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像名词解释题一样要把理论答出来。
龚美兰:对,这个你就要事先背了。首先要掌握基本理论。哲学的基本理论首先要把握原理和方法论。对应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这四块的原理、方法论是什么。这个还是最后要弄,你越弄这个心理越踏实。
第二个,要练手练思维。你进了考场以后见到的不是理论,见到的都是题,都是材料。所以你现在要把咱们,是北京的考生还是全国的考生,如果是北京的考生你就把北京的模拟题拿来做做。它都是根据今年的考试说明,结合今年的重点,这些材料都是非常好的模拟题。一定要好好的分析,好好的分析不是上来背背答案。一定要看看这个材料我如果在读题时,它给我提供的信息点有哪些?我通过这些信息点,看到和它相结合对应的基本理论是什么?之后我如何把这个材料和理论结合好,再组织答案。对照人家给我的答案对比一下,人家这个答案我为什么没有看到呢?没看到并不是你背东西没有背好,还是你挖掘材料、审读材料不够。所以,可能是给你的信息某一点你没有发现,所以没有想到这个基本理论。但是也有可能,给你这个材料你没有想到相应的基本理论。人家最终考的就是你是否能够根据给的题目挖掘出相应的基本理论。人家考的就是这个能力,所以你一定要练这个,如果发现我们看见材料想不出什么东西来,基本理论还是要弄的。
当然基本理论并不是拿起书来背的,你还是要它是什么?是干什么的?比如说我们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制度是什么?要用这样的概念来背的,而不是我照着书,上来拿本书就背了。你如果和解决实际问题离得很远背这个东西,也是不行的。
这两件事就这么做着,做到最后考试的那一天,你心里也就踏实了。这个东西是没有止境的。但是不建议同学天天拿题光做题,题海无涯,你做题做到哪天是头呀。我们也不用把希望寄托在我押题上,我掌握了基本理论,会分析题了,就可以获得分数。我觉得从这两方面再做做,还是有可能增加分数的。
主持人:在这里我提出个人一个问题,我在上高中的时候选修的还是文科,我觉得到这个阶段,同学们对基础知识掌握还是比较熟的。但是在面临真正题的时候,碰到考题有基本理论时,还有一些偏差和困难。比如说理论联系实际,唯物论的客观这些东西,我就感觉分辨不出他们之间的区别。
考生看到试题如何联系到理论知识点呢?
龚美兰:面对题找不到相应的理论点。我觉得应该说,出题人出题设答案一定会在材料里看出来。我们也出过题,出题时有要求,如果你设答案离材料太远,根本就不会设这个。所以你要利用手中的材料,手中的材料提到什么了?这就是信息和信号。我有时候也和学生说这个原则,原则很简单他说什么你说什么。他说政府你说政府,他说党委,你说党的领导,他说财政你就说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但是说到这里的时候,说到财政你要往前倒它相应的理论。不能他说财政你就停留在这,还要把刚才我说的基本的东西提出来。任何一个事物,我们现在说经济的它都是一个活的东西。说财政的你不能是一个死的财政,财政其实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的经济手段,这些都是得分点。然后你还要说,财政是什么?财政包括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在这里财政起得作用是什么。你看,可以答的东西有多少。
他说什么你说什么,这是一个原则。
另外一个原则是你说到这个的时候,和它相关的理论后面的理论,这些知识点要说出来。人家通过这一点点出来之后,要的并不是这一点,而是前面、后面理论的总和。所以第二个原则就是先分后合。有分的说的,信息里说到了财政手段,我合着说说就要说说国家经济手段。经济手段除了财政、还有税收、货币政策、就业政策。他在这个题中只提到这个,但是不等于只答这个。有时候我给学生说你要说到点。这个点每个学生说起来就不一样,说得多少就不一样了。人家就看你的水平了。你就这一个问题能说到很多,比如说分析当前的形势。形势很好,有同学说很好,就不知道怎么说了,只说好得不得了。你怎么说呢?要说好,好的表现,为什么这么好、怎么取得的,还有什么问题,怎么解决?这些就是观点。能答出这些的同学,和你只会说好的得分就不一样了。所以要会利用材料,他说什么你说什么,然后有分有合,挖掘和材料相关的基本理论,再进行结合,这样你才有话说,才能靠谱。
主持人:审题很关键。 非常感谢龚老师精彩的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