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2高考 > 高考资讯 > 高考热评 > 正文

高考作文命题考虑的最大因素 猜题和反猜题

来源:不详 2009-6-17 12:08:00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30年的演变

进入教育部考试中心网站的“普通高考”页面,“高考作文”是与“高考动态”和“考试大纲”并列的三个子项目之一。这个细节或许可以多少看出高考作文在教育部门心中的分量。

“在总分150分的(全国高考)语文科目,作文占了60分——在总分200分的江苏、上海和福建也占了70分,是所有科目里单个题目所占分值最大的题;加上中国科举以文取士的传统意识,让无论是考生、老师还是一般的社会公众,都对高考作文格外重视。”喻旭初如此分析。

喻旭初从1978年恢复高考开始,连续多年参加高考阅卷,“1978年的作文题是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给了一篇很长的国家领导人的讲话材料,还没有脱离‘文革’前的政治腔调。”他与南京另一位优秀语文教师曹洪玲有一致的看法,即从新时期恢复高考起,直到20世纪末的20年多时间,主宰高考作文的主流意识形态并未有大的改变,“都是政治演绎或者道德审判。”

可以从侧面印证这个说法的定量分析,来自研究者吴妹喜对1978年至2005年全国统考题文体的统计:1998年以前对文体的要求较严,每一年都规定了只能写什么样的文体,这个时间段里有13年规定了只能写议论文——而这正是演绎政治和道德命题的绝佳文体;1999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000年以后,有时连诗歌都未做限定。

北京市西城区教研中心教研室主任付文昌注意到,历年高考作文题目在设置语境时有过于虚化的倾向:1990年根据小姑娘对玫瑰园的不同看法,描写片断和写议论文;1995年根据寓言诗《鸟的评说》描写片段和写议论文——都是外国寓言,虚拟的材料。1997年根据小学五年级学生背双腿瘫痪的同学六年的故事,描写片断和写议论文。

与此对应,造成的后果,研究者张怀智在2006年设计过一个实验:在一个32人的班内布置了5篇作文,题目分别是《代价》《珍惜》《年味》《放弃》《荣与辱》,5个题目的共同特点是,均可以现实的社会生活、学生的日常生活作为题材。实验的结果是,在160篇文章中,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仅十几篇。“这说明学生很少把反映现实生活作为作文的主要内容,大部分作文的内容取材于历史人物和事件,有的是编造的人和事,其中还有网络游戏故事。”

1999年被认为是具有转折意义的年份。在接受采访的研究者和一线教师中,该年的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被多次提及。而作为当年高考命题的操盘手,全国高考语文命题组原组长张雄对《中国新闻周刊》提起自己的作品,不无得意之感,对于那些准备了满腹套话的考生来说,“这个题目你非得自己去想象不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高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高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高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高考资讯
文章责编:lanyi