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理工学院是一所以理工为主 、 应用技术教育和教师教育为特色的 江苏省省属公立本科高校。学校现有 13 个系, 38 个专业,其中本科专业 29 个,专科专业 9 个, 现有专业涉及理学、工学、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形成了机电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材料工程、生物工程、管理工程等专业群。现有全日制在校生 10430 名,其中本科生 6970 名。
历史久 : 学校前身是创办于 1958 年的苏州师范专科学校。 1989 年经原国家教委和 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与常熟职业大学合并组建为常熟高等专科学校。 2001 年 1 月经江苏省政府批准,江苏省人口学校并入常熟高等专科学校。 2003 年教育部批准筹建常熟理工学院。 2004 年 5 月,教育部批准建立常熟理工学院。
位置佳: 学校 位于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中心,坐落于人文荟萃、山青水秀、交通便利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际花园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江苏省苏州市北郊的常熟市,名闻遐迩的“沙家浜”与其隔湖相望。
条件好: 学校背靠虞山,濒临昆承湖,风光秀丽,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现有东湖、元和两个校区,土地面积 1290 亩,建筑面积为 40 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总值 6000 多万元。学校建有计算机校园网、数字图书馆、远程教学站点等,信息化建设平台处于先进水平。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 71.03 万册,电子图书 55.42 万种,中外文报刊 1726 种,电子期刊 4.27 万种。
师资优: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近 615 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者 218 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 320 多人。拥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3 人;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 3 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3 人;江苏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8 人;省“ 333 ”工程第二、三层次培养对象 7 人;苏州市跨世纪高级人才 9 人;硕士研究生导师 14 名。
科研强: 学校在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近四年来共发表论文 2115 篇,其中在核心及以上期刊发表论文 484 篇,被 SCI 、 EI 、 ISTP 检索论文 104 篇,出版专著 62 部;获奖成果 49 项,鉴定成果 7 项,申请专利 7 项, 10 多项科研成果被转让或采用,经济社会效益明显。目前我校教师主持的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 863 ”专题计划、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农业高新技术等各级各类项目四十余项。
校风优 :学校以“立本求真、日新致远”为校训,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抓好教学基本建设,改革人才培养计划,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积极推进教学研究工作,近四年已经结题和在研的校级教改项目 41 项,省级教改项目 25 项,获省教学成果奖 3 项。学校一贯重视校风建设,重视学生学风建设,严格学生的教育管理,被列为高校校风建设达标单位, 1997 年以来连续被评为“ 江苏省文明学校”。
就业旺: 学生培养质量高,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旺盛,毕业生的年内就业率稳定在 95% 左右,其中 2/3 的毕业生在上海市及苏州地区就业,被授予“江苏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资助多: 学校重视 贫特困学生的帮困助学工作,在多年的工作中形成了一整套帮困助学的体系,并以制度的形式落实。主要通过开辟“绿色通道”、助学贷款、奖助学金、勤工助学、 社会和个人资助、 困难补助、 特困生奖励金等多种途径,很好地解决了贫特困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 学校设有多种奖助学金,包括:学校综合和单项奖学金、国家和江苏省政府奖助学金、长方奖学金、鸿星尔克助学金、夏普奖学金等近 20 种奖助学金。各类奖助学金从 1000 元至 4000 元不等。另外,学校对高考高分考生设立新生奖学金,奖金最高达 10000 元。
交流广: 学校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近年来,派出专家、学者赴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以色列、印度等国家交流或进修;聘请外籍教师 80 多人次(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 法国、日本、丹麦、芬兰)。学校还与英国、 美国 、德国、印度等国外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进行交流合作。学校艺术设计系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温彻斯特艺术学院合作实行“ 2+2 ”人才培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和软件工程系与印度 NIIT 公司合作实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