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取胜在瞬间。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快到检验的时刻了,大家内心充满着期待,那么,在临近高考两个月的时候,应做好哪些准备呢?文中不同人物的经验,是否能给你一些帮助呢?
一、身体准备
人们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话一点不假。一位大学心理学教授在高考心理辅导讲座上提到,如果得了重感冒,身体状况欠佳,那么在高考场上的发挥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总分可能比平时低50分左右。良好的身体素质是高考场上正常发挥甚至超水平发挥的重要条件。在紧张的复习期间,应做好以下三件事,为高考场上的较量做足身体准备。
加强体育锻炼,健身亦健心。2004年考上清华大学的罗亮同学现已保送研究生了,他高中时不仅成绩好,而且积极参加体育训练,在高三时获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在谈到高考成功的秘诀时,他说:“体育训练让我生活得非常阳光,体训时的全力以赴、挥汗如雨,不仅有助于减轻学习上的疲惫感,而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只要坐在教室里,就非常投入,非常专注……良好的身体素质帮助我在高考场上正常发挥。”选择一两项成本低、效果好的运动项目,如做操、慢跑、打球、散步等,每天坚持锻炼,即使在高考冲刺的最后两个月,也不要放弃锻炼,这样不仅能让身体变得健康强壮,也能令心理充满阳光。
注意饮食搭配,营养亦健康。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物在身体健康中的作用不可忽视。高考前两个月,要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的食物,在平时饮食的基础上,多增加一些动物性食品或大豆制品,如鱼虾、瘦肉、鸡蛋、牛奶、核桃、花生等,同时注意新鲜蔬菜和水果的供应,多吃点香蕉、苹果等。总之,饮食上做到粗细搭配、荤素兼吃、干鲜俱全,以增进食欲,充分满足大脑营养,提高体能和智能。
保证充足睡眠,劳逸结合。临近高考,一些同学想火拼一把,熬夜挤时间,午间硬撑着呆在教室,结果导致过度疲劳、体力下降、情绪易激动、提不起精神、记忆力下降、注意力涣散、学习效率下降,得不偿失。考前六十天,要逐渐养成科学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猫头鹰型”的同学要将大脑的兴奋点渐渐调节到白天,最好与高考考试时间同步。每天中午应安排30—40分钟的时间午睡。一些同学躺在床上睡不着,老想着别人这时在加班呢,但自己又觉困倦,矛盾重重,不妨暗示自己:“我牺牲这一点时间来睡觉,是为了换来更高效的学习。”另外,学习时高度专注,晚上睡前就可暗示自己:“我今天过得很充实,我可以心安理得地入睡了。”
二、知识准备
知识准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寒窗苦读十余年,一直在做这项准备。虽然,临近高考的两个月里大家的知识水平不会有太大变化,但我们需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强化记忆。充分利用好每天的学习时间,提高复习效率,坚持量的积累,最终会达到质的变化。紧跟学校安排做知识准备时,别忘了以下几点:
及时“放电影”。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防止遗忘最好的办法就是及时复习。要提高复习效率,可采用“放电影”的方法,即在头脑中将所学的知识像放电影一样过一遍,若“卡壳”,说明已经有遗忘,要及时补上。也许这些方法平时就一直用着,但在复习的最后两个月科目多、内容多、时间紧的情况下,及时采用这个方法显得更为重要,最好做到每节课、每天、每周“放电影”。李阳说,天才就是重复次数最多的人。大家可利用“放电影法”将所学知识在短时间内多次重复,扎实掌握。
巧用“记忆法”。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体会:记得快,忘得也快;看了半天,就是记不住;记混淆了等等。其实,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及时复习外,大家还可巧用谐音、联想、对比、文理交叉等记忆方法。如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四大米市”时,采用了谐音及浓缩记忆法——“二吴”(无锡、芜湖)长(长江)久(九江),通过在头脑中想象同姓吴的一对情侣天长地久,轻轻松松就记住了。越是到最后,功底早已注定,越是要使一些“巧劲”,可以四两拔千斤。
建立“网络树”。考前六十天,要对各个学科的知识进行梳理,通过阅读书本的目录、标题,重温主要的公式、定理、定义等等,回归课本、抓牢基础、理清脉络,在头脑中建立起各个学科的网状知识结构,力争合上书,就能在头脑中回忆出这个学科的知识网络树。网络树一旦牢固形成,便能在高考答题中根据主干线索进行联想,快速搜索出准确的答案,防止混乱和模棱两可。
相关推荐:高考降温:“父辈就业时代”的沉重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