛盾冲突中去刻画人物,表现主题。(4分。每点2分,只要言之有理,就应酌情给分)

  23.①母爱的无私伟大;②人的潜能可以创造奇迹;③艰苦的环境可以让人成长成材;④爱可以超越血缘;⑤坚韧让生命更加伟大;⑥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帮助。(6分,每点1分,言之有理即可。注意各要点不要重复、交叉。)

  24.(4分)主要作用是:锁定了红歌会的典型镜头,给读者以现场感和生动感;(2分)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1分)先声夺人,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

  25.(4分)可以让读者全方位了解红歌会盛况,(1分)更深刻理解人们在今天渴望红色精神的迫切心情,(1分)突出红歌会引发的轰动效应,增强文章的感染力。(2分)

  26.(6分)红歌会彰显了一种支撑民族气节与风骨的积极向上、振奋自强的时代精神。(3分)红歌会表达了人们呼唤红色精神的回归,对英雄的崇敬和对真、善、美的褒扬,对创新精神的肯定。(3分)

  27.(4分)答案提示:曾经为时代发展起过推动作用的艺术作品不会过时,文化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对它们的继承,(2分)在今天,优秀的传统文化要在新的时代发扬光大,有赖于其形式上的创新。(2分)(言之成理即可)

  (九)28.(4分)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认识的变化过程:曾经喜欢托尔斯泰,后来产

  生了怀疑,强烈地喜欢海明威等,再后来终于明白(或肯定)了只有托尔斯泰才是真正的大师。 评分说明:谈出作者的认识2分;写出认识的具体内容2分:“怀疑”、“明白”是

  关键词。

  29.(4分)(1)托尔斯泰的作品充满了对人的深深的爱. (2>托尔斯泰的作品能净化人

  们的心灵。 (3)托尔斯泰总是以突出人物来传达主题思想。 (4)托尔斯泰一生。都想使自己不要远离人民。 评分说明:每点1分,答出4点即满分。

  30.(5分)对比(“比较”或“反衬”也可)分析,(1分).主要是和现代作家对比1分)

  作用:表达了作者的文学追求,(1分)使文章观点更鲜明突出,(1分)从而说明托尔斯

  泰才是真正的文学大师。(1分) 注:答出其中两点只能得1分。

  31.(5分)这些评价都充分肯定了托尔斯泰在傲围文学史上和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和

  成就。(1分)本文评价托尔斯泰是“永恒”的,还在于他深邃而平民化的思想,超阶级

  的博爱思想,努力走近平民、为大众服务的创造思想。(2分) 注:意思对即可。

  分析:他笔下的人物总是弥漫着浓浓人类的忏悔;他写有关政府和人民关系的书,他

  一生都努力地想使自己不要远离人民;读他人类的灵魂就会得到净化。注:能答对

  其中两点即可得2分,意思对即可。

  (十)32.A、C(A除了个人隐私外,慈善组织没有不可公开的秘密。C项,机制不透明是慈善事业发展的瓶颈,道德素质低不是。)

  33.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慈善组织机构缺乏透明。具体表现为慈善组织做的事情没有让捐助者和受益者看明白,没有好好落实民政部要求公开财务审计报告和年度工作报告的规定;工作细节不公开等。

  34.“小”是因为慈善捐款的数目少,人数少;“老”是因为慈善组织成立早,但发展慢,如2002年到2005年三年时间的发展是原地踏步

  35.“想捐款却不敢”的心理在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主要原因有:(1)慈善组织做事流程和细节没有让公众看明白,捐款流向不清楚;(2)缺少政府、媒体、公众的监督,市民不可以查询,容易滋生腐败;(3)慈善立法不完善。

  (十一)36.[解析]选D、E。D项不是“欠缺”,是“最欠缺”。E项不是专家的观点,是“80后作家”之一的李傻傻的观点。37.“80后作家”的奇幻小说中所表现的非常可贵的自由和想象,相对于中国几千年来的滞重的历史和文化而言。38.“80后作家”阅读和社会经历有所欠缺;作品读者相对单一,只集中在学生。39.“80后作家”应该从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经典的文学中汲取丰厚的养料,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敏感地捕捉点滴的珍贵体验,在生活和创作中不断磨砺自己。另一方面,文学批评家也应该对“80后作家”的写作给予更多的关注,批评者、批评对象和批评标准要有充分的沟通,从而形成健康的交流互动机制,推动文学创作的进一步发展。

  (十二)40、答案:C错在原文是“也让超女从一档节目演变成了全民讨论的话题现象”

  D错在与原文不一致:“当我们看到公众用短信把心目中的偶像送上了冠军席,当网上的言论间或影响着评委的言行或主办方的安排时,没有人会怀疑,这是民意在国内电视节目中最好的释放。”

  41.参考答案:因为“超级女声”让我们看到的是:公众用短信把心目中的偶像送上了冠军席,网上的言论间或影响着评委的言行或主办方的安排,是民意在国内电视节目中最好的释放。

  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不管是梦想还是幻想;每一个人都可能改变游戏结果,因为拇指调度掌控在自己手中。(3分)

  它有以下的特点:

  900万条的短信投票,4亿观众的狂热追看,平面电视、网络媒体、“海陆空”式的全面跟进……

  一直缠绕着它的“低俗”与“通俗”之争、沸沸扬扬的“黑幕说”、粉丝(fans)团自发的偶像保卫战、万人签名要求评委“下课”——大众的广泛参与,毁誉参半的外界评论,也让超女从一档节目演变成了全民讨论的话题现象。(3分

  42、参考答案:不分唱法、不论外形、不问地域,只要喜爱唱歌并年满16周岁的女性(没有年龄上限),均可报名参加。也许不会再有其它的节目,会拥有比“超级女声”更多的演员。

  小女生们宁可逃课也要排队报名,“五音不全”也敢在数亿观众面前秀一把,铁杆追随者列着方队、举着海报声嘶力竭为偶像拉票、助威……此情此景,何等火热。

  超级女声所提倡的“想唱就唱”精神,已经给了无数人实现梦想的勇气。就算没有人鼓掌,至少还能够勇敢地自我欣赏;就算舞台再空旷,也总能看到无数挥舞的荧光棒…… (4分 以上三点答出两点即可。)

  对新事物、新现象,从排斥到接受、从狂热到回归理性,舆论界和公众都有一个接受的过程。 (2分)

  43、因为在2005年的这个夏天,曾经有一个叫“超级女声”的节目让那么多的人疯狂过、感动过、梦想过。不管人们褒贬如何,它都已经成为这一年中最值得人们记取和思索的文化事件之一。 (2分)

  这是庶民时代的“庶民文化”与“精英文化”的抉择结果 ,超级女声的可取之处就在于:强调融合的同时亦展示差异;

  超级女声做到了重视民意,不再自娱自乐,“低俗”会被重新定义:门槛低、通俗;

  主办方赚得盆钵满、场内选手唱得情意欢、全国观众看得兴致高,是我们一直所追求的“多赢”局面;

  今天的受众已经不同于从前,他们不愿意被动接受过滤后的“精品”,相比较媒体的精品标准,他们更愿意用自己的眼光和价值去参与评判和过滤。

上一页  1 2 3 4 5 
  相关推荐:2010高考语文病句辨析题型例解及针对性试题演练
       高考语文必须“追根溯源” 学会准确表达方式
       照葫芦画瓢:2010年高考语文黄金答题模式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宋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